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如此劝酒
    ,我真不是什么渣男    闲话说了个差不多,文母觉得该聊正事了。    她看着林放道:“小林师傅,有件事我得谢谢您啊!”    “不敢当!”    林放连忙都:“大妈,您这可就折煞我了。    二一个,我都不知道您说的什么事儿,我人都是蒙圈的!”    “嗐!赖我!”    文母本是试探,以为自己一开口,林放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现在看情况,跟她想的,多少有些出入。    文母念头一转,便笑着道:“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您别见怪!”    林放笑着客气了一句:“那不能够!您有话直说!”    文母点头道:“文丽这孩子,是我们家最小的一个。    皇家重长子,百姓疼幺儿。文丽在我们家,也是最受宠的一个……”    里间·文丽穿好了衣服,正要出来,听到她妈和林放聊起自己,她脚步一顿,靠在了门边不动弹了。    文母接着说道:“早先文丽要和佟志结婚,我和她爸起先是不同意的。    我们不是不同意自由恋爱,我们没那么古板。    我们不同意的是,文丽这孩子,从兴趣爱好到生活习惯,    再到谈吐性格……这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没有跟佟志合拍的!”    林放听了这话,不由得默默点头。    文丽是有些小资情调的,她自己的工作也是老师。    确实很多地方和佟志不相匹配。    这年月,还不兴说什么三观匹配不匹配,也不会考虑是不是门当户对。    也就是在强大的精神内驱动的感染下,夫妻双方愿意劲往一处使,也就慢慢的恩爱和谐起来。    该说不说,这也是时代特有的福利。    当一个人精神富足、内心饱满的情况下,在和另一半磨合的时候,往往不会费劲。    文丽和佟志两个人那么多地方不合拍,却能走到一起,还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一起共度那么多年,也有时代的正面加成在里面。    往后几十年,同样性格,同样出身的两个人,别说结婚,恋爱期间早就谈崩了。    文母看了一眼林放,说道:“文丽跟佟志结婚到现在,一晃也差不多有四年了。    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还有了个两个孩子。    老话说的好,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    从我的本心来说,他们既然结婚了,我是不同意他们离婚的……”    “妈!”    文丽这下忍不住了,她从里间冲了出来道:“您怎么能不同意呢……”    文母一脸无奈的望着满面焦急的文丽,第一次后悔,当初太宠这个老幺,没把她教聪明一点。    她绕了半天,还没来得及说正题,她这个小女儿就这么没头没脑的跑出来。    后面的好些话,文母就不好再说了。    特别是当她注意到林放的眼神,心里止不住的就是一声叹息。    她知道,这个女儿,多半要白给了。    人,怎么可以在同一条路上摔倒两次呢?    她就很不理解。    女人的好年华就那么几年,莽撞一次付出的代价还不够惨重吗?    “文丽,你来的正好。”    文母没说把文丽给赶回屋里,在林放面前,她还是给自家女儿留了面子。    她笑着道:“坐下说,妈不是那个意思。    我是说,要依我的意思,我是不愿意让你离婚的。    可相比之下,我更心痛你,不愿意让你痛苦。    所以,你要和佟志离婚,我和你爸最后还是选择支持。”    “妈!你真好!”    文丽没有坐下,反倒赖在文母身上,抱着她又是贴头,又是摇晃,全然忘了林放还在。    文母被文丽缠的无可奈何,她这个女儿,简直是没救了!    “坐好!客人还在呢!”    文母不得不给文丽使个眼神,让她注意点形象。    她道:“多大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    文丽乖乖的坐到旁边,低着头,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她知道自己有点得意忘形了。    有了母亲的支持,基本上就相当于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    所以,她很开心。    文母看向林放,失笑道:“小林师傅,家风不严,让你看笑话了!”    “怎么会?”    林放摇头道:“文姐能在大妈面前不加掩饰,这恰好证明你们感情很好。彩衣娱亲也是孝道。我是支持的!”    “哦?”    文母望向林放的眼神多了点东西,这次试探没能尽全功,却也不是全无收获。    她从林放身上,看到了他对文丽的极大包容。    而这一点,是文母在很多人身上都没有看到的东西。    如果佟志对文丽的包容能多上那么一点,他们两个也不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文母念头转动,笑着问道:“这么说,你不觉得文丽做的不妥?她可是两个孩子的妈了!”    “当然!”    林放笑着点头道:“就算文丽当了外婆,当了奶奶,她也是您的女儿。在您面前,再怎么作小女儿态,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好!好!哈哈哈……”    文母放声大笑道:“小林师傅,你真会说话……”    文秀从门外进来,开始端菜上桌,不自觉的偷看了林放一眼。    