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文部
沈三问犹豫从哪里下笔。 大周与后世不同,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阅读p,推文形式需要相应的变化。 另外,重头戏还有财务和管理,他得找个人帮忙,崔玄王彬肯定是不合适的,张扬不是这块料,宋璟手头的事堆成山,狄仁杰太耿直,好像此事只是他自己来。 这不科学啊 沈三问扔了笔,在书房左三圈右三圈,为什么他手下人才济济,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来帮忙。 有没有一个能拥护皇权,又与世家无关,还才智过人的帮手。 公主倒是因为储位已定,很放心的给他推荐了武延秀。 沈三问想了想,陛下肯定不会放任武家不管,以后武家要在京城立足也需要功劳。武延秀的确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有能力有野心还有自制力,看得清形势。 这文部办得好,能鼓舞人心就是天大的功劳,办不好,只能赚钱,也是好事。还能作为拉拢武家的手段,安排好了武延秀,就得到了小半个武家的支持。 沈三问注意打定,立刻让人去招武延秀,表示有个天大的功劳与他分享。另一边还寻来了皇家印书处的人,武延秀到来的时候,正好能与他一起研究如何推文。 对于如何让文部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普及识字已经有洛阳学堂的团队负责,现在需要的是打响文部的名声,吸引有才之士参与精神文化建设,还有建设配的全国各地阅览场所。 打响名声,吸引人才分为三步。 首先,已经有他的范文,可以一种思路,其他人可以模仿并开发脑洞写。 其次,得有名声和金钱激励,举办一次征文,获胜者能得到文部的奖牌和奖金。 最后,待征文中脱颖而出的文章达到一定的字数,出版成册,向全国发行。 那时真的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亚于科举状元之名 武延秀听到沈三问的想法已经见怪不怪,他知道沈三问与普通人不一样,他的头脑是个他本人不愿意开发的宝藏。同时,武延秀也明白他能参与这个大工程的原因,以及他的职责就是选拔并安排好文部的小官,配合沈三问实现这个大胆的设想。 武皇对沈三问选中武延秀自然是满意的,她会担心儿子女儿,担心武氏两兄弟,可是年轻又善良的侄孙,高兴领命赴突厥,她很放心。 武延秀的选人决定也让她不得不放心。人员从往年科举中中举排名却不高,又没有合适的空缺的人中选。这样的人没有背景,没有从政经验,多出一般,政治思想纯洁,就是为文部量打造的 审稿的要求,沈三问和武延秀一同定下,要忠君国,重孝义,叙事要合理,人名要避讳,不得出现黄色片段。 投票人初步定为洛阳民众,每人每一票,止买卖违者严惩。 初期每年出版三部书,根据市场和文部内人员投票,最终由文部尚书沈三问,副尚书武延秀审稿,决定出版那些书。 武延秀一番斟酌后,也初步确定好了文部编制。尚书一名,副尚书一名,主编六人,签约编辑两人,审稿编辑十五名,财务三人,账簿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