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国君发飙,会猎开始
史东来沉浸在即将要找杨辰报仇的兴奋当中,却完全没有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段云秋虽然行动上在帮他,可一直态度清冷,时不时眼中飘过复杂之色。 眼看着边境会猎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金水台也从之前,在杨辰那里吃瘪的颓丧中恢复了过来,两军的气氛,变得十分微妙。 如今再也看不到双方相互挑衅,金水台按约定收缩,甚至连陈军沿着边境巡查的力度也小了很多,双方都约束手下军士,以防出现不必要的接触和摩擦。 大家都知道,会猎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战局战果的最终走向,而这场仗的结局,也会对两方势力接下来数年甚至数十年有着深远影响。 而最紧张的,莫过于双方被挑选出来,要参加会猎的这批人手。 就算对自己的实力再有信心,但也难免紧张,高压之下,甚至个别人出现了想要临阵退缩的念头。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参不参加,已经不是他们自己能够左右的了,只能祈求自己的运气能好一些。 而陈国这边,原定一个参加会猎的武者,临时被从名单中拿掉了。 他的实力本就一般,感觉是被拉过去凑数的,凶多吉少。 但突然被靖云伯告知,他临时被陆辰虹替换了,不必参加这次的会猎。 虽然少了个拼一把前途的机会,但也免得承担风险,很多人甚至还在暗中羡慕他。 唯一形成鲜明对比的,大概就是杨辰了。 他根本就没有一丝紧张的样子,别人都在努力备战,打磨兵器,临阵磨枪精进武技。 就连陆辰虹也神色凝重,谨慎地做着准备。 唯独杨辰每天根本看不到他有一丝焦虑,还经常跑出来督训自己麾下的军马。 这个事情在陈国君营中传开后,大家又是忍不住暗中咋舌。 果然实力强就是不一样,对别人来说九死一生的修罗场,杨辰就好像去旅游似的,浑然不放在心上。 当然也不乏有人在心中诅咒,希望陈国能赢下这场会猎的同时,杨辰最好战死在其中,不必再回来了。 杨辰风头太盛,为人又招恨,有类似想法的人不计其数。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辰也经常去见靖云伯,商议一些事情。 多亏靖云伯独特的消息渠道,每次杨辰过去,都会有新的收获。 除了军中情报,大多消息是从国都传来的。 和他猜想的一样,陆辰虹的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了结,而是在短短的这段时间内疯狂发酵。 国都中大多数人不敢明面上讨论,但已经成为众多朝臣私下里关注的焦点。 上次陆家老爷子在宫中大闹了一场,并且不经请示国君,就把陆辰虹打发到前线,还同意她参加边境会猎。 陆老爷子和靖云伯的私下交流,当然瞒不过国君的耳目。 这种行为其实已经犯了忌讳。 但是国君显然也知道自己理亏,很快下旨,想要加封陆辰广的荣衔,同时赐予他国子监天子门生的功名,这也算是为陆辰广提前积累朝政资本,算是国君对陆家示好。 可谁知陆老爷子的脾气,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火爆。 直接拒不接旨,上书声称陆辰广太年轻,德不配位。 单单如此也就算了,陆老爷子竟然还请求让陆辰广离开国都,回乡省亲。 这一下彻底将国君激怒。 大家都知道,勋贵世家,一般都会有直系亲属在国都中随驾,美其名曰历练,实际上有传话筒和人质的作用。 但陆老爷子在气头上,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大损国君的颜面。 仅仅第二天,御史台就有人站出来弹劾陆家私占民田,隐瞒岁缴等行为。 国君听完后,怒不可遏,当场在朝堂上发飙,办了几名陆家的嫡系官员,同时要求彻查此事。 虽然国君演的很像,但大家都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摆明了就是要给陆家脸色看。 面对国君的怒火,陆老爷子也丝毫不肯退让。君臣对峙愈演愈烈。 