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再融资
我老婆也重生了正文第130章再融资徐杨当然不嫌弃地多。 之前还担心要的太多地方上会不满意。 但既然对方这么大方,他当然不会客气。 只是这楼层高度实在有点难为人。 三十层和五十层,看似差距不算很大,都是高层。 但实际上,造假差了很多。 他查过资料,这时候盖三十层楼,每平米的建筑成本在八百块左右。 但是,五十层楼的建筑成本单价就飙升到了一千五以上,翻了一倍。 这不是销售价,而是成本价。 这个成本价,乘以总建筑面积,再加上装修费用,总价都能突破天际了。 一万平占地面积,五十层楼,这样一栋大楼的建筑面积至少四十万平,乘以一千五的单价,总造价直奔六个亿。 算上地价,就是七个亿。 装修装修,再算上电梯空调基础办公设备,直奔八个亿去了。 这样一栋大楼,建成之后,仅仅是每年的维修和维护费用,保守计算都是八位数起步。 但是,考虑到以后的收益,八个亿的造假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越往后,成本越高。 现在一个亿就能拿到一万平的土地。 但再过几年,一个亿只能拿到几千平,还需要跟别人竞争。 所以,徐杨想了想,“答应他们,各种手续和证件都必须弄齐全了,价格方面也不用压的太狠,以后在人家地盘上混饭吃,多少给点面子。” “那就没问题了,一个礼拜就能搞定,”张晓颖点头,“那我这就跟对方对接?” “嗯。” “建造的事儿呢?” “有人问你了?” “嗯,体制内没有秘密事儿,现在估计几个国有建筑集团都知道了你要盖楼的事儿,就等你拿下地皮了,这些单位中的人脉错综复杂,提前找我打探信息也正常。” “是挺正常,不过先别松口,问就说不知道,这么大工程,可得跟他们好好掰饬掰饬。” “嗯。” “你最好也顺带打探一下各个单位的口碑,这么大工程,质量方面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我的宗旨很简单,质量第一,效率第二,价格第三,想接这个工程,必须是质量非常过硬的那种,然后才是高效和便宜。” “我懂,徐总你财大气粗。” “哈哈哈,那就行,这事儿就交给你负责了,公司这边甚至可以稍微放一放。” “……老板你不会是想趁机把我移出羚羊科技管理层吧?” “怎么可能,我只是不耐烦跟体制里那些人打交道而已,但不跟他们打交道又不行,所以,只能安排你这个专家出马,等地皮的事儿搞定,我也就该开学了,到那个时候,公司还得你来掌舵。” “那还差不多,”张晓颖吐了一口气,“我去做准备。” “去吧。” 张晓颖离开,徐杨挠了挠头。 感觉兜里的钱又不够用了。 本来想着有个四五千万就能搞定地皮的事儿,剩下的钱加上若干贷款就能开工。 现在好了,地价奔着一亿去了,不但把他的口袋掏空,甚至还有些缺口。 买地盖楼可不是买大白菜,定价多少就是多少,还有税费以及其他若干费用,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等,虽然不多,但架不住体量大,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反正算来算去,还是得融资。 贷款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但他真不愿意贷款。 因为在他看来,贷款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实在弄不到钱了再去贷款不迟。 自个儿有钱的情况下去贷款,那不是白白送利息给银行吗? 每个月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息,给员工发福利他不香吗? 而且贷款这玩意儿吧,说方便的时候是挺方便,但真要到了关键时刻,那就是勒的脖子上的绞绳,人银行一收紧绳子,他就要窒息。 所以说,银行这玩意儿就是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的存在,不是什么善茬儿。 贷款可以,小打小闹的弄点也行。 但在起步阶段就几亿几亿的贷,他绝对不会那么干。 尤其是03年,市场经济规则还不完善,漏洞很多,搞不好就踩雷了。 所以,在算出大致需要的费用之后,他就暂时绝了贷款的想法。 融资,赶紧融资。 但融资也不能像之前那样随随便便找个投资者说我把股份卖你点。 作为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钱已经是次要的,趁机完成股份改革、上市辅导、发型制作材料等等准备工作。 现在开始做准备,等到正式上市,最早也在一年之后。 