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大宋官老爷的小心思
    北宋大山贼第三百八十六章大宋官老爷的小心思再说了,荡虏军对战死士卒的抚恤和家属的照顾,几乎是无微不至的。    这也就是荡虏军能够承受极高的伤亡率的原因。    就像是这次踹营,荡虏军伤亡已经超过了一半,但是他们的战意却是依旧旺盛。    ……    耶律大石一张脸阴沉的吓人,这次荡虏军突如其来的袭击,给辽军造成了难以预估的损失。    最重要的就是对辽军军心士气的打击!    敌人能够在自己的大营中肆意冲杀,对大多数的士卒来说,威慑力是绝对的。    即使是没死,军心士气能够保留多少也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此次荡虏军的踹营对辽军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也是极其可怕的。    据统计,辽军这次几乎是打光了两个万人队,大军中的粮草辎重也是被敌人一把火给点着了。    虽然没能够全部烧掉,但损失的也是一大笔。    而他们又留下了多少荡虏军呢?    只有两千多具尸体!    这对辽军的士气打击实在是太严重了。    这么一搞,辽军还能有多少士气,那可就真的是一个未知数了。    ……    江南,临安城内!    如果说北方是战云密布,气氛紧张的话,一江之隔的江南却还是一片盛世繁华的景象。    老赵家歌照唱,舞照跳,即使是北方打的热火朝天,也无法影响老赵家吃喝玩乐修宫殿的热情。    只不过,今日的临安朝堂上,气氛却是有些奇怪。    大宋的士大夫们纷纷叫嚣着要出兵北上,收复中原失地。    “官家,出兵北上吧,收复中原就在眼前啊!”    “是啊官家,中原百姓盼望王师久矣。”    “……”    朝堂上一大群北方士绅的代表纷纷开口说道。    他们在大宋南迁之前,都是北方人,大秦在中原地区实行的新政,极大的伤害了他们的以及他们背后的北方士绅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现在,大秦出兵数十万北伐,与金国战于辽东,和辽国战于陇西,国内精锐大军尽皆抽调北上作战。    现在大秦内地应该是无比空虚的!    这些士大夫自以为看到了机会,就想要鼓动老赵家挥兵北上,收复中原,然后结束大秦的新政乱政。    让他们的生活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肆意兼并土地,欺上瞒下,强抢民女他不香吗?!    赵构嘴角抽了抽,心中有一句妈卖批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情况究竟如何,他作为大宋的皇帝,心中还是有数的。    别看陈言抽调了大批精锐北上和辽金作战,但是陈言留下的军队依旧不是大宋能够对付的。    本来大宋就不是大秦的对手,在加上若是大宋主动进攻的话,那长江天险可就是大秦那边的了,赵构真不认为大宋能够北上成功。    这要是大宋北上失败了,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给大秦留下了南征的借口。    大宋和大秦才刚刚签订万盟约没多长时间,他赵构可不想找事情。    “不可,大宋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岂可主动背信弃义撕毁盟约!”    赵构开口拒绝道。    他可不想承认自己的胆怯,用了一个谁都无法反驳的理由。    “官家所言有理!”    “我等赞成!官家真君子也。”    “我大宋岂是背后偷袭别人的卑鄙小人?”    “……”    朝堂上一大群人开口附议。    这些人是大宋朝堂上,南方大商贾,大地主的代表。    这些人的利益在南方,就算是陈言再如何折腾中原搞新政,也弄不到他们头上。    他们才不想无故出兵招惹陈言呢。    再说了,在和大秦的商贸交易之中,南方的那些大商贾可是获利不少,才舍不得和大秦开战,断绝了他们的利益。    至于说收复失地?    呵呵,那是老赵家的事情,关他们屁事。    没看就连赵构这个大宋皇帝,自己都对北上出兵不感兴趣吗?    就算是收复了中原,得利的也是那些北方人,要是失败了呢?大秦渡江南下,受损失的可是他们啊。    凭什么风险他们担着,好处北方人拿?!    再说了,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大宋明显就不是大秦的对手好伐!    大宋不管是面对大金还是大辽,都是一败涂地,而大秦呢?却能和金辽两国两线开战,并且还都占据了上风。    甚至是在南方还和大宋隔江对峙,实力堪称强大!    所有人都心中有数,这大秦就又是一个强秦之势啊,横扫北伐蛮夷,南下一统天下是迟早的事,很多人都已经提前给自己筹备后路了……    “陛下,收复失地就在眼前,岂可愚昧讲所谓信义呼?!”    “陛下,祖宗基业,中原江山千里沃土,不可弃啊!”    “秦贼数十万大军北上,腹地必然空虚,大宋王师北上各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一定可以收复失地的啊。”    “……”    朝堂上一群人吵吵嚷嚷。    赵构只感觉脑袋瓜子生疼生疼的。    “好了好了,都安静些,此事关乎国本,郑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赵构开口说道,想要将这事情给拖下来。    朝堂办事不就是这样吗?拖着拖着,事情也就消失了。    大宋朝堂上的争吵还犹自响在耳边,赵构返回了后宫,却是想起来了大宋的匠人制造出了新的火器。    心中烦躁不已,便决定前去校场视察,观看一下新火器的威力。    “来人,摆驾禁军校场。”    赵构吩咐道。    没多长时间,大宋皇帝出行的仪仗便准备好了。    玉辇、导盖、盥盆、拂尘、唾壶、马杌、交椅各一件,提炉、香合、水瓶各两件、仪刀和豹尾枪各三十支、各种大小、行制不同的伞盖共四十六件。    寿扇等各种不同的扇共七十六,各种幢和幡共三十二件,各种式样的旌、金节、氅和麾共二十八件,各种旗的纛和有不同代表意义的旗帜共有一百八十三面。    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御杖、引杖等仪仗共一百一十二件,红灯六个。    接着是玉辂、金辂、象辂和革辂各一乘、宝象五头、导象四头、静鞭四根、仗马十匹、后护豹尾枪十支、仪刀十把。    虽说现在大宋偏安一隅,但是皇帝的气派还是不能少的。    赵构登上了仪仗,在一些看起来很是精锐的禁军护卫下,往禁军校场而去。    校场上,准备接受检阅的那些禁军士卒却是依旧歪歪扭扭的站着。    虽然他们身上的甲胄看起来颇为精良,但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没多长时间,赵构的仪仗便来到了校场,禁军的将领见到大宋皇帝要来了,对着自己那些站着歪歪扭扭的下属沉声喝道。    “都给老子站好咯,皇帝老子要来巡视了,表现好了人人有赏,要是谁敢给老子拉稀摆带,老子整死他个龟孙。”    禁军将领一口的河南话,一看就是开封本地人,在开封大变时随赵构南下的。    随着将领的发话,一大群禁军士卒下意识的挺了挺腰板,不过看上去却依旧是歪歪扭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