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礼器(二)求订阅
“吴国……” 姒伯阳沉吟片刻,幽幽道:“我会稽立国,吴国虽有怨忿,可汾湖一战,吴国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短期之内难有作为。” “麻烦?” 姒伯阳冷冷一笑,淡淡道:“此时的吴国,就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实力。若非顾及三苗、曲国的态度,我岂会罢兵。” 汾湖一战的大胜,让越人们看到了吴国的虚实,吴国并非不可战胜。尤其是吴国的对手,远不只是越人一个。 三苗、曲国等诸侯雄霸一方,他们的存在,真切威胁到了吴国,让吴国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这些诸侯身上。 只是,随着会稽氏族的崛起,最主要是在姒伯阳,这位陆地神仙的带领下,越人也逐渐具有了威胁吴国局部地区的实力。 齐庸面露恍然,拱手道:“上君所言极是,臣下一叶障目,却是忘了今时,已不同往日矣!” “往日的吴国,可以在没统一的会稽氏族面前,强凶霸道。可是在会稽氏族一统以后,吴越再度对峙,却是形势不同了。” 姒伯阳哼了一声,道:“没错,时势不同了。” “吴国那里,按着正常规制发派使节,邀请其参加开国盛典。不用对吴国有什么疑虑,吴国再是怨忿,那也是以后的事。” 姒伯阳眸光闪烁,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而且,我会稽氏族开国,乃是承接古越道统,自然要有一国诸侯之器量。把礼做足,哪怕面对宿敌,亦不能失了礼数。” 齐庸点头,道:“上君之意,臣下已经明了了。” 姒伯阳道:“这世道,虽强者亢盛,弱者卑伏。可除非是横压一世,否则任凭如何强横凶蛮,该要退让还是要有所退让。” “介时,开国盛典之上,列国诸侯使节参会,我等老氏族一言一行,都被列国诸侯看在眼里。一个不慎,就会闹出笑话来。” “新生的越国,丢不起这个人。” 一旁的姚妃云秀眉微蹙,道:“夫君兴国之志,妃云敬佩不已,你我夫妻一体,妃云也愿看到越国强盛,不负夫君大志。” “只是吴国刚刚受挫,咱们会稽这就派遣使节,邀其参与盛典。如此作为,妃云怕会适得其反,说不得会迁怒咱家使节。” “您也知道,吴君暴戾,要是一时心气不顺,杀了使节。这虽会让诸侯对其看低几分,可是死的,却是咱会稽氏族之人。” “会稽氏族初步一统,正是求才若渴的时候。此时此刻,明知吴国是龙潭虎xue,还让使节出使,这让各方英才如何作想。” 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可若是吴君真坏了规矩,斩了会稽使节,除了让其他诸侯,多几分对吴君的警惕,还能怎样? 新生的越国不可能对吴国贸然开战,虽然双方心知肚明,越国与吴国终有一战,可这一战需要筹备,注定不会是在现在。 姒伯阳目光幽深,道:“你说的,同样是我担心的。擅杀使节,不能说吴君做不出。便是他真做了,咱们又能奈他如何?” “所以,这个使节的人选,很重要!” 姒伯阳道:“不仅要能言善辩,精明能干,还要擅于临机应变,能在吴君面前全身而退,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不过,我会稽氏族人才济济,寻一能言善辩之士,很难么?” 姚妃云哑然无语,姒伯阳这是铁了心,要让吴国人看看初生越国的气象。就是姚妃云言明利害,也不能动摇姒伯阳之心。 在姒伯阳看来,越国的开国盛典之上,若没有吴国这个宿敌的旁观,必将失色不少。 这是会稽氏族,三万年不遇的盛事,姒伯阳绝不会允许开国盛典,有一丝一毫的缺憾。 开国盛典,本就该是列国诸侯来贺,就算是仇敌,也会做一下表面。 