对于文丽这个meimei,她也不无羡慕。    文丽的头婚是自由恋爱,嫁给了她想要嫁的人。    这快要离婚了,又有这样一表人才的年轻俊才排着队守候。    要是可能,她也想要这样梦幻般的人生。    “妈,你们聊什么呢,聊的这么开心?”    文秀布好菜,说道:“这菜都做的差不多了,饺子最后上。咱们准备上桌吧!”    “哎!那咱们换桌子……”    文母起身招呼道:“小林师傅,这边请。”    文家算是宽敞的,正房三间都是他们家的。    客厅里也比一般家庭讲究一些,摆了两张桌子。    一张待客,一张吃饭。    这会子,文母就是在招呼林放去饭桌。    “不敢!不敢!您先请!”    林放看了一眼文丽在搀文母,他便抬手虚扶了一下,转身在前面引路。    等靠近饭桌,文母道:“小林师傅,来者是客,请坐上首!”    林放哪里敢坐,这位不是丈母娘,胜似丈母娘。    他还惦记着别人家的小白菜呢,半点也不敢托大。    于是,林放笑着道:“大妈,长者为尊。还是您跟大爷你们两个坐上首,我陪着行不行?咱们新社会,不讲究那些老规矩。但有一条,尊老爱幼,那是必须遵守的!”    一番谦让,终究还是文母、文父并排坐在了上首。    林放也是等文母落了座,他才跟着坐下去。    后面,文家三姐妹就没那么多讲究。    一个挨一个的坐下,也不管什么座次。    桌上最先端上来的是两盘素菜,一盘拍黄瓜,一盘地三鲜。    地三鲜算是一道东北菜,只需要茄子、土豆和青椒,就能做出一道鲜爽无比的佳肴。    不是三鲜,胜似三鲜。    接着端上来的,是两盘荤菜,一道蒸香肠,一道芹菜炒腊rou。    香肠和腊rou就是林放进门时就瞧见的,文家大姐和二姐当时就在处理这个。    然后就是一盘家常炖鱼。    林放瞧了瞧,感觉这鱼做的算是最用心的一道,做法上也偏东北风味。    他先忍着没问。    等这五道菜之后,风格为之一变。    先是一道家产小炒rou,接着是一道红焖羊rou,一道五香兔rou,最后是一盆羊rou汤。    小炒rou不太好分辨做法,可后面三道,林放怎么看,都是偏河南风味。    这下子,林放也不用问了。    看这手笔,指定一定是文家大姐,一个是文家二姐的功劳。    林放估摸着,跟她们两个嫁的对象多半有些关系。    饺子是最后上的,分成了两盘。    不算饺子那是八菜一汤,算上饺子,十菜一汤,这个席面,算得上鼎丰盛的了。    就算是去饭店,打定主意豁出去过把瘾,那也不敢吃这么多的菜。    文母给文父使了个眼色,道:“她爸,我们娘几个不能喝酒,你可得把小林师傅陪好了。要是陪不好,回头我可要拿你是问的!文丽,倒酒!”    文父一身的书生气,温文儒雅,不太爱说话,倒是有着这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    他很温和的笑着举杯道:“小林师傅,初次见面,我借李白的一首诗,先敬你一杯。    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小林师傅,不必客气,就当这里是自己家。便是喝醉了,我这里也有地方睡!”    林放早就看出来文家当家的是文母,文父这个家里唯一的男人,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他万万没想到,这位爷不开口也就算了,一开口就是王炸。    文父这是打着要灌醉他的心思,提前给他打了个预防针!    该说不说,咬人的……那什么果然是人狠话不多!    林放赶紧端起酒杯,把杯子放的比文父低一些,跟他碰了碰,道:“大爷,我酒量浅,要是没能陪您喝高兴,您多担待着点儿!”    等林放把酒干了,文丽给他倒上第二杯。    文父接着又道:“小林师傅,王维有一首诗叫做《送元二使安西》。    全诗听着不是很应景,我只提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需得喝好了!”    林放听的冒汗。    他三世为人,上过两次大学。    自认为也算是有文化的。    可跟人家这文化人比起来,他感觉自己学的东西,全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好嘛,真就一诗一杯酒!    这唐诗三百首下来,岂不是真就要会须一饮三百杯?    林放想想都觉得有些害怕。    他担心,文父当真是个海量,他在文家喝翻了这算怎么回事?    林放喝了第二杯,就已经忍不住开始想辙。    还没等他想到办法,文父又举起了第三杯酒道:“小林师傅,李白还有一首诗。    名字比较长,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它的头四句说的好: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这喝酒,他得找对人。人对了,杯杯俱欢畅。    小林师傅,你就是这个对的人啊,来,共饮!”    “好!好!好!”    林放勉强笑着,把第三杯也给干了。    好家伙,坐下来到现在,一口东西没吃,六两白酒给干了下去!    要说文丽也是实诚!    看到二两的杯子那么瓷实,居然每一杯都给林放倒的满满登登的。    就算林放有一副完美基因成就的身子骨,也抵不住这三杯急酒的激荡。    他多少有点上头,脑子也跟着不是很清晰起来。    好在完美基因的好处就是代谢够快,林放感觉自己只要缓缓,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就是,这接下来的酒,可不能再喝这么急了,不然,说不定真会翻车。    