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各为其主,好自为之
书迷正在阅读:诸天大道宗、天荒客栈、美食格斗家、大宋之有种职业叫造反、灵曦、十殿阎罗之八阵图、儒雅随和的我不是魔头、医现生机、路引人、随身带个传奇系统
“大变在即,柱国世家看似牢不可破。 可陛下这般自信满满,未必没有底牌。” 李泰靠在藤椅上,漫不经心的道:“咱李家的血脉,未必非得呆在李家这个阵营里。” 听到爷爷的话,李天都一怔。 他不是蠢人,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爷爷,您不愿和李策之接触,是特地想要将他一脉赶到陛下身边?” “你爹呐,是个榆木脑袋,倒是你,聪慧的紧。” 李泰脸上带着舔犊情深的笑容,很显然对这个乖孙儿颇为喜爱:“世家大族,重在传承。 一时的兴衰成败,都是过眼云烟。” “鸡蛋,自然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眼下柱国世家稳固,和皇帝扳手腕,能赢固然最好。 但日后,若生变数,我们这些老家伙,都逃不过皇室清算。” 他缓缓开口道:“李策之若在皇室,我李家血脉至少不会断。 而且朝歌的孩子不错,若我柱国李家真死绝了,没准下一次的辉煌,得靠陇川府。” 李天都听到之后,沉默了很长时间,点了点头:“孙儿受教了。” “可这点小心思,未必瞒得过陛下啊。” 李天都又开口问道。 当今天子乃是雄主,绝非愚昧之人。 雄心勃勃的君主,不至于看不到这一层。 “为何要瞒?” 李泰双手撑着藤椅,缓缓站起来:“陛下知晓也无妨,彼此心照不宣便是。” “只不过,假作真时真亦假。 今日逐李策之出门,日后便是各为其主。 我柱国世家,便真的再和陇川府李家没有干系了。 日后若是柱国李家和朝歌一脉有所冲突,不必留情面。 到底哪家能成事,便是各凭本事了。” 这是一招明棋,堂堂正正。 凭当今天子的肚量,哪怕看得出来是柱国世家有意为之,应当能容得下此事。 毕竟,陛下的身边,还有个正儿八经从柱国世家走出去的老神棍李逸风。 “当年,朝歌伯伯为何会被逐出李家?” 李天都搀扶着老人,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些年,他一直侍奉在李泰身边,知晓柱国世家良才无数,可眼前这位老人,最常提及的,仍是从旁支走出来,早在二十年前便被逐出家门的李朝歌。 每每提到这位未曾谋面的伯伯,爷爷都会用一种极惋惜的语气。 所以,李天都虽不知内情,却很是好奇。 “他啊,过于倔强了。” 李泰苦笑一声,开口道:“当年,李朝歌来到柱国世家,办事妥帖,颇有手腕,替柱国世家办了几件大事。” “我本惜材,想要让他入祖籍,再娶益州陈氏的宗室嫡女为妻。 日后,便是堂堂正正,成为柱国世家的嫡系族人,为我柱国世家办事。” 柱国李家的旁支分族,足有数十脉,真正的主家嫡系却是极少的。 能够得到入祖籍的待遇,对每一位旁支族人,都是天大的殊荣。 “然后呢?” 李天都眉头微蹙,开口问道。 “然后他拒绝了。” 李泰回忆着往事,颇有些唏嘘:“他说自己生在陇川府,长在陇川府,根始终是在那边。” “不愿接受配婚,若是要入宗祠嫡系一脉,便要带着陇川府的族人一起进来。” 柱国世家,尤重血脉。 李朝歌能够被破格收录,成为嫡系一脉,是因为他能力出众。 可陇川府其他族人,在柱国世家看来,根本这个资格,便是收录族谱,成为正统旁支,都是赏脸的举动。 “当时的矛盾闹得很大,朝歌年轻气盛,我也拉不下脸面。 最终,他自毁前程,将差事办砸,离开了李家。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再也见不到了。” 听闻此事,李天明也微微惊诧。 没想到,这位未曾谋面的朝歌伯父,竟是因为舍不下陇川府的族人,才闹了起来。 ....... ....... 明王府外,李策之双手聚拢在袖口中,静静矗立,等待通传。 过了许久,李天都去而复返。 他来时,脸上已没有了原本的热情。 取而代之的,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这是你爹在柱国世家办事的生平卷宗。 你若想了解,可以查看。” 李天都递出一卷有些泛黄的文卷,故作冷漠道:“我原想将你举荐给老太爷。” “可老太爷说了,你们陇川府李家,已和柱国世家再无瓜葛。 让人将你乱棍打出。” 