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哪怕要逆着光,也要在风暴中远航【6400字】
    战争的第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双方的炮火互相轰击了八万六千四百秒,从未有过刹那止歇。    这看起来已经是大决战的模样了。    但人类却深知这只不过是复眼者的第一步试探,只是这试探的强度强到让人难以承受,并为之而感到痛苦。    人类已经用一百年证明了自己的快速学习和对星系的深度开发能力。    人类走了一条与复眼者的“拿来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不是那么狂热的实用派。    当复眼者决定吸收某种科技时,通常会用生物学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让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即可。    复眼者依靠生物科技走捷径,已经冲出室女座本星系团,统治这片庞大的疆域不知道多少年。    他们没有必要再去费力不讨好的“学习”。    这是复眼文明的特点。    至于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不重要。    人类凡事追求本质,面对任何新事物,都尽可能的想先把其原理搞明白,再化为己用。    不同的原理会孕育出不同的科技产物。    深入到微观世界“底层”的超低能级底弦能,亦或是超微观欧莫粒子程度的质能转化和合成技术,让人类解决了绝大部分宇宙物质材料的合成工艺。    人类可以任意的改造行星,不会再轻易的因为资源短缺和能源不足而陷入困境。    同时,宇宙中始终有一部分物质是人类无法复制的,其中典型代表便是迷族核心、巴纳德星的奥氏同位素、天然量子晶片等等……    这些以欧莫粒子之下的微观世界等级划分的特质材料,造成了人类在庞大的晨风帝国疆域内,以大则星区,小则行星系,再小则是每个不同的行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化。    复眼者在百年战争中已经吃了不少类似差异化的亏。    各种“土特产”用到人类手中,会有千变万化。    譬如浆磁诡雷首次出现时,就将一艘落单的棱舰整整困了八年。    所以复眼者每次进攻一个人类力量格外强大的星系时,多少都会先进行足够的试探,不断加深对该行星系的深度了解,反过来丰富自身的科技信息库,将人类的东西不断存储进自己的文明记忆,以免某些时候又重蹈覆辙。    大决战第一天的试探,是复眼者求稳的策略,但同时也是历次双方战争中,人类获得最大量测试信息的好机会。    当复眼棱舰开始涉险突进时,往往就表示他们已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适当冒险,并发动总攻了。    不过复眼者攻破dF-711堡垒星舰也用时两月余,以影子星系如今真正的兵力,敌舰数量也“仅有”三万余艘,双方兵力悬殊差距变小了。    如果复眼者不想在最后时刻功败垂成,必不会贪功冒进,如此强度的试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战争,永远铸就史诗。    在第一个二十四小时里,从星系内部冲出去的不只洪流特攻队。    第八小时,由一艘特种巨舰,九千艘主战舰,三万六千艘护卫舰组成的东区第一c级舰队——大风舰队,在指挥官叶风中将的率领下,也以类冥王星轨道完成加速,进入超曲运动,并顺利穿越曲率亚空间,出现在棱舰阵列的后方。    