也就是说,上市之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尽快启动。 他当然不担心羚羊科技无法上市,但该走的流程必须得走。 这种情况下趁机弄点钱回来,一举两得。 但上市的全部流程和具体工作又非常复杂,更需要跟各路人马打交道,而他并不擅长,甚至根本不懂,只能找专业人士来做这事儿。 所以,成立董事会,找个专业的董秘就成了亟需完成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事儿已经开始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徐杨琢磨着,要不要去什么地方挖个墙角。 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上市不是过家家,找个靠谱的董秘也不是招普通秘书,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胡乱招人。 关键位置上找个不靠谱的人上来,真有可能毁掉一家企业。 就算毁不掉羚羊科技,也有可能打断徐杨的计划,打断羚羊科技的上市流程。 上市流程一旦中断,基本上就只能从头开始。 很麻烦。 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启动上市流程之前,他貌似连正式的融资都做不到。 只能按照以前的办法来融资,谁有投资意向坐下来谈一谈,没办法正儿八经的发招股书。 那就再放点股份出去? 跟上次一样,5个点好了。 还是优先股。 想到这里,直接给刘晓松打电话,“刘总,有空来公司坐坐?” “徐董,什么事儿?” “我打算成立董事会,为上市做准备。” “真的?”刘晓松大喜:“什么时候?股东够不?是不是要继续融资了?董秘和独立董事这块有合适人选了吗?要不要给我弄个独立董事的名额?” 好家伙,不愧是某企鹅的种子轮投资人。 懂的真多。 不过从刘晓松这语气也不难看出,这家伙虽然激动,但也没真把董事会当回事儿,连独立董事的名额也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 也正常,就羚羊科技这股份分配数据,董事会不董事会的,说是摆设也差不多,基本上还是徐杨的一言堂,所谓的独立董事,也真就只是一个名额而已,为了符合上市需求凑个数儿。 倒是徐杨的上市计划,让刘晓松更兴奋。 徐杨心里门清,却笑道:“暂时没有详细计划,先打探打探情况吧,董秘什么的还在招聘中,暂时没有靠谱的。” “嘿,我给你推荐个?” “说说看,什么来历。” “津门人,斯坦福经济学硕士毕业,在高盛亚洲工作,业绩很亮眼,最近想跳槽,你要是感兴趣,我帮你们牵个线。” “可以啊,我在首都随时恭候,”徐杨当然不会拒绝,至于最后成不成,要见过再说。 不过听起来很靠谱就是了。 斯坦福经济学硕士。 高盛亚洲工作履历。 业绩很亮眼。 有跳槽意向。 就算最后不合适,也可以安排个其他岗位,毕竟以后要经常跟投行、券商、银行以及法务会计等事务所打交道,有这个一个经验丰富的行内人在,能省不少事儿。 正好羚羊科技正在大肆招兵买马,招谁还不是招。 要是实在不合适,随后再分手就是了。 所以,徐杨答应的很痛快。 而刘晓松也觉得徐杨很给面子,于是用开玩笑的语气问:“那徐董可不可以再让点股份出来?” “可以啊,你打算要多少?” “真的?”刘晓松的语调瞬间高亢,然后才咳嗽一声,“那个,没开玩笑?” “真的,但不能是星河投资了。” “这个我懂,不走星河资本的帐,那个,你打算放多少股份出来?” “5个点以下看你能吃下多少。” “我全要了。” “不问问价格?” “咳咳,价格可以慢慢谈,但羚羊科技的股份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东西,现在圈里都盼着你发招股书呢,我有机会抢先一步,当然不能客气,我一客气,连渣渣都吃不到。” 徐杨乐了,“这不是明白这让我坑你吗?” “嗨,这怎么能说坑我呢,这是共同发财,反正不管现在什么价,上市之后都会好多倍的赚回来,对吧?” “你倒是对我有信心。” “没办法,你的成绩太亮眼了,现在的羚羊科技在私底下的估价,一天一涨一天一涨,吓人呢,我之前那5个点的优先股已经涨了不少,嘿嘿嘿,要不是知道肯定还会涨,我都有转手卖掉的想法了。” 徐杨听了更乐。 这刘晓松,还真有意思。 不过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他和他的羚羊科技,得到了投资行业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