李天都很认真的道:“若是不想被人赶出去,拿着卷宗立刻走吧。” 李策之微怔,他没想到,这位明王世子,进了府一趟,再出来,态度已是截然不同。 “爹,人家赶我们走呢。” 李策之在心中暗暗沟通着父亲,对急转直下的态度,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这家伙,感情还有两幅面孔啊。” 李朝歌也有些诧异,原本看李天都的态度,他还认为柱国世家对陇川府李家的态度不至于太过冷漠。 可没想到,转眼就彻底划清界限了。 “罢了,收了卷宗先离开再说。” 虽然搞不清缘由,但李朝歌知晓这条路断了。 人家已明明白白的说,柱国世家和陇川府再无瓜葛。 这门亲,是攀不上去了。 李朝歌也不会舔着脸去攀亲戚。 听到爹的话,李策之点了点头,接过写有李朝歌在主家办事的生平卷宗,转身离开。 他走到巷口,李天都忽然喊了一声:“李策之,你颇具才名,在皇党学子中,算是出类拔萃的。 日后,或许会得重用。 不管如何,祝你前程似锦,好自为之。” 李策之疑惑的望了这位明王世子一眼,只觉得对方有些精分,也没来得及细想,转身离开。 而明王府前,李天都苦笑着摸了摸鼻子:“唉,恶人还得我来做啊。” “也不知这李策之可否聪慧,知不知晓老太爷这番苦心。” 对李泰来说,他要的是结果,不在意旁人是否能猜到他的心思。 可对于李天都这种年轻人来说,还是希望李策之,乃至陇川府李家能知晓这份默契。 ...... ...... 神都,皇宫之内。 曹辛站在御花园内,望着碧波无澜的湖水,面无表情的洒下了一把鱼食。 “嘶!” 鱼食泼洒在水面上,引得万鲤争食。 原本平静的湖面,顿时掀起朵朵浪花。 他身侧,站着神武卫的司主。 “禀陛下,那李策之,随明王世子,到了明王府邸。 可明州王李泰,并未见他,直接将他赶走了。” 听到司主所言,曹辛的脸上,挑起一抹淡淡的笑容:“这李老太爷,倒是懂得狡兔三窟,还愿意给朕留几个可用之才。 罢了,他让李天都参加科考,不就是为了太子少傅的位置,好时时亲近太子么? 朕此番,便遂了他的心思吧。” 曹辛将鱼食悉数泼洒出去,缓缓道。 半晌,曹辛才偏着脑袋,望向这位神武卫司主:“神使明年还来的成吗?” “怕是来不了了。” 神武卫司主宋玄机认真禀报:“十万大山深处的妖族,已开始暴动。” “神使们,镇压暴乱妖族,已是疲于奔命。 应当不会如期而至了。” 听到此话,曹辛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山雨欲来啊,这人间,怕是要变天了。 不过这样也好,乱中求生,火中取粟。 妖族暴乱,倒是能给朕更多的准备时间,也好有足够的工夫......给那些神使大人准备惊喜。” 客栈里。 李策之手里握着卷宗,坐在床上,有些惘然。 他还是对李天都一前一后的态度变化感到不解。 明明先前还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怎么转眼便是翻脸不认人了? 李策之虽不敢顾盼自雄,但也不会过于妄自菲薄。 他的潜质和分量,虽不至于让柱国世家费力拉拢,但怎么着,也不会被人直接赶出去吧。 “罢了,先看看卷宗吧。” 李策之对父亲的前尘往事,还是颇感兴趣的。 “爹,原来您在柱国世家,曾有这么高的地位? 爹还真是高风亮节啊,居然为了陇川府这些族人,不惜离开柱国世家!” 卷宗里关于李朝歌的记叙并不多,除了一些立功的事情,便是关于李朝歌最终离开柱国世家的缘由。 “我......原来如此高风亮节的吗?” 李朝歌也一脸懵逼,他和儿子一样,也是头一次知晓自己在柱国世家的这些往事。 在卷宗最后处,李策之忽然看到了未干的墨迹,轻咦了一声。 “这是.......” 只见在卷宗末尾,有人写了几个字。 “各为其主,好自为之。” 这八个字,笔法苍劲,龙飞凤舞。 显然是李家某人,有意写出来让李策之看的。 是明王世子李天都? 还是,李家那位大权独揽的老太爷,明州王? 李朝歌看到后,缓缓念了念,也是琢磨出一些内情了。 “看来.....这柱国李家是用心良苦啊。” 天下纷乱,世家大族,为了家族能长盛不衰,往往会让家族子弟各为其主。 不管是哪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最后家族香火血脉,都能延续下去。 作为熟读二十四史,能倒背三国演义的李朝歌而言,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