影子星系军队体系的c级舰队属常规兵力的一个分级,特指主战舰数量在一千以上,一万以下的常规战力。    大风舰队隶属正东战区,为正东战区中的最强c级舰队,拥有最优秀的指挥官,舰船在一个月前刚刚接受了全面改造,也有最先进的装备。    大风舰队中的特种巨舰,正是刚刚研发成功的黑洞自旋子炮。    黑洞研究院一共制造了十门自旋子炮,分别被大风舰队与另外九支c级舰队列装。    在前八个小时里,除大风舰队之外,另外九支舰队已经先后出发。    但很遗憾的是,其中四支先行者在拖着特种巨舰尝试曲线加速进入亚空间时出了意外,类曲率引擎控制不可避免的失控,进而导致装载了黑洞自旋子炮的巨舰解体爆炸,并将附近撑开曲率泡的拖曳舰队吞噬。    这四支队伍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    飞行科学院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良算法,才终于成功计算出让特种巨舰于小范围内执行曲线运动,并顺利达到光速冲入亚空间的办法。    但接下来又有三支舰队在尝试通过亚空间穿越战区时,受到外部战区能量和紊乱空间的冲击,遭遇亚空间短暂崩塌而提前跌出亚空间,并落入敌方作战单位的包围,亦或是直接撞击在敌我双方的集火弹道上。    另外还有两支舰队几乎成功落位。    但其中一支落位时黑洞炮发生不明故障,未能开火。    另一支舰队找到了故障原因,并特别加厚了黑洞自旋子发生器主控芯片的外部防护层,以防止被浆磁诡雷造成的异磁场干扰。    第九支舰队几乎成功,黑洞自旋子炮只差十秒就充能完成,但却还是被蜂拥而至的刀锋螂提前击破,以至于功亏一篑。    负责最后一门黑洞炮的大风舰队肩上的担子突然重了起来。    这是黑洞自旋子炮开发第一阶段开发完成后的首次试验,如果大风舰队再失败,那么研究院便不得不重新制造第二批初代黑洞自旋子炮,至少需要耗时三周。    三周后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即便第二代制造成功,又需要一轮新的测试,也不知能否达成成目的。    9月18日,地球北京时间下午六点三十三分零七秒,大风舰队抵达光速,进入亚空间。    刚刚折返休整不足半小时,成员尚余一万二千余人的洪流特攻队几乎同时出发,也进入亚空间。    六点三十三分十二秒,大风舰队出现在被命名为dL333号棱舰的后方7.2光秒的位置。    比原定目标地稍远了0.2光秒,原因是舰队在亚空间飞行时,受几乎同步进入亚空间的洪流特攻队造成的纵波干扰,稍微偏离方向,但问题不大。    在落位减速时的剧烈震颤中,身处黑洞炮巨舰内,同样百余岁且身经百战的女中将叶风双手扶住栏杆,口中快速汇报消息与下达命令。    “大风舰队定位成功!旋流超曲运动误差率1.72%,误差分析报告已提交。黑洞炮开启充能!开启统一力护盾、类曲率膜层护盾!辉光弹幕炮齐射开火!组成掩护通道!”    舰队首席情报员同步汇报,“已检测到dL333号附近三百光秒内出现大量短程折跃波动,共计十五万刚诞生的新型刀锋螂即将抵达!敌舰后置干扰炮已开始充能,第一批暗能量吞噬云团将在六秒后成形!”    叶风面无表情,只下达命令,“巨舰执行第三类Z型曲线机动。主战舰与护卫舰以第六雪花阵型散开,组三重聚合护盾网,前进!”    情报监控投影中,前方氤氲雾团般的暗能量块先是以绿豆大小分散出现,部分挡在大风舰队的前进道路上,还有少部分则在后方。    等这些暗能量雾团彻底成型,将会把这一方直径近两百万公里的空间彻底变成一团短暂的暗能量黑洞。    但大风舰队已经开始曲线推进,巧妙避开附近逐渐扩散的暗能量块,持续前进。    