一如昔年吴国开国,已是一方小霸的古越,虽恨不得削平吴国,但在其开国的时候,一样派遣使节来贺, 在看到姒伯阳,如此鲜明的态度后,大堂中的一众文武,目光悄然交汇了一下。 作为使节,出使吴国,对于某些大臣看来,不吝于去送死。但对某些大臣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平步青云的绝佳机会。 危险与机遇并存,这是恒古不变之理! 谁能在当中有出彩表现,姒伯阳绝对能看得到,只要简在君心,未来踏入越国上层,乃至入核心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臣,愿为使节,出使吴国,” 就在一众文武心绪不定,思量其中利弊的时候。一位敬陪末座的中年男子,神色透着坚定,坦然迎着诸般目光向上叩拜。 姒伯阳惊异的打量着中年男子,道:“你是哪个氏族之人,这般胆气确实是难得,我记得山阴氏内,好像没有你这号人物。” 要知道,能立于大堂之中的,最次都是会稽氏族的大姓重臣,是能参与国政机要的人物。 这等人物,姒伯阳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姒伯阳对这中年男子的相貌,着实是没有印象。 这也代表着,这位中年男子在重臣云集的大堂中,实在是没有极其出彩,让人一见难忘的特殊之处。 中年男子恭谨道:“上君,臣下出身余暨氏,是余暨氏大姓一脉,姓许,名端。” “许端,” 定定的审视了一会儿许端,见其神骨圆满,隐有几分神魂气象,姒伯阳点了点头,问道:“你有何本事,敢出使吴国?” “刚才,齐庸的话,还有夫人的话,你可都听真切了。” “你要知道,出使吴国,可不是个好差事,一个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忧,难道你就不怕死?” 许端正色,道:“臣不惧死,臣只怕死的毫无意义。古人曾说,死有十万大山之重,更有鸿毛落羽之轻。” “开国盛典,为我会稽氏族,三万年以降第一大事,臣能在其中出一份力,实乃臣的幸事,又何谈什么怕不怕的呢?” “况且,能以七尺男儿之身,直面吴国国君。这是许端前半生,做梦都难以想象的事。” “如今,机会就这么摆在眼前,只是一死而已,臣求之不得。” 对许端所言,姒伯阳自有办法,判断个中的真伪。 显然,许端这人,能言善辩倒是未必,但他确实不畏死。一个不畏死的人,不能说全无弱点,可他一定是难啃的硬骨头。 姒伯阳笑道:“不愧是我会稽男儿,胆气惊人。这次出使,你若能平安归来,一应官爵名位,财帛宝器,我绝不吝惜。” “你要是死在吴国,来日吞灭吴国,我定会将姬诸樊那老儿,挫骨扬灰,为你报仇。” 许端沉声道:“臣,定会尽其所能,达成上君之命。” 姒伯阳感慨道:“我会稽男儿,若是都有你这般胆气,便是现在不如吴国,给我十年时间,也能扭转乾坤。” “国之强弱,虽是要看其主强弱,但更要看民之强弱,民强则国必强。” 在决定由许端出使吴国之后,姒伯阳又选了几位使节,将这几位使节,派遣去吴国之外的诸侯邦国。 这一次,姒伯阳所选之人,不再以胆气为先,选的多是精明强干之辈。 当然,这些使节出使列国,与许端所要面对的危险,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 姒伯阳让这些使节觐见列国诸侯,与派许端去吴国的性质,本就不一致。 如果说派许端去吴国是挑衅的话,那么去其他诸侯国,就是为了拉拢了列国诸侯。二者目的看似一样,但实质天差地别。 吴国国君可能杀许端,可其他诸侯邦国的国君,在没有利益冲突前,绝不可能妄动杀念,招惹姒伯阳这么一个强劲对手。 —————— —————— “不过,我会稽氏族人才济济,寻一能言善辩之士,很难么?” 姚妃云哑然无语,姒伯阳这是铁了心,要让吴国人看看初生越国的气象。就是姚妃云言明利害,也不能动摇姒伯阳之心。 在姒伯阳看来,越国的开国盛典之上,若没有吴国这个宿敌的旁观,必将失色不少。 