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震惊的见闻
“那,那,那是什么” 朱延栩指了指窗外,肖莲兰看了看,笑道。 “meimei别怕,那是火车,用前面那个蒸汽机车头头拉着在铁轨上行走,这个是客运,供百姓出行所用,另外还有拉货的,不过在宁安市和台湾省很少,拉货的主要是在南洲和东北各地使用,毕竟南洋大多岛屿,通过海路运输就够了,这种客运火车由铁路总商行负责运营售票,出售硬座和软座两种车票,任何人只需拿着身份木牌或者户口本到火车站的售票处购买即可票价一公里五钱,非常便宜” 肖莲兰向朱延栩介绍着。 朱延栩看着已经远去的火车,听着肖莲兰的话语。 早已被吓得魂飞天外。 钢铁巨船,发电厂,飞驰的火车。 还有那自行车,三轮车。 反而这马车成了稀缺物品。 可以说汉海王国如今已经完全告别马车和风帆船了。 而在看看大明呢。 其实朱延栩不知道。 随着汽油机和柴油机成熟。 世界上第一辆轿车和卡车目前正在大同汽车厂总装。 恐怕数年以后,马车也会在汉海王国绝迹。 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全面普及。 当然刘海兴并不打算让马车就此绝迹。 以后各地都会建造城市步行街。 还有很多古镇旅游景点开发。 就比如金陵内城,就打算全部改为步行街。 到时候用马车去拉客,最好不过。 也算是一大特色旅游项目。 想必以后坐汽车坐习惯的人们会喜欢这种马车出行。 不过这是后话。 如今朱延栩已经有些颓废。 一开始朱延栩和大明大多数人一样。 只是觉得大明和汉海王国的差距只是军力,火器的差距。 看到钢铁船后。 朱延栩虽然震撼。 但是朱延栩觉得只要搞懂了钢铁为何会浮于水上。 大明也能复制钢铁船。 但是当朱延栩看到蒸汽机,发电机和蒸汽机车后。 朱延栩绝望了。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今朱延栩看到的汉海王国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但已足够让朱延栩对大明的未来绝望了。 看着朱延栩有些失落。 肖莲兰自然免不了一番劝解。 而朱延栩心中也稍微舒缓了一些。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如今诸事已不是朱延栩能够掌控。 而且就算让大明知道了蒸汽机,发电机。 不知道原理的大明依然不能仿制。 不过朱延栩至少是幸运的。 刘海兴对自己并不薄。 也还算关怀备至。 只是朱延栩想到了自己的皇兄朱见深和母后周娥。 还是有些伤感。 一路向前,车队逐渐进入了宁安市核心区。 周围的人越来越多。 街市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们。 街市上的店铺也热闹非凡。 “jiejie,你们这人真多,这宁安市有多少人啊” 看着街市上的人群,朱延栩向肖莲兰问道。 “今年年初,宁安市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有一百六十万人,另外台湾省有五百五十万,因为铁路修通,台湾省各地百姓都能前来宁安市,还有从大汉各地通过客船前来的人口,流动人口也有近百万人” 肖莲兰说完,朱延栩大吃一惊。 随着海洋客运和火车的运营。 很多百姓也纷纷离开自己所居住之地,来到宁安市打工,置业。 这些人户籍不在宁安市,但是确在宁安市生活,生产。 而这些也被刘守义称为流动人口。 差不多两百多万人。 这在朱延栩看来,简直不敢想象。 想想大明京师也才百万出头。 其他城市最多也就是一百二三十万。 这两百万人口的城市。 在大明内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流动人口,你们允许百姓自由流动吗,是发放路引吗,你们不怕百姓趁机逃走吗,罪犯趁机潜逃吗” 朱延栩又问道。 肖莲兰听后,笑了笑。 “meimei不必担心这些,夫君曾说过,百姓流动,是大汉繁荣昌盛的标志,而且meimei请看,我大汉内部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身份木牌,上面有名字,籍贯,出生年月日和每个人都独有的十八位身份木牌号,另外一户有家庭也有一本特有的户籍本,我们便是以此来管理大汉上下近亿百姓的,就如大明的人,我们也会一一登记百姓信息,之后发放木牌和户籍本,有这些,就可以方便管理了” 肖莲兰笑道。 “难道没人仿制吗” 朱延栩听后,皱了皱眉头。 木牌就是木头造的,这完全有可能仿制啊。 “不会啊,首先身份木牌所用的木头是独有甘树和印树,常人不可能获得这两种树木,而且如今我大汉内部已经在用和打造纸币一样的纸用在了身份木牌和户籍本上,从材料源头就杜绝了仿制,另外就是那十八位身份号码,也是有特有的编号排列方式的,前三位是省,直辖市编码,之后是市号码,第七位开始是以黄帝历为准的出生年月日,十五位到十七位是特定的序列号,有专门的算法,最后一位则区分男女,男为单数,女为双数,如此让每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不可能复制,而且meimei不用担心逃犯,我们大汉有电报机,可以瞬间传递各种消息,要是有谁犯案潜逃,各地警察局,火车站,客运站,港口就会得到消息,报纸上也会刊登消息,让这些人逃无可逃,至于百姓逃走,那就更不可能了,这么好的生活,谁还会逃呢” 肖莲兰笑着说完。 朱延栩听后大惊失色,只觉得背后冷汗直冒。 身份号码是刘守义和刘海兴专门弄出来的。 来源就是后世的身份证号码。 特定的算法就只有刘守义和刘海兴知道。 而刘守义也只是告诉了户籍部内一部分人而已。 其实说来也简单,也没有后世那种专门的系数。 只是最简单的把前十四位数字相加,在乘以当年年份最后两位,再取最后三位数。 如此便得到了特定的三位序列号。 至于最后一位,同样是将前十四位相加,取最后一位数字。 如果出现最后一位数字与男女性别相异的情况。 就取这个数字前一个。 比如最后一个数字为八,但身份木牌的主人是男性。 那这最后一位数字就是七。 以此类推。 这个规律,在汉海王国内部知道的人,连一千人都不不到。 这些人还都是汉海王国的死忠,重臣,显贵。 他们自然不会把这些说出去。 所以至今汉海王国内部也没有成功复制身份木牌的人。 当然也有人随便编了一排数字的。 但最后,都被各地给抓了起来。 当然让朱延栩直冒冷汗的不全是身份木牌。 而是肖莲兰所说的电报机。 瞬间传递信息。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啊。 但不管是怎么做到的,汉海王国传递消息的效率都会远超大明。 如此,大明还怎么斗。 “这电报机又是何物” 朱延栩问道。 “meimei若是有兴趣,一会我带meimei去东宫电报室看看,其实电报机就是一种千里,万里传信的机器,哪怕相隔千里,万里,消息也可瞬移而至,之间延迟最高也就一个时辰而已,而且还是距离非常远的情况下,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地球是球体,地面是有弧度的,所以当消息传到另一边,必须得中转,这便有了延迟,但即便如此,也比人传更快,毕竟哪怕是东洲,西洲,秦洲的消息,这些地方和宁安市的距离何止数万里,但最多一个时辰,就可以传到宁安市,这还是非常方便的” 肖莲兰说完,朱延栩听后更加惊愕了。 数万里之外的消息,也最多一个时辰。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哪怕是从山东的消息,也要第二天才能送入京师。 从广东,云南到京师起码要月余,哪怕是最快的八百里加急,也要几天吧。 而汉海王国呢。 数万里外的消息,最多一个时辰就可以传递过来了。 这样的差距,让大明怎么斗。 车队一路向前。 不久到达了皇宫正门,兴安门。 之后车队便向东宫而去。 而此时的朱延栩已经面如死灰。 眼含泪水。 我大明啊。 真的没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