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编号51
大军在手的朱高煦,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踏实了许多。 “摄赛知府什么时候到昆明?” 早起例行锻炼之后,朱高煦接过毛巾擦着汗问了一句。 “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最新的情报还没有送过来。” 想了想,确定没有最新的情报后,沈老六出了自己的推测。 决定修路之后,朱高煦就派人传召东川军民府土知府摄赛前来昆明城,参加即将开始的修路奠基仪式。 同时,更是让摄赛组织一下东川治下之人,前来务工。 这个时候,摄赛为首的禄氏土官家族,其在东川的影响力可是远超大明朝廷的,这点是事实,必须得承认。 更深层的原因,朱高煦没有告诉任何人。 那就是为了进行试探,试探土人们是真的臣服,还是虚与委蛇。 倘若真的是表面臣服,对于修路务工之事进行推诿,大军在手的朱高煦也不会心慈手软,直接挥师北上、一战而定。 这样的话,甚至都不需要改土归流了。 直接将其纳入大明的直接统治之下,更能多一批免费的劳动力,打心眼里朱高煦知道,其实这才是最划算的。 但这些到底都是华夏苗裔,尤其是朱高煦的灵魂更是从后世来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也下不了如此狠手的。 “嗯,知道了。” 点点头,朱高煦把毛巾扔给他。 “对了,囚工营房的修建,你让人紧盯着些,算算日子杨士奇携第一批囚犯也快到了。 这些人虽不是大jian大恶之辈,但该有的措施还得要准备好的。” 着,朱高煦的思路延续到了另一批即将到来的修路劳工上面,而且还都是廉价劳工。 想必配上“干一年顶三年”“服刑干活有工钱”“逃跑被抓、刑期翻倍”等福利政策的激励下,这些刑徒们绝对会安心修路的。 至于那些大jian大恶之徒,朱高煦也是不会要的。 若现在是开拓海外的话,倒是可以流放过去,发挥一下余热。 而现在,朱高煦可是要这些人干活的,干完了顺便充实一下云南人口,可不想成为那些罪无可赦之辈的求生之地! “回殿下,属下让人盯着呢,没有大的猫腻。” 轻轻一抓就接过朱高煦扔过来的毛巾,同时把手中已经装好弹药的燧发枪递给了朱高煦,赶紧回答了一句。 跟在朱高煦身边久了,一个大老粗硬生生地给搞成半个“秘书”了,沈老六心中的苦楚有谁知道呢。 为了随时能够回答这些情报数据,沈老六硬是逼着自己把这些枯燥的情报数据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这让朱高煦不得不感叹:饶潜力果然巨大。 截止到现在,沈老六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纰漏,让朱高煦很是满意,也就忘了找个人替代的想法。 “砰!” 朱高煦把打空的燧发枪递给一旁跑着过来的亲卫,举起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看向远处木靶的具体情形。 打中是打中了,具体打到几环,他的眼睛就不能分辨的清清楚楚了。 “手生了!” 朱高煦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有些郁闷的了一句。 “殿下谦虚了。” “事实就摆在那里,做不得假。 算了,今还有的忙,就这吧,找个时间好好练练,这么好的场地,既然建好了,可不能浪费了。” 摆摆手,示意沈老六不用继续,朱高煦有些遗憾的道。 他这段时间琐事太多,很少有时间打打枪什么的。 这片训练场,也是前段时间刚刚竣工没有多久的,主要就是给汉王府的家丁亲卫训练使用的。 朱高煦的这些个家丁,都是精挑细选、层层选拔而出,进入家丁行列之后不仅要学习各类军事技能,更是要读书学习。 没错,朱高煦不仅是把他们当成“大明特种兵”来培养,更是当做以后的统治种子来对待。 不管是来云南,还是以后的去海外,这些地方,传统的读书人很少有自愿前往的,既然如此,那么只能自己培养。 朱高煦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些家丁,除非一直待在朱高煦身边,不然,经过一定的年限之后,就可以脱籍成为良家子,去各处担任职务,成为朱高煦掌握地方最直接的力量。 之所以收之为家丁,主要就是为了忠诚度的问题。 朱高煦可不想辛辛苦苦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最后培养了些白眼狼出来。 就在朱高煦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下人前来通报:西平侯沐晟求见! “把他带到这里吧,正好趁此机会,过过枪瘾。” 犹豫了一下,朱高煦直接把地点定在了这里。 “是,殿下!” 等到通报之人走后,朱高煦转过头,对沈老六了一句。 “你去趟仓库,把编号51的燧发枪拿过来。” “是!” 把手上东西递给一旁的侍立着的亲卫,沈老六领命后就跑着离开了。 猜到自家殿下想要干什么的沈老六,必须抓紧时间,在西平侯到来之前把枪拿回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在燧发枪的产量上来之后,朱高煦专门让庞富贵挑选出了五十把性能优良的燧发枪,编号51-100,专门拿到云南用来送饶。 要知道云南最多的就是军人,几乎是普通百姓的2倍,用燧发枪来拉拢人心,绝对是一大利器。 当然,朱高煦可不是白拿,也是按照出厂价给了钱的。 大明皇家军工厂又不是他一个饶,皇帝老子、太子大哥都是在其中有股份,还是要明算账比较好。 万一开了一个坏头,到时候老子跟着学不给钱的话…… 唉,当你的股东很有权势的时候,做什么都要心翼翼的,即使那个人是你亲爹也不校 朱高煦内心吐槽了一句,莫名地,他想到了限制皇权的问题。 没办法,谁让皇帝以后又不是他呢! 当然,也仅限于想想罢了。 至少朱棣活着的时候,那是想也不用想的。 就在朱高煦在搭建的凉棚下坐着思绪纷飞的时候,沈老六已经去而复返,怀中抱着一个长条形的盒子。 既然要拿来送人,包装那必须得高大上一些了。 “嗯,辛苦了!” 朱高煦知道沈老六的心思,接过装枪盒子放在一旁的桌上,对他了一句,伸手打开了上面的锁扣。 只见一支保养的锃光瓦亮的永乐二年式步枪,简称零二式步枪,就出现在了朱高煦的眼前。 为了讨老子欢心,朱高煦也是挖空了心思,不仅大炮用了老子的年号,就连燧发枪也没有放过。 这也是为何,朱高煦云南就藩后,朱棣会异常怀念他的原因之一。 朝中那些文武的马屁,哪有朱高煦的马屁高明,完美契合了朱棣想要超越汉武、唐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