关于这些消息,靖云伯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都很痛快的告诉杨辰。 这一方面是他幸灾乐祸,巴不得国君的丑态传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在证明,自己这位侄儿根本就不够格当国君,瞅瞅因为一个女人,将朝堂上闹成了什么样?而且还得罪了一向以忠诚著称的勋贵势力。 就连杨辰都感觉可笑,再次说明这位国君,在帝王中也只是资质平平,不是那种能干大事的雄主,太小家子气了。 就连他都能看出来,陆老爷子的脾气是在表面上的,只要国君肯放下架子,痛快承认自己的错误,拿出诚意来抚慰,勋贵世家依旧会忠诚于他。 但国君天真的认为,随便赏几个蝇头小利,就能安抚对方? 这让杨辰想起了之前国君接见他的时候,不肯给他进爵封地,只想随便口头夸几句,给点空头支票,就让他卖命,想得简直太过天真。 所以从那次后,杨辰就主动请求参加边境会猎,脱离国都后,和靖云伯走近。 现在国君和陆家较着劲,估计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这场边境会猎上,只要能赢下来,他的君王威信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只是这些消息,陆辰虹也同样有所耳闻,得知了因为自己,导致家族和国君的激烈对抗,心中更是自责,这段时间下来,始终闷闷不乐。 十天的时间转眼即过,眼看约定的会猎时间逼近,终于,大梁王朝皇帝陛下的旨意到达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郡主遇刺,陛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发飙,而是派人快马加鞭传来消息,命令金水台和陈国双方拨出军队,配合大梁王朝使者团查找这批刺客的来历踪迹。 而边境会猎,则要如期举行。 另外,一批大梁王朝翊天军的兵马,已经从金澄开拔,在向这里赶来。 一向威严暴戾的皇帝陛下,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因为这件事情大发雷霆,高举屠刀杀一批人泄愤,反而表现得无比镇定。 这反而让靖云伯感到有些头疼了,因为在平静背后,有可能就是超乎寻常的爆发! 虽然没有明说这批翊天军赶来的目的,但明眼人都知道,皇帝陛下是信不过陈国和金水台的办事能力,等这批军兵赶到,就会接手这件事情的调查权。 “翊天军啊!” 靖云伯忍不住嘬牙。 天下之大,无人不知翊天军的大名!那可是绝对战力的代名词。 和普通的军队不同,翊天军根本就不划分什么天字部地字部人字部,而是清一色的精锐!从吸收兵源就开始设置极高的门槛,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加入的。 这支军队的名声,则完全是实打实用战绩说话,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就是腥风血雨。 数年前北面的大周国和大梁王朝发生了摩擦,新登基的周王年轻气盛,一怒之下反叛。 大周本就国势强盛,是北方霸主,而且联合燕北十三地共同举事,一时之间声势浩大,天下侧目。 几乎所有势力都认为,这场大战会旷日持久,大周纵然无法彻底击败大梁王朝,但大梁想要吞掉敌人,也是很难的。 战事一起,大周确实出其不意下,取得了节节胜利,甚至还歼灭了大梁的多支兵马。 可没等得意多久,大梁王朝的翊天军就悍然出动,然后在正面战场上以少胜多,击溃了大周主力。 紧跟着七战七捷,最后一战极为惊艳,扫平了十数倍于己的大周和燕北十三地联军,经此一战,天下震动! 直到今天,燕北十三地还活在大梁王朝的铁腕统治下,而且无力反抗。 大周王室更是战败后被屠戮一尽,国土在大梁的主导下,被周边几个小国瓜分。 由此就能看出,翊天军的战斗力之强,简直令人骇然。 “算了,到时候走一步看一步,先赢下边境会猎吧。” 靖云伯不再去想此事,着手处理眼前。 十余天过去,到了边境会猎的准备期。 一大早,陈国和金水台军营外,同时响起马蹄声。 各有一支大梁王朝军兵出现,甚是齐整。 金水台和陈国也都毫不意外,默默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 不多时的功夫,双方各自要参加边境会猎的武者,纷纷被集中起来。 