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王朝驸马在线阅读 - 第一二六章 十年之恨

第一二六章 十年之恨

    府衙门口。

    苏州知府高启堂,整个苏州的首脑人物。此刻,这位知府老爷正指挥着十来个兵丁,将一大箱一大箱的金银珠宝搬到停泊在小河岸的两条官船上。

    他的旁边站着他的妻室和妾室,与及妾室的两个儿子。妾室的两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十一岁。小儿子愣愣地看着搬东西的士兵,一双黑漆的眼瞳显得呆滞;而大儿子则颐指气使地叫囔着“快点儿快点儿”,似乎对士兵们搬箱子的速度很不满。

    妾室紧紧拽着小儿子的手,眼睛里有一抹惊慌;妻室摘下头上的金簪子,拿给旁边贴丫鬟装了起来。

    高启堂的后,站着宣抚使窦寒、通判朱霖玉,这两人也是准备和知府搭船一路逃走的。

    此时从府衙大门朝城内四处望去,可以看见不远处的煌煌火光冲天而起,一簇簇火焰将整座城映照得亮如白昼,火光里有人群的叫喊与咒骂,浓烟弥漫,黑雾笼罩,一阵阵黑灰飘dàng)在府衙四周。

    “呸。”高启堂吐掉钻入口中的黑灰,下意识地理了理衣领。此时他已经脱去官袍,换上了一对襟长褂,俨然一副客商打扮。

    “大人”这时从东边城桥骑马冲过来一个穿白衣的裨将,手里拿着朴刀,见了士兵搬东西这一幕,两道岔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跳下马来,怒喊道:“大人你这是要逃走吗”

    这白衣裨将便是守东门的白班指挥潘龙,第一个发现敌袭,并且让人以鼓声及烽火通知全城之人。

    潘龙是苏州城武艺超群的将校之一,曾经与张晋随种谔将军征西夏时,用神臂弩杀过西夏一名万夫长,因战功卓越,从小兵直接越级提拔,成为今有权指挥500名士兵的裨将。

    看到潘龙来了,知府大喜:“子龙,你来了,真是太好了快快护送我等出城,赏你黄金万两”子龙二字,是潘龙的表字。

    知府后的宣抚使、通判,亦是眯着眼睛露笑,一副有求于人的神色。整个苏州城,谁不知道潘子龙的威名虽只是裨将,可本领却十分了得,去年的校场比武,他可是拿了头名。连淮将张晋都打他不过,老将梁忠也不是他的对手,城防营的吴子珲是个酒色之徒,就更别提了。

    听说叛军都是些农夫,只怕连潘子龙的一合之敌都算不上吧如果能得潘子龙护送,他们一个个的心,也都可以踏实下来。

    谁知,潘龙盯着这一个个,断喝道:“知府大人苏州城内有民十万户难道知府大人要弃民不顾焉”

    知府高启堂急道:“子龙啊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方腊派了四十万人来围城,四十万呐现在走水门逃走还来得及子龙你快护送本官出城,本官分你黄金万两哦不,分你一半分你一半”

    潘龙目眦裂,一步步靠近高启堂,眼眶已是红色,咬牙切齿道:“大人三天前,末将说防范方腊攻苏州,请吴松大营陈节度使派兵来协助防守,大人说不必,杭州能守住,方腊打不下杭州,更不可能攻苏州”

    “现在你看看你看看”潘龙扬刀,断然一喝:“方腊两天前就攻下了杭州四十万人围城四十万人围城知府大人怕啦急着逃命去啦”

    潘龙紧了紧手上的朴刀,眼睛血红,步步紧bī),高启堂吓得退了两步,宣抚使窦函是个武人,挡在知府前,喝道:“潘子龙你想干什么你也要造反吗”

    潘龙眼睛喷火般,狠狠瞪着知府、宣抚使、通判这三个平里耀武扬威的大官,朗声斥骂道:“苏州城内,有民十万户,有守兵三千,有火炮三十七门,有守将十七人,有箭矢、兵器不计其数守城焉有何难可就是因为有你们几个,才造就今城毁人亡的局面你们要是还有哪怕一点点良知,就立即将这些金银分发给守将、士兵,召集城民一起守城,而不是弃城不顾而逃跑你们这些混蛋”

    “潘子龙”宣抚使大声喝道:“本官命令你护送我等出城”

    “出城”潘龙哼的一声冷笑,“现在还想出城城若守不住,我们都得死”

    “都得死”

    喊声回dàng)于周遭,高启堂的小儿子吓得直哆嗦,妾室将他抱了起来。

    “潘子龙,你”宣抚使指着潘龙,气得说不出话。偏偏是这种时候,下官不听话,他也无法。

    这时高启堂却是眼睛里洒出一抹泪,双膝跪了下来,跪在潘龙的面前。

    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宣抚使、通判惊道:“大人,你”

    高启堂跪在地上,朝潘龙磕了三个头,满脸忏悔道:“潘将军,下官知道这几年来,有亏于潘将军,下官也有愧于苏州城的百姓可是,潘将军,看在我妻妾儿子的份上,你就护送我们出去好不好你自己也能出去啊啊”

    “听说方腊军抓住当官的就要杀而食其,也不会放过当官的家人”高启堂脸上有两道泪痕,恳求的目光看着潘龙:“子龙,你也是准备成亲的人,听说你也订了亲,你也有家有父母难道你要看着我被方腊煮食吗我的妻妾孩子子龙子龙啊,求你护送我全家出城,我把金钱全部都给你,好不好我不要钱,我不要钱,我只要家人平安子龙,子龙,下官给你磕头了”说着磕头不已。

