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汉海王国的应对
建威二十三年四月三日。 汉海王国宁安市南宫勤政殿。 就在赵辅率军北上连山关的同时。 刘守义也将刘海兴与众臣一起找来,商议着。 “诸位,大明已经动手了,我们也该出动了” 刘守义拿着赵辅进军的电报,向众人说道。 一边的刘海兴看了看刘守义,又看了看众臣,笑了笑。 “禀王上,我们有电报机,可以随时了解前方战事的情报,所以臣以为不如等大明与女真战事结束后,在出兵都不迟” 参谋部尚书安远继向刘守义拜道。 “陛下,臣也以为等战事结束后,我们再进兵都来得及,现在不如坐等大明与女真的战事” 新任陆军提督孙萱向刘守义拜道。 自南洲和次大陆战事结束后,刘守义除去对各军进行了调防后,也对各军首官进行了轮换。 如今孙萱,陈翔分任陆军提督和海军提督。 安远继调任参谋部尚书。 其他各部陆军都督刘楚涣,张津,贺天愧调任陆军副提督,胡温骏,毛俊寅调任海军副提督。 刘懿调任长使部尚书,韩暄调任军政部尚书,马元成调任后勤部尚书等等。 原有各官员,要么平调,要么外放,要么退居二线,要么退休。 如此给汉海王国朝内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今汉海王国上下大多以中生代官员,将领为主。 也使得汉海王国内部充满了活力。 而原本各地巡抚,兵役营,安国军都督,知府,知县,兵役营,安国军都统等官员,将领要么调入朝中,或者正规军各部。 要么平调,升迁等。 可谓来了个大轮换。 这么大范围的文武轮换,退休,退居二线,在大明内部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但汉海王国内部居然没有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 各级调动几乎毫无波动的便完成了。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乾坤大挪移,还是有没被影响到的。 那就是骑兵三个师。 因为刘守义觉得骑兵是汉海王国最新组建的部队,暂时没必要换班。 更别说骑兵马上将迎来大战。 临阵换将也不好。 而原本主力部队的总督,都督,长使,参军,副将,大多调入各地兵役营,安国军任都督,都统一职。 陆军八个师和海军六大舰队一把手几乎全换完了。 汉海王国也即将迎来新时代。 “话虽如此,然大明与女真鞑子之间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提前准备自然更好吧” 刘守义看了看众人,问道。 “禀王上,属下听说,大明皇帝朱见深已经下旨,捣其巢xue,灭其种族,由此可见此战必然惨烈无比,而大明还未从与我大战的失败中走出,此战就算大明胜了,也必会虚耗严重,让大明雪上加霜,女真此战后必然损失殆尽,届时我等在出兵,大明必无力再来与我大战,女真各部也会如秋风扫叶般,无力反抗,去吧不仅保证了我汉海王国全据东北,为未来进军岭北,漠北创造有利条件,也可最大化减少我汉海王国不必要的损失,有何不可乎” 新任政务府副相,学部尚书梁昊易向刘守义拜道。 刘守义听后,点了点头。 “太子以为如何” 刘守义并未表态,而是看向了一边的刘海兴。 众臣也都看向了刘海兴。 这次汉海王国上下大规模轮换,调动虽然是例行公事。 但很多人已经看出,这是刘守义在为刘海兴做铺垫。 如今太子已经开始监国,嫡长子也已降生。 而且刘海兴已经十七。 要没什么意外,冠礼应不远了。 所以当刘守义问刘海兴后,众人都看向了刘海兴,想听听这位太子的高论。 刘海兴被问后先是一震。 父王可从未在朝会上问过自己的意见啊。 “禀父王,儿臣以为,大明虽然如今内虚,然对付一个女真鞑子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儿臣还听说大明除去在辽东用兵外,北疆,东北海防,南部广西,云南两地都有加强防备,加上那朱见深的旨意,由此可见大明已打定主意,要与女真死战到底,既如此现在并非我们插入的最佳时机,所以儿臣赞同各位大臣,将领之议,行动暂缓,待战事结束后,再行西进不迟,而且……” 刘海兴说完,顿了顿。 