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新政
“陛下三思啊,如此行事,恐为天下所累啊” 张懋向朱见深劝道。 “南国国内也有贵戚豪强,为何南国可以,我大明不行,如今大明已到生死存在之时,他们不是满嘴忠君爱国,满嘴报效社稷吗,朕给他们机会,难道有何不妥乎” 朱见深见张懋在劝,心情极差。 汉海王国能够收取商税,矿税,而这不一样动了他们豪强贵族的利益吗。 汉海王国都可以推行。 我大明也可以。 反正如今的朱见深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代价,要强大大明。 谁要是敢拦,朱见深不介意动用极刑。 有锦衣卫,东厂在。 看朝中有谁不瞒。 加上新成立的西厂。 看天下有谁敢不瞒。 “陛下息怒,此事虽好,然切不可cao之过急,否则急则生变,南国之所以如此,乃南国立国之初,便是如此行事,而南国在南洋一地又以其国主之志而行事,与我大明万万不同也,如今我大明当务之急,乃造出钢铁车和钢铁船,并列装燧发火铳和燧发火炮,以此强大自身,好于南国周旋,否则若将世人逼得太急,使天下豪强并起,则我大明危矣” 张懋见朱见深劝不动,立刻跪下大声急呼。 张懋心中也知朱见深所说乃富国强兵之道,但是这天下可不是朱见深他一人天下啊。 在张懋看来,要是按照朱见深所言行事,必须得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否则要是cao之过急。 必然事得其反。 如今大明内部并不稳定。 特别是京师告急,南方失守,另外还有山海关,喜峰口都已被汉海王国占据。 可以说如今大明已是风雨飘摇。 更别说那两艏铁甲舰驶入北运河。 沿途百姓见之纷纷惊为天物。 还有人焚香祷告,顶礼膜拜。 这造成的影响可绝对不低啊。 别忘了,直隶可是大明京师所在。 真正的大明核心区。 连直隶都震动了,大明其他地方岂能免俗。 如今的大明上下可都看着呢。 特别是那些士绅,豪强,还有从南方逃难过来的百姓。 都瞪大眼睛看着大明究竟打算如何。 所以在张懋看来,这时候当以安抚天下为主。 以稳定为主。 其他的都可以延后。 不然cao之过急,必然事得其反。 “朕当然知道这些更加重要,可是如今我大明国库仅有不到四百万两白银,就算加上朕的内帑,也就是七八百万两,如今江南失守,每年我大明损失税赋就达千万两白银以上,如今京师不稳,长城已失,汉军随时有可能再临近京师,我大明随时皆有再临危机之时,要是再有下次,那我大明如今又拿什么来拯救” 朱见深瞪大双眼,死死瞪着张懋看着,眼睛内已布满了血丝。 张懋见此,已被吓得镇住。 陛下看来是下定决心了啊。 是啊,如今我大明穷啊。 不想办法开源节流。 又拿什么去富国强兵。 而不富国强兵,让大明强大起来。 又拿什么去与汉海王国争斗。 如果再有下次。 那就不是亡国危机了。 很可能就直接亡国了。 这让朱见深怎么能接受。 “既如此,不如让内阁诸臣及众勋臣一起商议如何,陛下切莫置气,还当以龙体为重啊” 张懋看着自己劝不住,就想拿朝臣一起来。 虽然张懋是支持朱见深如此改革的。 但是张懋并不赞同现在改革。 起码得等北方稳定后,再说吧。 见张懋搬出朝臣,朱见深脸色一黑。 “不瞒英国公,此事朕早已与朝臣商议过了,但是他们如英国公一样,一片反对之声,哪怕是商卿,也反对朕推行新法,众臣也如英国公一般,劝朕循序渐进,不要cao之过急,先以北地稳定为上,可是如今不下定决心,痛定思痛,我们又拿什么来拯救大明乎,没有了江南的贡赋,赋税,我大明如今一年也就是七八百万两白银收入,连养那些皇亲,国戚都不够,给卿等发放俸禄都不够,又谈何改革时弊,再兴大明,又谈和超越南国,复我祖宗江山社稷,朕可听说了,南国如今正在大兴土木,在江南建设,若是如今我大明不奋起直追,数年,甚至十数年后,我大明与南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到那时,我大明还能保乎” 朱见深淡淡的说着,眼神越来越坚定,尖锐。 张懋见此,心中长叹一声。 陛下这是打算力排众议啊。 “陛下明鉴,若陛下下定决心,臣愿意与陛下风雨同舟,只是陛下还当以国事为重,以百姓安定为重,臣建议,陛下先处理各地藩王,皇亲之事,同时安抚百姓,安置北逃百姓,分与土地钱粮,让百姓得以安定,之后再收取商税,矿税,如此逐步推进,想必各地亦能接受也” 张懋见朱见深已经下了决心。 张懋也不好再劝。 既如此,那就想办法把可能的动荡降到最低。 先对那些藩王,皇亲开刀,这些人在地方早已为祸一方,个个都是富得流油,富甲一方那种。 拿他们开刀,世人不仅不会反对,还会全力支持。 何况这些藩王,皇亲每年都要消耗大明上千万两赋税来养。 可以说这些人才是大明真正的蛀虫。 也正是这些人最终拖垮了大明。 断了他们的供奉,每年只保留基础的俸禄。 在加上推恩令,三代旁系分离等。 如此就可以把大明最大的一笔支出给省下来。 而且如今大明有一个绝好的理由来对付这些藩王,皇亲。 那就是未拱卫大明,使祖宗之地遭难,祖宗之陵不宁。 给他们治一个大不敬,大不孝之罪。 剥夺他们的土地,贡赋,抄没他们的家产。 以此定罪,谁敢反抗。 而所得土地,正好可以安置那些北逃的百姓和北地的流民。 虽然如今还有百姓陆续北逃。 但是经户部,吏部勘察。 如今北逃百姓有两百多万人,最高也就是三百万左右。 加上北地差不多也有百多万流民。 差不多近五百万人。 都给他们分派土地,这些百姓必然对大明感恩戴德。 在加上朱见深决定改革户籍制。 取消军户和匠户,统一户籍。 如此百姓也可得安定。 百姓安定后,再增收矿税和商税,统一农税。 如此还愁百姓不会支持大明,大明钱粮赋税不会增多乎。 见张懋点头,朱见深大喜。 有张懋支持,这勋臣这边就肯定站在自己这边了。 剩下的朝臣,只要再争取一番。 自己的新政就彻底落实了。 而且张懋所言先拿藩王和皇亲下手。 朱见深也非常同意。 这些人每年吃了大明多少赋税。 朱见深非常清楚。 以前大明强大,朱见深倒也不想赶尽杀绝。 如今大明已到灭亡边缘。 这些朱家子孙岂不更应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大明建设。 谁敢反对,那就是跟祖宗,跟社稷,跟江山过不去。 这些人不保大明,难道要看大明灭亡吗。 所以拿藩王皇亲下手。 朱见深可没有一点不忍。 “好,有英国公支持,朕心甚慰,明日早朝,朕便会落实新政诸事,还请英国公能与朕休戚与共,再建大明万世江山” 朱见深说完,张懋领旨,不过张懋心中还是有些疑惑。 此事完全就是大明开天辟地的大事。 真的能顺利推行吗。 见张懋领旨,朱见深心中也松了口气。 “如此,朕还有一事想与英国公商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