林放左思右想,感觉自己确实不能这么喝。    真要是醉倒在文家,多少有点不像话。    要是一不小心再说两句醉话,把某个女人的名字叫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林放已经准备作弊了,实在不行的话,把酒给挪进空间里!    不想,这个时候,文母瞪了文父一眼,道:“她爸,你这是干嘛!    让你把小林师傅陪好,可不是让你把他灌醉!    来,小林师傅,尝尝这个,这鱼是文秀的拿手菜,味道很不错的!”    林放从善如流,赶紧夹了一块鱼rou放进嘴里。    他看得出来,这鱼是炖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或许,他没来之前,就已经下锅了。    让林放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鱼居然吃起来并不松散,紧实而又鲜嫩,味道相当不错!    作为一道家常菜来说,文秀就凭这一手,出去开个东北特色炖鱼,那是决计不愁没生意的。    林放不是东北人,尝不出来是否正宗。    但是,他以自己川菜大师的厨艺判断的话,这道菜,文秀做的已经能赶上何雨柱了。    当然,文秀赶上的是以前的何雨柱,而不是现在接近完全体的何雨柱。    在万师傅的极限压榨下,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何雨柱的厨艺突飞猛进,已经接近林放了。    “好吃,味道真好!”    林放把鱼rou咽下去,赞道:“咸淡合适,鲜香可口,味道鲜美,rou质鲜嫩。    要是配上大米饭,就这条鱼,我能干下去三大碗!”    “米饭啊……”    文母扭头望了文丽一眼,笑道:“我们家平时很少蒸米饭。    也就是文丽爱吃米饭,她回来的时候,我们才会蒸上一些。    文惠,去把米饭也端上来。”    “别!别!”    林放赶紧拦住,笑着解释道:“大妈,您再这么客气,我吃两口饺子就滚蛋!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这么一说。真要说到吃,那我最爱吃的只有饺子!    老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坐着不如倒着!”    文丽听到林放说起“好吃不过饺子”的时候,心头一跳,差点没跳起来捂住林放的嘴巴。    等听完后半句,她才长长松了口气。    没想到,她回过神来才发现,文母正在盯着她,看她的眼神意味深长。    文丽心头又是一跳,做贼心虚的就低下头去。    下午的时候,她妈跟她说过的一番话,再次浮上她的脑海。    “丫头啊,听你说完你和小林认识的经过,我很担心你啊!    你看你,说起小林,满眼是光,你已经陷进去了!    小林这孩子,长得一表人才,工作很是不错,又比你年轻好几岁。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不觉得,你们能走到最后。    就算我同意你离婚再嫁,你也如愿嫁给了小林。    你有想过以后吗?舌头根子压死人啊丫头!    别人看到你们两个走在一起,谁见了不嚼两句舌头?    就算你能扛得住,你能保证小林也能扛得住吗?    丫头,你已经错了一次,我不希望你再错第二次!    你要是愿意听妈的话,那就最好趁现在陷的不深,到此为止!”    想想母亲的话,又看看林放,文丽心头忍不住一阵难受。    她知道母亲是为了她好,母亲的话也是对的。    可一想到,要和林放划清界限,彼此再不相见,文丽心都揪紧了。    文丽越想越是难受,越想越是头疼。    所有杂乱的念头汇聚在一起,忽然一个念头跳了出来:’嫁给他会害了他,那我要是不嫁呢?’    在一起,但不嫁?    文丽心头一跳。    她忽然想到,这未必不是一个办法。    就算会有些流言蜚语,也是由她来扛着。    这样的话,她不用跟林放分开,也不会因为喜欢他而害了他!    文丽越想越是觉得有理,眼睛慢慢的重新亮了起来。    另一边,林放已经尝遍了所有菜肴,也吃了几个饺子。    几道菜里面,做的最好的有三个。    一个东北家常炖鱼,一个红焖羊rou,一个蒸香肠。    饺子也很不错,不过比起林放自己动手包的,到底差了不少意思。    但是从普通人家的手艺来看,这几道菜每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    三个菜,一个饺子,有这几个特色,出去开个馆子,绝对绰绰有余。    其他的菜,哪怕差上一点,也不用担心没客人。    文父劝酒厉害,却极有风度。    自从文母开了口,他就不再劝酒,一边自酌自饮,一边和林放闲聊。    可能是文父精通国学,深耕传统文学的关系,一开口就是讲古。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赋,兴起时,甚至站起来当场背诵一首《洛神赋》。    声情并茂处,当真是神采飞扬。    林放满心惊讶之余,再看文家几个女人,每个人看向文父的眼神里,都带着崇拜。    他一下子悟了!    文丽的小资情调,根子原来在这里。    有这么一个精通国学的父亲,文丽作为小女儿,因为对父亲的崇拜,热爱上了文学,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说文丽,就连林放看到此刻的文父,都忍不住赞叹。    能把一条路走到顶部的人,都是了不起的牛人!值得他为之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