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八百里秦川
大致与蜜雪儿想象的一样,对在这个时代任何强大的帝国来说--骑兵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秦帝国超过万名的骑兵损失致使整个军力大打折扣,可以说失去几乎全部的精锐突击力量。 同时得到的宝贵经验是,落后的骑兵技术致使自己不能够以骑兵与对方对抗,马镫的提前出现使得亚历山大的骑兵部队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搏杀的能力上都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民族的部队。 远征军工程士兵所搭建的防御木桩和防骑兵屏障完全无用,秦帝国已经完全放弃了骑兵突袭这种手段。 此时,从南郑数十丈的城墙之上向远处眺望,连接天际的秦岭北麓,强大的渭河冲积出来一马平川尽收眼底。 就是这里兴盛无比的农耕文明,为整的大秦帝国的崛起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 如果说秦之苛法以鲜血的代价换取了整个帝国社会阶级的流动性,使得底层的民众成为贵族、贵族亦可能沦落为农民的通道打开,这种激励性使得秦国建立起八百诸侯国以来最为强大的军队,将不畏惧、兵不畏死垫定了基础,那么这富饶的平原土地则是整个帝国的命脉所在。 任何勇武之人都是需要吃粮食才能够活命的,这是上天之法则。 虽然秦国的机动部队受到惨重的打击,步兵亦折损了二十万之众,但帝国的整个有生力量并未丧失生命力。 所谓一个出色的统帅,亚历山大显然完全清楚这点。 按照军事会议的估计,秦军仍然保有至少三十万以上的精锐步兵部队,仍然运转的庞大的国力使得其至少能够征调同样数量的民夫编入步兵军,这样一来,不足十万人的亚历山大远征军,在最终的会战之中还是会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大军。 最边陲的亚历山大城此时正源源不断为东征军补充兵源血液,一些士兵以及战略物资被输送至前方。 但其输送能力还是有限。 开初托勒密曾经判断为类似于白袍人开起的黑门之类的空间传输,而就抵达城中的部队情况来看,士兵并非是去到邻居家拜访那么简单。 与小分队横穿荒芜人烟的帕米尔高原之后的经历类似,他们面带憔悴,疲惫不堪。 对于托勒密小队来说,神秘的楼兰古国和可爱的姑娘救了大家一命,甚至蜜雪儿也对他与公主之间的关系佯做不知,这些士兵们表现出来的状态说明他们并没有超脱物理距离上的限制。 而仍能够保持活命抵达前线,则是受到了稍许“超自然”的助力。 如果秦军不能够在战役之中毁灭整个东征军的主力,那么亚历山大占据整块东方大陆将很快成为事实! 同样作为东方臣民,秦帝国再次表现出了与波斯、印度帝国的大相径庭。 那就是他们并不愿意轻易屈服。 无论是巴、蜀二地,还是已经被亚历山大完全控制的三座城市,原来的官员、贵族、乡绅,虽然无力反抗,却未像亚历山大以及其高层将领们预想的一样,全力配合新领袖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