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别说是他们,就连普通的军兵也察觉到了气氛的肃穆,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些被派出的武者,可能战力方面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全都是洗髓境。 其中不乏有人属于那种有实力,但之前没有背景和机会来证明自己,这次是主动参加拼一把前途的。 只要他们能活着归来,资源一到位,直接就能突破门槛,提升到化气境界。 可以预见,这次边境会猎不但会决定最终的战果,而且参加并活下来的这些人,绝对是陈国和金水台接下来许多年,军中的主力人才,要花大心思重点培养的。 武者们站了黑压压一片,原本约定是各出三百人,后来增加到了五百人。 这也就说明,在有限的区域内,会有一千名境界相同的精英武者展开厮杀。 当然这批武者身上的装备,也绝对精良。无论陈国还是金水台,都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抠门,每人一把白晶武器都是标配,而且是根据不同的要求,量身打造,保证绝对趁手。 很多武者也拿出了所有的家底,疯狂购置了许多在战斗中能用上的物品。 而这次边境会猎早有协议,任何人抢到的对方物品资源,都归自己所有,事后不会要求上缴。 这更是让许多人将此次视为了发财的好机会。 大梁王朝的军兵可不管那么多,直接将这些人分批带走,每个人都分配的位置方向都是随机的。 陆辰虹整理好行装,背上了自己的白晶髓长枪,然后远远望向杨辰。 自从上次她酒后失言,这段时间都没有再向杨辰吐露过心意,也不知道心里想什么。 远远和杨辰拱了拱手,然后被一支大梁军兵带走。 其他人也都如此,检查完情况后,分别被带往不同的方向。 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最后终于轮到了杨辰。 临行之前,杨辰依旧神色轻松,还不忘交代杨忠杨远,让他们好好练兵,督促手下军马提高战斗力。他回来之后,是要检查的,如果有不达标,就军法从事。 其他人参加边境会猎,都是抱着搏命的心态,不一定能再回来,可杨辰说这番话,却没有人感到违和。 很快,杨辰也在大梁军兵的押送下,出了营门,消失了身影。 靖云伯站在高处,远远望见这一幕,然后长出口气。 接下来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杨辰身上了。反正他都创造了那么多奇迹,也不差这一次。靖云伯有足够的信心。 另一边,金水台大营中,也发生着同样的场景。 一批一批的人被带走,马昭眉头紧锁,来回巡视。 想了想不放心,马昭特意调转方向,来到了史东来的营帐。 掀开大帐走进来,马昭看到史东来还躺在床上,这才出了口气。 “马师叔!” 史东来坐起来,然后活动了一下肩膀。 经过这些天的恢复,神草果然是神草,他已经能够自由行动,看不出受了大伤的痕迹,只不过要动用暗劲和人交手还是很难,搞不好就会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精神头不错,感觉恢复的怎么样?” “很好,多亏了马师叔的照拂。今天不是要赶奔会猎之地吗,怎么马师叔还有空来看我?” 史东来神色如常的问道。 马昭彻底放心,拍了拍他的肩膀。 “会猎的事情,你不用再cao心了。要记住,你和云秋,才是师门的未来。” “这次之后,你回去好生闭关休养,跟云秋好好配合,争取早日参透乾坤七剑。” “好的,马师叔!” 说到这里,史东来还故意摆出一副恨恨不平的表情。 “可惜,这次我没有办法找杨辰那贼子报仇了。” 马昭安慰她几句,然后史东来说要休息,他就走了出来。 在营帐外,马昭特意叫来几名亲兵,吩咐他们。 “你们就守在这里,一步也不许离开,也不允许任何人离开或者进去,一定要看好他,让他好好养伤,知道吗?” 几名亲兵立刻答应,然后站在大帐周围。 马昭离开后,他们不时侧着耳朵向里倾听。 果然,偶尔能听到史东来在营中翻身的声音,还夹杂着一些叹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