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再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啧啧啧……”    林一凡一手持酒杯,一手拿着朱七七的手稿,忍不住啧啧了两声,将一口酒倒进了嘴中。    这是离开朱府时,李媚娘给他的,说是朱七七抄写的,只要在家,每天都会抄上一遍。    林一凡夹了颗花生米丢进嘴里,拿起酒壶倒酒,可酒已经没了。    “小二!”    “上酒!”    “来喽!”    开封府这个地界,林一凡也不是第一次来,仁义山庄总堂,就位于这里,当年接取任务,都是在这里接取的,不过仁义山庄已经从多年前开始销声匿迹,现在倒是名声不显,大家都老了,冷大冷二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已经升不起当年的壮志豪情了。    至于冷三?这个家伙太傲……倒是挺适合喝酒的。    喝酒的地方位于酒楼中,这儿倒是个好风景。    平湖这个地名,林一凡查了好久,也没能查到些什么,百晓生现在还不怎么出名,查到的就两个疑似的地界,一个位于云贵山区,一个位于长江三角。    一东一西,相距甚远,不好查起。    诸葛神君是诸葛武侯的后代,所以他在川蜀,而云贵地区和川蜀相近,很有可能百晓生就位于云贵……    但也不然,因为,另一个平湖在嘉兴……    嘉兴这个地方,江湖人众多,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嘉兴烟雨楼之约那真是听得耳朵都起茧子。    说实话,自回归以来,林一凡一直都在见老朋友,家人兄弟!冷三其实也算的上是个好朋友。    江湖上的人向来都是多说而少做,但他却是个少说多做的人。    两人继续喝酒,林一凡来这儿的目的早就已经不言而喻。    没过多久,有人持了信纸而上,看其装扮,是……仁义山庄的人。    林一凡哈了一口气,突兀的竟然有些紧张。    “念!”    冷三的话永远是那么少,能一个字说完的,绝不说两个字,林一凡看着倒是好玩,沉思着,下一次去找王怜花,啥也不说,就说一个钱字试试……    这来的人绝对是仁义山庄的老人,他对冷三还是挺了解的,一个字刚落,他就已经念出了口:“启禀三庄主,大庄主和二庄主有消息了,在嘉兴……已经和诸葛神君碰上了头……”    “嘉兴?”    冷三没有说话,只抬眼看向林一凡……    林一凡也没有说话,他也经抬眼看向了窗外……    冷三眨眨眼,酒楼内的酒桌之旁如今已经空空如已。    这等功夫实在是让人骇然。    ……    一场微雨将落,    街上行人纷动。    嘉兴这地界多雨,细雨和风,灰蒙蒙的雨氛罩住了天地,亭里亭外积了三两寸的水洼,冒过了将将出头的绿芽。    林一凡披着蓑衣走近的时候,亭子里已经坐了好些人,只听那一角亭荫下。传来铮铮两声敲击木板之声,一道雄厚的男中音响起。    原是有人在此说书……    林一凡找了个角落坐下,摘下草帽抖了抖雨珠,饶有兴趣的看向说书之人……    说书的一老一少。    老的顶着已经花白的的头发,佝偻着身子,嘴中一根烟杆,每抽一口,烟嘴里面就会升起点点星火。    还有一个想必是他的孙女儿,梳着两条又黑又亮的大辫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晴,却比辫子还要黑,还要亮。    说书要讲一个抑扬顿挫,有唱有说,还得有逗哏,捧哏。    老人是角儿,那孙女儿该是个捧人的。    且听他们说道……    莽莽乾坤起纷争,江湖色变任浮沉。乱舞惊天地,英雄儿女显奇能!    乱舞?爷爷莫不是要说呵?    小红看打,只索拆爷爷的台么?    走江湖,说江湖,爷爷要讲的乃是惊天动地,江湖色变,一发不可收拾的大战。    兀那快活王……林一凡……    ……    “好!”众人相顾拍手叫好!    ……    林一凡听来只觉更加有趣了,这说书的对象,竟然是自己,说的惊天动地,江湖色变,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大战,竟然是当年的快活林一战。    亭外细雨犹深,亭内热闹非凡。    林一凡又等了好些时候。    亭外雨已浅。    天色渐渐暗下来。    众游人纷纷起身离开。    那爷孙两人见此,也不再说书,由那孙女拿了角盆挨个身前走过,趁着最后的机会,在多收取一些银钱。    没一会儿,那孙女已经走到了林一凡身前……    老人还在眯着眼抽旱烟……    孙女则睁着一双大眼睛眼巴巴的看向了林一凡。    瞟了眼这双眼晴,林一凡收回心思,笑了,这双眼睛太美了,小小年纪,是个美人坯子。    抬起手想要摸摸她的脑袋,被她让开了,林一凡也不在意,从怀中掏出一定银子,扔进角盆中。    打趣道:“小姑娘,你小小年纪,长得这么漂亮,正好,我有一个和你同龄的侄儿,长大后,你做他的老婆好不好?”    这孙女瞟了一眼林一凡,倒也大方得很,一点也不在乎,辫子高高地甩了起来,模样看来更娇。    只听她娇笑道:“等我长大了,我的夫君一定要够帅又有型,虽然我也不想以貌取人,但你已经长成这样了,你那侄儿想必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林一凡笑了,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拐弯抹角的骂他,更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不够帅。    林一凡向她身后指了指,笑道:“你怕是拒绝不了了,你看,你爷爷已经答应了。”    林一凡说的郑重,那孙女当真了,下意识往身后看去,她就看见了自家爷爷那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    “发叔!好久不见……”    的确已经好久了,和孙白发的上一次见面,他还是个中年汉子,可如今,他不折不扣已经是个老人。    风停了,雨停了,天黑了。    亭内游人都已离去。    但见亭外又来了人。    打着灯笼而来。    只见前面两盏灯笼,后面还有两盏灯笼,相隔约摸三丈。    前面的灯笼与后面的灯笼间,还有两个人。    一高一矮,都穿着金黄色的衣衫,前面一人的衫角很长,几乎已覆盖到脚面,但走起路来长衫却纹风不动。    他本来已经很高了,但这衣衫更高。    后面的一人衫角很短,只能掩及膝盖,在灯光下看去,赫然也是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