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三姑康夏香
    夏滕返回学校,将这谜一样的消息告诉了同寝室的同学。    大家兴奋地讨论了起来。    “从江城坐船到广武县城,一晚上就可以到达。”    黄斌告诉夏滕,“我家离县城还有三十多公里,我可以带你去找你姑妈!”    “雷老师也是广武县的,他父亲是老县高官,可以找他去。”    雷老师是他们的昆虫学实验课老师。    “暑假我们一起去吧,到黄斌的老家玩玩。听说他家旁边有个很大的水库,非常有名!”    齐向主动提出和夏滕一起去广武县。    “好啊,说话算数!你跟我一起去!”    夏滕巴不得有个伴一同前往。    “肯定算数,一言为定!”    齐向一向是说到做到的人,夏滕对他很放心。    转眼到了暑假,夏滕,齐向和黄斌三人一起,从江城乘船前往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广武县城。    船晚上七点出发,早上黎明时分到达广武码头。    三人睡在第三层的卧铺,所以下船时,精神抖擞。    广武县城不大,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    在黄斌的带领下,三人沿着街道往县城中心的方向走去。    在热心路人的指点下,三人走进一个狭小的街道,顺着巷子,来到一座平房跟前。    房门外的巷子边,一个中年妇女正在烟熏火燎的生着煤炭炉子,右手拿着蒲扇在炉门口摇晃着,左手在眼前上下驱赶着弥漫在空中的烟雾。    “请问,你们这里有个叫康夏香的老婆婆吗?!”    “康夏香?!——不知道!”    中年妇女抬起头,迷惑地看着三个年轻人。    “这里是广济街38号吗?”    夏滕看着手中的信上写着的地址。    “是啊!我家就是38号!”    中年妇女更加迷惑地看着来人!    夏滕心中也十分迷惑,因为信中交代康夏香是孤寡老人,没有其他家人。    “我们是江城市来的,找他失散多年的姑妈。这个信是县统战部写去的,说是他姑妈住在广济街38号。”    黄斌耐心解释道。    中年妇女恍然大悟,高兴地冲着房子傍边一个低矮的披屋喊了起来:    “康妈!——快起来!你娘家侄儿来了!”    三人诧异地发现,这个大平房屋的左侧墙头下有一个用土砖搭起来的小披屋。    披屋里传来老妇人高兴的吆喝声:    “呵呵!——我梦见了我家侄儿要来看我!——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我早上醒来就念叨这些诗句!呵呵!——真的应念了!好!好!好!——”    一个眼睛眯得近乎失明的驼背老妇人打开了披屋的小门。    “我的侄儿呢?!你们进屋里来呀!”    夏滕的心已经找不到一处完整的地方,他完全被眼前的情景从前胸伤到了后背!    “姑姑,我们在这里,已经进门了。”    黄斌替夏滕解了围。    “你姑姑想他的儿子和娘家人,天天哭,哭了十多年,眼睛都哭瞎了!”    中年妇女是政府安排照顾三姑的。    “刘家嫂,你去帮我买条鱼,我来烧鱼给我侄儿吃!”    三姑显然十分精明干练,口齿清晰,出口成章,不似普通乡下老妇人。    “侄儿,我做饭的手艺是跟以前我家大厨学的。特别是烧鱼,一般的大厨都做不到我这水平。你姑父最喜欢我做的鱼!”    一条两斤多的鲢鱼,三姑不厌其烦地用繁杂的做工,文火煮了两个多小时,一边煮,一边讲着她一家不为人知的故事。    原来,三姑从小喜欢诗词书画,唐诗三百首是倒背如流。在方圆百里算得上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后来经媒人介绍,嫁给了江城的康家。    夫君名叫康湘,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后任国军先锋团团长,部队驻扎在金陵。    她先后生了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大儿子叫康中诚,从小就聪明好学,从著名的黄高高中毕业后,进到黄埔军校学习。    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到美国进修。从此,像泥牛入海,一直跟家里失去了联系。    小儿子名叫康中林,在他父亲过世后,被他父亲的好友带走,现定居在海外。他在海外各国,寻找他的哥哥,但几十年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    解放前三年,康湘在徽省遇袭身亡。    在金陵由他的校长亲自为他主持葬礼。    葬礼结束后,康夏香带领一家老小,举家乘船,从金陵准备回江城老家。    当船逆流而上,到达广武县附近的水域,突然遭到江匪的袭击,把船劫持。    劫匪向船上扔了手榴弹,轰地一声巨响,炸倒了船面上的人。    康夏香和女儿在船仓下面,没有受伤。    慌乱中,康夏香带着女儿死里逃生,跑上了岸,逃难一样,逃到了广武县城。    一整船值钱的家当没了。    她只剩下随身携带的十几根金条。    她觉得无脸回去见父老乡亲,于是决定母女俩留在广武县城。    她用仅有的钱投资在了纺织厂,以便能保证母女俩的生活。    解放后,她女儿就嫁在广武县附近的一家吕姓人家。但产一子后,不幸病逝。    她成为了孤寡老人,由于成分问题,直到七七年,才得到照顾,安置在现在的这个披屋,由刘家嫂照顾着。    “我现在回老家去不了,只有等我过世了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拿回老家。我想中寨那个地方,那是个多好的地方啊!”    夏滕怕伤三姑的心,中寨早就淹没在水中的实情,没有告诉她。    三姑的鱼终于做好了,香味浓郁地充满了披屋。夏滕尝了一口,确实新鲜滑嫩,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