这是会稽氏族,三万年不遇的盛事,姒伯阳绝不会允许开国盛典,有一丝一毫的缺憾。 开国盛典,本就该是列国诸侯来贺,就算是仇敌,也会做一下表面。 一如昔年吴国开国,已是一方小霸的古越,虽恨不得削平吴国,但在其开国的时候,一样派遣使节来贺, 在看到姒伯阳,如此鲜明的态度后,大堂中的一众文武,目光悄然交汇了一下。 作为使节,出使吴国,对于某些大臣看来,不吝于去送死。但对某些大臣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平步青云的绝佳机会。 危险与机遇并存,这是恒古不变之理! 谁能在当中有出彩表现,姒伯阳绝对能看得到,只要简在君心,未来踏入越国上层,乃至入核心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臣,愿为使节,出使吴国,” 就在一众文武心绪不定,思量其中利弊的时候。一位敬陪末座的中年男子,神色透着坚定,坦然迎着诸般目光向上叩拜。 姒伯阳惊异的打量着中年男子,道:“你是哪个氏族之人,这般胆气确实是难得,我记得山阴氏内,好像没有你这号人物。” 要知道,能立于大堂之中的,最次都是会稽氏族的大姓重臣,是能参与国政机要的人物。 这等人物,姒伯阳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姒伯阳对这中年男子的相貌,着实是没有印象。 这也代表着,这位中年男子在重臣云集的大堂中,实在是没有极其出彩,让人一见难忘的特殊之处。 中年男子恭谨道:“上君,臣下出身余暨氏,是余暨氏大姓一脉,姓许,名端。” “许端,” 定定的审视了一会儿许端,见其神骨圆满,隐有几分神魂气象,姒伯阳点了点头,问道:“你有何本事,敢出使吴国?” “刚才,齐庸的话,还有夫人的话,你可都听真切了。” “你要知道,出使吴国,可不是个好差事,一个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忧,难道你就不怕死?” 许端正色,道:“臣不惧死,臣只怕死的毫无意义。古人曾说,死有十万大山之重,更有鸿毛落羽之轻。” “开国盛典,为我会稽氏族,三万年以降第一大事,臣能在其中出一份力,实乃臣的幸事,又何谈什么怕不怕的呢?” “况且,能以七尺男儿之身,直面吴国国君。这是许端前半生,做梦都难以想象的事。” “如今,机会就这么摆在眼前,只是一死而已,臣求之不得。” 对许端所言,姒伯阳自有办法,判断个中的真伪。 显然,许端这人,能言善辩倒是未必,但他确实不畏死。一个不畏死的人,不能说全无弱点,可他一定是难啃的硬骨头。 姒伯阳笑道:“不愧是我会稽男儿,胆气惊人。这次出使,你若能平安归来,一应官爵名位,财帛宝器,我绝不吝惜。” “你要是死在吴国,来日吞灭吴国,我定会将姬诸樊那老儿,挫骨扬灰,为你报仇。” 许端沉声道:“臣,定会尽其所能,达成上君之命。” 姒伯阳感慨道:“我会稽男儿,若是都有你这般胆气,便是现在不如吴国,给我十年时间,也能扭转乾坤。” “国之强弱,虽是要看其主强弱,但更要看民之强弱,民强则国必强。” 在决定由许端出使吴国之后,姒伯阳又选了几位使节,将这几位使节,派遣去吴国之外的诸侯邦国。 这一次,姒伯阳所选之人,不再以胆气为先,选的多是精明强干之辈。 当然,这些使节出使列国,与许端所要面对的危险,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 姒伯阳让这些使节觐见列国诸侯,与派许端去吴国的性质,本就不一致。 如果说派许端去吴国是挑衅的话,那么去其他诸侯国,就是为了拉拢了列国诸侯。二者目的看似一样,但实质天差地别。 吴国国君可能杀许端,可其他诸侯邦国的国君,在没有利益冲突前,绝不可能妄动杀念,招惹姒伯阳这么一个强劲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