监控系统中,又能见十五万刀锋螂星星点点出现在舰队正前方。    此时特种巨舰顶端圆球正吞吐电弧,黑芒闪烁。    这正是黑洞炮的炮口。    黑洞炮从开始充能,到引导发射,需要二十秒时间。    舰队的任务,是在这二十秒时间内护送巨舰抵达棱舰后方十万公里以内,再顺利开炮。    在这十五万刀锋螂脱离折跃僵直状态之前,主战舰与护卫舰率先开火,海量能量武器宣泄而出。    若是之前的刀锋螂,第一波能量武器的炮击将会对刀锋螂造成重创。    但这次新型刀锋螂体表护盾又增加了新的特性,集火后仅成功击落两万余只。    十二万余刀锋螂开始挪移机动,并罕见的撑起闪烁银芒的骨盾。    在与洪流特攻队交手后,复眼者真正重视起人类的杀伤力来。    刀锋螂举盾不但代表着复眼正在吸收人类的战争艺术,同样代表对方认可了人类士兵有与刀锋螂正面一战的资格。    十二余万刀锋螂迅速提速至近光速,然后在宇宙中化作十二余万道银色流星,向大风舰队扑去。    双方短兵相接前三秒,大风舰队的炮火骤然停火,下一刹那,一万二千余星影战士组成的洪流特攻队悍然跳出曲率亚空间,出现在刀锋螂的冲锋路线上。    洪流特攻队指挥官,少将庞德高举右手,“洪流特攻队落位成功!开始阻敌!”    彭中云果断下令,“自由攻防,务必挡住敌机,不让一只刀锋螂靠近重炮舰!”    “收到!”庞德通过量子引力波复合网络下令,“全员开启高机动模式!能源过载比30%,神经链接过载比30%。三型自由防护阵!坚持二十秒!二十秒内,如果放过一只刀锋螂,就全员自裁谢罪!上!”    下一刹那,一万二千台星影战甲曲率引擎与介质引擎全开。    一万二千个影子,开始在宇宙中变幻出无数折线,交织为一张大网。    无数可以撕裂空间紊乱引力线的中小型黑洞炸弹与引力紊乱弹被撒将出去,将数量十倍于己的敌人短暂困在了这一方宇宙。    混战,再度开始。    这边,舰队随着武器停歇,引擎动力大涨,往前推进的速度骤然加快。    与此同时,数十道或远或近的白色光束穿越已然弥漫开的暗能量云团,先后往特种巨舰笔直轰来。    白色光束正是陈锋在上条时间线见过的武器,飞行速度快于光速。    说来也是凑巧,上条时间线中,同样率领大风舰队的夜风正是阵亡在这同一种炮火之下。    但是,伴随大风舰队阵型变动,数十架主战舰悄然完成挪位,已然正好挡在白色光束与巨舰的路线正中。    这些主战舰并未被轻易融化蒸发。    流光溢彩的能量护盾死死顶住了光束的冲击。    两者的交界处灼热光芒与闪电迸发,恍如恒星爆炸。    是的,人类的护盾技术进步了,能短暂顶住了。    舰队继续向前推进,并抹过更多暗能量云团,开始遭遇海量蜻蜓战机。    每艘主战舰上的数万种中近程连发能量机炮与微型导弹怦然发射。    舰队开始在太空中制造出一层一层绚烂的爆破云。    舰队冲开这些爆破云继续推进,如同在火场里冲锋的消防车。    黑洞炮顶端的圆球上吞吐的黑芒与电浆开始变得越来越刺眼,里面正有无数性质与黑洞视界边缘的粒子十分相似的物质正在极小的范围内高速旋转。    圆球内部的引力环境,同样庞大到了极致。    随着大风舰队与dL333棱舰的距离越来越近,开始有更多的小型复眼单位蜂群般扑来。    双方交火越来越激烈。    暗能量雾团压制的空间面积越来越大。    大风舰队外围舰船组成的复合护盾时不时被渗透,时不时有舰船被拉进去,再被撕扯成碎片与基本粒子。    前方dL333棱舰与其他棱舰后端再度张开一角,伸出一根金属棍。    金属棍的顶端,正有个气泡状的物事逐渐扩散。    这是陈锋从未见过的新型武器。    气泡仿佛被吹破,靠近棱舰的一侧爆开,然后开始以似慢实快的速度,在宇宙里晃晃悠悠飘向特种巨舰。    刹那后,宇宙中飘满了上千如此气泡。    