    “大人,你这是何苦”宣抚使、通判叹气,却没有像知府那样跪下来。虽然面临生死,但让他们这样的六品官,向一个不入品级的裨将下跪磕头,他们还是做不到的。

    看高启堂跪在地上,六岁的小儿子哇哇大哭,妾室抱着小儿子也跟着跪地。妻室叹气,却没有跪下来。

    潘龙看着跪地磕头的高启堂,站在原地直直地瞪了许久,蓦然将手中朴刀狠摔于地,怒道:“尔等贪生怕死之辈把你们平里欺压良民的气焰拿出来啊你对刘校尉做的那件事别以为我潘子龙不知道你有妻子儿女,别人就没有妻子儿女吗你只顾自己弃城而逃就不怕万古骂名吗”

    说完,返上马,再也不管顾知府等人,直望东门而去。

    “这这”通判望着潘龙远去的背影,脸皮皱了皱,“这算什么意思”

    宣抚使道:“他不护送,我们自己逃吧。知府大人,快起来,快起来”

    知府家人、宣抚使、通判与及四个兵丁分乘了两只官船,分赏了许多金银给其它士兵后,急急忙忙划船而逃。

    四个兵丁拔刀警惕地看着四周,划船的是知府的管家和宣抚使的长随,并没有带多余的人,一行人都不穿官服,只穿普通衣服,作客商打扮,士兵也都扮作家丁。

    船过了盘门,绕过几座石拱桥,望运河方向而去,那是有一条小水渠,是今年新修的,直通运河,可能不被注意,说不定能逃出城去。沿河虽然也看到不少包着头巾的城内起义军,但是这些起义军却好像并未注意到这两艘船。

    眼看着船划过芍药亭,正要接近出逃的运河路线附近时,却忽然听到上面传来声音。

    “刘校尉,在那里”

    “狗官我就知道他要从这里逃”

    回到二更,夜深人静时分,一户院落里发出微微灯光,老人的咳嗽声从屋里传出。

    豆灯照映下,随便铺了些稻草的木板上,一位半头银发的老妇人盖着破旧的棉被躺在草席子上,正剧烈地咳嗽着,浑有些哆嗦,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外头堂屋里,一位全副戎装,骇下一缕胡须,年约三旬,一脸刚毅的男子,对着面前的牌位,肃容躬,郑重鞠了三躬。

    牌位前的香炉里点着三枝香、一对蜡,红蜡的烛光,将牌位上泛黄的字照得很清楚。

    牌位上写道:“亡妻戚氏英柔之灵位。”

    男子鞠躬完,对着牌位怔了许久,眼圈有些泛红,闭上眼睛一回想,全是她被玷辱时的画面,一念及此,牙咬得咯咯响,双手狠狠地握成了拳头。

    “命儿”房间里病恹恹的老妇人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从破旧的棉被里伸出一只形同枯槁的手。

    男子走进房间,给老妇人喝了些药,跪在头,看着重病的老母亲,两眼一红,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娘,孩儿不孝孩儿不孝”

    “命儿不哭”老妇人气若游丝,上气不接下气地道:“为娘没有没有给你再说一门亲,为娘对不住你是娘没本事”

    “可可咳咳”说着说着,老妇人剧烈地咳嗽,仿佛要将心肺都咳出来,男子起来给她轻轻拍了拍背,又喝了一口药,才好一些,她接着说道:“可你也不能造反呀”

    “娘,孩儿不是造反”男子一脸愤色:“孩儿是给柔儿报仇”

    “唉娘知道,娘知道,英柔是个好姑娘。那狗官高启堂霸占了她的子,害得她唉可你不能造反啊命儿,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你不能造反啊咳咳”老妇人喘着气道。

    听着老母亲的话,刘命只是闭上眼睛,重重地吐了一口气,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

    十年前,青梅竹马的表妹戚英柔,刚嫁给他不到半年,就被当时的知县高启堂,趁着把他灌醉后,骗到张萸这个狗东西家里,给玷辱了。

    表妹当场在张萸家举刀自杀,以示清白。仵作验尸时,却发现表妹刚刚怀有孕,没想到,却是一尸两命

    他得知妻子自杀后,拿刀杀进张萸家,当场把张萸砍死,而高启堂,却早意识到不妙,买通上官,将罪全部推到张萸上,说是张萸强暴了他妻子,又怕他来报复,急忙忙动用关系调到河北去任职。

    十年后,高启堂再次回到苏州当知府,看来,是早把当年所犯的罪恶给忘了。

    而他刘命,却不可能忘

    “娘,恕孩儿不孝,不能给您老养老送终。”刘命说完,跪磕了几个头。

    起来之后,在正堂抓起一杆长枪,毅然决然走出家门。

    门口早有几个下属侯着。

    “刘校尉,我们一同去杀了那狗官”

    屋里,传来老妇人的咳嗽和喊声。

    “命儿,命儿咳咳”

    “刘校尉,在那里”

    “狗官我就知道他要从这里逃”

    后跟着几个下属,刘命掇枪打马靠近河岸,当看到下面两艘官船与及知府高启堂时,眼眸里出两抹复仇的光芒,仰头看了看天空。

    “柔儿,为夫今要为你报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