第516章 大结局
看到戴比尔斯家族栽跟头,之前还觉得花三千万有点rou疼的微博平台,沉默了。 然后,一个个擦着汗,长长舒出一口气。 这钱,花得值! 太值了! 虽然不知道平阳王有没有大腿,但商务部这么一整,在王子安面前,资本都悄悄夹起了尾巴。 “谁维护对外的官方账号?叮嘱好了,关于王子安的事,一个字都不许提,更不许参与。” 一个个企业,越大越紧张,第一时间清查自家官方账号,再叮嘱宣传部,千叮万嘱。 娱乐圈的事,有时一些企业的官方账号会转发评论啥的,参与互动。 戴比尔斯家族出事后,一时间王子安成为了各个企业官方账号的禁忌。 不求功,但求无过。 无过的最佳方式是千万要避开他。 临开学前,周末不播,基本上周一到周四一晚两集的《八部众生》,终于迎来大结局之夜。 大结局前中段很精彩,为了营救乔峰,中原各派高手齐出,深入契丹腹地。 连慕容复都去了。 这个改编,让慕容复,甚至乔峰的粉丝都高兴坏了。 这样的话,乔峰的结局有可能就不一样了。 慕容复的结局,也不一定遵从原著。 “卧槽,热血沸腾啊。” “为了国家,中原各派各大高手摒弃前嫌,联手营救乔峰,这举动让人倍受感动。” “慕容复什么心思,他不是站在乔峰的对立面吗,怎么也参与行动了?” “管他呢,打斗好精彩!” 大结局之夜,前中段看得观众胸中激荡。 但激情过后,大家先是沉默,后眼眶通红。 电视画面中。 雁门关外,耶律洪基率辽军精锐之师压境,眼看血雨将至,一触即发。 雁门关乃大宋北门锁钥,是何等要紧的所在,一旦被攻破,宋民必生灵涂炭。 这时,萧峰出现了。 他以万夫莫开之勇,胁辽帝谈判,要耶律洪基许诺立即退兵,并答应终其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否则同归于尽,玉石俱焚。 耶律洪基权衡轻重,折箭为誓,愤然退兵。 萧峰生为契丹人,又被宋人所养,无论是家国兴亡,还是儿女情长,夹在辽宋之间,都备受煎熬,心里一杆秤,永远像是悬在刀刃上。 向着契丹人,还是向着宋人? 怎么选,都是错。 怎么选,都是折磨。 最好的结果,就是化解辽宋之战,纵不能改天换地,起码能换十年两国太平,也算对得起自己一场英雄气节。 雁门关,那是何等奇崛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多少好男儿马革裹尸。 是作为英雄谢幕的好地方。 萧峰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萧峰还是死了,他其实等了很久。 对于萧峰来说,这是悲剧,更是最终的解脱。 浮云生死,此身何惧,玉碎乾坤,升华成神。 他这一生,无愧英雄二字。 乔峰还是没跳出原著设定。 其实作家和小说人物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关系——并不是说作家就能够完全掌握每个人物的命运。 有些人物的命运,是作家在塑造出他之后,他自己走出来的,是不可控的。 举个粗糙的例子,就像是生孩子一样,孩子虽然是你生的,但是他会有自己的命运走向,不是父母可以cao控的。 假设你塑造一个武大郎这样的角色,那么只要他娶了潘金莲,就注定要遭横祸。 就算潘金莲不遇到西门庆,还会出现另外一个东方庆,以武大郎的性格和能力,只要沾上潘金莲,就不可能得善终。 如果施耐庵强行把武大郎写成打虎英雄,就是逆势而为,不可能写成一流的小说。 好的作家不会逆着人物的命运去写,往往会被人物拖着走。 只要武松离开了武大郎,那武大郎就没办法有好下场,作者想保护他都不行。 因为小说不是为一个人设置的,在一个巨大的体系里,命运要你死,原作者都挡不住。 这类小说有个专业名词,叫复调小说,多指小说里人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自己独立的命运轨迹,他们会顺着自己的命格运转,而不是像棋子一样任意作者怎么摆布。 《八部众生》作为一部初衷为了有个好卖相的通俗小说,大部分提纲是预先设定好的。 但是框架比较大,还是会存在某一些复调小说的特色。 在某些人物发生一个核心事件后,作者就会开始失控,乔峰就是典型。 “玛德,乔峰真的逃不过命运啊。” “我的乔峰啊。” “老娘快哭死了。” “拍这部戏的编剧导演都是垃圾,谁死不行,死我的乔峰。” 乔峰死后,粉丝大骂。 而慕容复的粉丝心中也有了不好的预感。 事实证明,他们的不好预感是对的。 慕容复疯了! “称帝”后的他,面朝大海,身边只有两个女子。 一个是始终不离不弃的阿碧,一个是又回到他身边的王语嫣。 从此世上再无南慕容北乔峰。 《八部众生》中,除了靠原著和设定成为毫无争议的第一角色乔峰,还有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男人。 他就是王子安塑造的翩翩美少年慕容复。 小说的出场和电影不同,但凡人物话里提及,又或是作者旁白提到,便已经算作是某位角色的出场。 这样算来,原著里,“姑苏慕容”的出场,比真正的灵魂男主角萧峰,还要早了半册书。 段誉被鸠摩智由大理擒到江南,一路品尽当地美食,游山玩水,苦中作乐,而作为读者又何尝不是陪着他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看过原著便知道段誉此行将会遇上王语嫣,但没有料到的是,打动观众的不是这位天人之姿的美人,而是原著里并不太受欢迎的表哥,燕子坞慕容复。 打从一开始,见到阿朱阿碧为这位“公子爷”津津乐道,连包不同风波恶那般桀骜不驯的人都俯首甘为孺子牛,观众便已对这位慕容公子充满向往。 而后阿朱与段誉乔装闯入西夏一品堂,几番惊心动魄,此时众西夏武士竟是中了悲酥清风,让段誉捡了个现成便宜,自己扮作的慕容公子当即坐了实。 那粉墙上龙蛇飞舞般的十六个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迷人毒风,原璧归君。” 慕容公子这般潇洒作风,当即如悲酥清风一般,将女粉迷得七荤八素。 后来解珍珑棋局之时,慕容公子远远掷来棋子,继而翩然出现,直将书呆子段誉毫无悬念地比了下去。 但见那人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 段誉一见之下,身上冷了半截,眼圈一红,险些便要流下泪来。 人道慕容公子是人中龙凤,果然名不虚传。 王姑娘对他如此倾慕,也真难怪。唉,想我段誉一生一世,命中是注定要受苦受难了。 段誉心下自怨自艾,自叹自伤,不愿抬头去看王语嫣的神色,但终于忍不住又偷偷瞧了她一眼。 只见她容光焕发,似乎全身都要笑了出来,自相识以来,从未见过她如此欢喜。 由旁人的语言举止,倒更能看出“公子爷”的魅力风度。 慕容复既是俊美闲雅的青年公子,却又肩负列祖列宗传下来的梦想。 只是当时是北宋太后当权,政治清明,就连北边虎视眈眈的辽国都暂时不敢与宋廷反目,他小小的一个鲜卑慕容氏,又有什么可能兴复大燕? 便是潇洒闲雅与身世枷锁的矛盾存在,生生地毁了这样一位浊世翩翩佳公子。 但如若不是这样,故事便没有结束的时候,慕容复这个皇帝梦还要一直做下去。 有人说慕容复天性凉薄,不爱手下的四大忠臣,不爱痴心一片的表妹,心里只有荣华富贵。 其实这样说就错了,慕容公子对手下有爱护,对表妹有怜惜,甚至对侍婢阿朱阿碧都是关怀备至,要不然,怎么能够将那些迥然相异的人心尽收于掌中? 慕容博假死之时连儿子也要瞒过,不过是因为儿子年幼单纯,守不住秘密。 由此可见,慕容公子从来都不是心机沉重、凉薄无情之辈,只可惜他不是主角。 有人说,通过角色的名字,就能判断他在故事里的地位。 如果慕容复不是单名一个字,而是叫“慕容覆水”的话,这般潇洒倜傥又拉风的名字,不是男主角的命格才怪。 无论是姑苏慕容之于八部众生,还是慕容公子之于北宋盛世,都是十足的生不逢时。 作为全书最令人心动的翩翩公子,一些人实在不忍心看到慕容复沦落到最后那般地步,倒不如把故事停留在原点。 姑苏燕子坞,琴韵小筑,听香水榭,两个美貌聪慧、气质脱俗的侍婢,一位文武双全、风流倜傥的佳公子,姑苏慕容名满天下,胸中是万千韬略,背后还守着若许佳人。 故事最后并未说明慕容复是如何疯癫的,不过众叛亲离、富贵梦灭,的确也没有其他的出路。 忘记一些事,放下一些事,不再那么清醒,未尝不是找到了灵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