但大风舰队已有预案。    人类将其称之为反物质干涉泡。    一旦被其靠近,强大的粒子流将如同电流般瞬间游走整个舰身,将一切物质稍微“反物质化”,进而引发剧烈爆炸。    这是涉粒子炸弹更直接的变种。    在隔空投放技术被《晨风》死死克制之后,复眼者也升级了自己的战术。    这个东西,挡不了。    但一艘又一艘高速护卫舰突然从舰队中部冲了出去,正落位在干涉泡的途径路线上。    轰然爆炸。    可怕的爆炸在宇宙中又交织成了群星。    大风舰队抵达十万公里。    “黑洞自旋子炮充能完毕!开炮!”    被人类寄予厚望的黑洞自旋子炮第一次于宇宙中绽放光辉。    一道漆黑质能流划破长空,于0.333……秒后抵达棱舰,瞬间融化棱舰外层的护盾,再如潮水般挥洒在棱舰外壳上。    大风舰队中央部分特别加装了众多探测设备的改装护卫舰上无数设备同时亮起灼目光芒,代表这些探测仪器正在疯狂收集信息。    另一些小型护卫舰则突然再度爆发加速,以接近三分之二的光速往敌舰撞去,沿途还强行破开自身的类曲率泡,对外发送导弹与能量武器。    人类没指望黑洞炮能轻易摧毁对方,只要在黑洞炮轰击的同时与刹那后,尽可能测试出更多其他武器造成的改变即可。    再十秒过去,黑洞自旋子炮上的黑芒熄灭,宣告这一炮的威能结束。    没有第二炮了。    不是没有能量,而是黑洞炮顶端炮口的聚能球只能承受一次发射的强度。    如果强行推动第二炮,必然引发剧烈爆炸,制造出一个强度远超普通暗能量黑洞炸弹的纯物理黑洞炸弹。    那么自己人也都没了。    与此同时,无数测试报告继续雪片般通过量子网络飞往影子星系内,并被繁星和研究人员们收罗起来。    “敌舰外壳温度改变……”    “硬度改变……”    “韧性指数改变……”    “常规震荡中子弹撞击后释放的能量光束波长改变……”    这所有情报汇聚成了一份测试进度分析。    25%。    55%。    75%。    100%!    “测试完成!”    另一边,洪流特攻队得不到其他舰船与堡垒的火力掩护,面对十倍余己的兵力终究落在下风,在这20秒内便已迅速折损超过两千人。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刀锋螂挣脱纠缠,并成功脱离紊乱区,开始进入折跃状态,往大风舰队的方向跳跃而至。    叶风微笑着摁下开关,第二次启动黑洞炮。    与此同时,她通过量子通讯说道:“我已完成任务,我舰队已深入敌舰腹地,已被数十亿敌人中小型作战单位包围,刀锋螂已经脱困。我们即将冲锋,执行最后测试,请洪流特攻队迅速撤离。”    下一刹那,战损比已然达到50%的大风舰队再度往前推进。    越来越多的刀锋螂甩开自己的对手往这边追来。    洪流特攻队主动放弃纠缠,开始往远处撤离,并执行大范围曲线机动,准备切入曲率亚空间再回星系内。    十五秒后,第二次,但却混乱到毫无规则,更无法锁定方向的物理黑洞爆破将dL333棱舰吞没其中。    又十秒后,乱流消散。    铮亮的棱舰依然屹立在宇宙中。    再五秒。    一支由盖乌斯·尤里乌斯上将率领庞大的b级舰队出现在dL333棱舰的下方。    盖乌斯利用刚才的大爆炸作为掩护,并冒着极其可怕的紊乱流风险,将自己的舰队拉到此地,执行下一步围攻。    在此之前,盖乌斯的凯撒舰队本就一直在做曲线机动。    叶风成功引爆第二次爆炸的瞬间,指挥部便快速决策,决定扩大战果,让盖乌斯来完成下一轮测试。    此时凯撒舰队共有六万三千余艘主战舰,三十六万余艘护卫舰,以及三百余万架高性能战机。    “凯撒舰队抵达预订目标,穿梭战损比31.32%。剩余战舰保存状况完好,即将执行第二轮深度测试!超大质量恒星日冕炮开始充能!”    