众人听后,立刻竖起了耳朵,听着。 “而且孩儿还听说大明北方蒙古各部,特别是靠近东北的科尔沁,土默特,察哈尔三部行为诡异,说不定其会趁大明与女真之战时,乱中取利,参加朝鲜也在北部鸭绿江,图门江一代屯驻重兵,估计也有这个想法,既如此我们更不能松懈,东北大地就是块肥rou,任何人都想吃上一吃,就看被谁吃到了” 刘海兴说完,刘守义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他大臣,将领也都纷纷议论着。 “好,太子所言极是,既如此那就传令沧海那边,密切注意东北各地动向,那大明不是按灭其种族吗,那我们就帮他们一把,斩草除根,让鞑子从此彻底消失” 刘守义说完,众人领命。 刘守义和刘海兴二人实际上一直都在关注着这场堪称种族灭绝的战事。 只可惜二人一直都觉得遗憾的是,一次成化犁庭,并未斩草除根,最后让女真死灰复燃,最终还反推,鲸吞了大明天下。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估计朱见深到死也不会相信,几乎被自己打成稀有物种的女真人,最后会夺取了大明的江山。 不过比朱见深等大明众人还要敌视女真的刘守义和刘海兴来说,这都不是事。 最后出马,补下刀就行了。 论补刀的重要性,就在此体现。 死的不算,活的都去挖矿。 如此便可彻底让鞑子在这世上消失不见。 想死灰复燃,那是不存在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事。 更别说以此还可以获得除去辽东以外整个东北之地。 而且大明就算想管,还真管不了。 因为大明如今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其余的蒙古各部和朝鲜要是想管。 先问问三支骑兵师手中的刀硬不硬再说吧。 四月四日,刘守义亲自发电沧海市。 命三支骑兵师随时做好出击准备。 第七师和兵役营,安国军各部做好各地防备。 至于东北大地。 原本刘守义打算建省,但是思考再三。 决定建立三个都护府。 分别是沧都护府,吉林都护府和黑龙江都护府。 基本包括了后世辽宁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全部东北之地。 而且外兴安岭并不是后世常用东到北海的南支,而是一直向北到达北冰洋的北支。 这里其实早在唐代就是室韦都督府的管辖范围。 后世清廷和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南部归清廷,北部归俄罗斯,实应以北支为界。 因为北支是主脉,南支只是支脉。 然而因为清廷对地理不熟,又不重视,加上晚清大量不平等条约,最终使得整个黑龙江以北都成为了俄罗斯之地。 可惜,可叹。 不过如今汉海王国在北方扩张,几乎毫无阻力。 因为托远,定安二镇的设立,外兴安岭北支以东,这些被大明称为狗部,鹿部的部落基本都会前往二镇与汉海王国进行毛皮,马匹等贸易,换取铁锅,棉衣等物品。 所以外兴安岭以东地区汉海王国如今都能或多或少影响到。 所以这次进兵东北,整个外兴安岭以东,刘守义也打算正式并入汉海王国之地。 并在外兴安岭建立据点,准备继续向东进军,扩大汉海王国在岭北之地的影响。 因为出外兴安岭向西,跨过后世勒那河,叶尼塞河都是无主之地,大部分都是和那些狗部,鹿部一样的原始部落。 与其进行毛皮交易,一路向东设立据点联系各地,无人能阻止。 而在向西跨过后世鄂毕河,才会遇到第一个国家。 西伯利亚汗国。 所以鄂毕河以西广大土地就在那里,等着汉海王国慢慢将其纳入手中。 安排好诸事后,刘守义看向了北方。 如今汉海王国南方已定。 是时候在北方开疆拓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