这,便是战争第一天里,看似微不足道,但实则壮烈至极的史诗。    第三天,沈长河上将利用堡垒舰炸出来的掩护通道,率领人类目前体型仅次于dF-711堡垒星舰的大型作战单位无畏泰坦舰入场,完成了奇美拉液导弹的测试,以及第二次太空植物网的铺设。    第七天,劳伦斯·丹妮芙中将率领c级渴望舰队冲了出去,成功的将八艘主战舰快速组装为超新星恒星聚能炮。    很可惜,这次测试失败了。    聚能炮的充能时间长达39秒,留给复眼者的时间太多了。    组合巨炮惨遭摧毁。    测试失败后,渴望舰队撤离失败,被一支数量达到十万只的次新改进型刀锋螂队伍纠缠上。    重新补充人员至一万五千人的洪流特攻队再度出动,以付出近半数人为加,成功掩护渴望舰队半数战舰撤离。    陈锋一直看着,再看着。    为了让自己保持冷静,他只能将更多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学中。    理智告诉他,他不能放弃宇宙学的课程,但情感却又让他坐立难安。    他想培养出更多的精锐战士。    但从他这里走出去的学员却很少能一直活着。    就连庞德也数次被轰断脊椎或者四肢,只是每次都刚好侥幸的活了下来,并及时得到救治。    战争的第十二天,差不多到了指挥官们推测的试探结束之日。    棱舰再度发生了变化,其中一艘前半段金字塔完整打开,从里面晃晃悠悠飘出个仿佛缩小版棱舰的尖锥形物事。    这是在漫长的百年战争中,人类第一次见到的东西。    一缕指头大小的细微光芒从尖锥物事的顶端迸射而出,照在了XL795号堡垒舰上。    嘭!    只一炮。    堡垒舰炸开了。    “超强脉冲能量反应……”    “亿度高温反应……”    “堡垒舰的爆破方式为自震荡……”    “该武器的理论破坏值上限是行星!”    “它可以瞬间摧毁一枚中大型行星!”    五秒钟后,军事科学家们得出结论。    这门尖锥炮被命名为脉冲震荡碎星炮。    其释放的能量性质类似于奇点亦或是白洞。    其放射的收束光芒,是一种介乎于能量和物质之间的物事。    可在释放之前,该棱舰所在的宇宙空间内并未发生高能反应。    只有一个解释,碎星炮的能源供应是复眼者“借”来的。    被“借”走能量的,应该是黑洞,但却不是相隔不算太远的巨大物理黑洞,而是银心。    碎星炮的本质,依然是对统一力的运用。    面对此情此景,部分人感到彻骨深寒的绝望。    这时候陈锋站了出来。    他缓缓说道:“这是超阶文明赐予复眼者的武器,与穹顶一样。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对方最大的底牌。我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底牌,但我们又掀开了一张。”    前一秒还有些颓丧的部分军人们,瞬间恢复斗志。    是的,我们做到了!    就在此时,深空远处一点寒芒闪现。    一艘看起来挺粗制滥造,但长条状的舰身上装满各型各状机炮武器的飞船由远及近。    “第七星区,Xc2321-Rd78221航线37415号搬运者舰船,前来报道!在我的背后,还有至少一千三百亿艘搬运者舰船!我们已经送走亲人,我们也要参战!”    一千三百亿艘搬运者舰船。    这是人类活跃在这片星区内的全部搬运者。    一些人还很远,可能几十年后才能抵达。    一些人却已近在咫尺,甚至比陈锋还先到。    每艘船上少则几人,多则十余人。    他们本该切断联系悄然远遁,但他们去而复返。    每一个人,都想捍卫这块人类最后的繁华,保存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