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帮盗贼开个摊子
    明砖第一百五十六章帮盗贼开个摊子一顿打后,他们二人这才从长椅上慢慢起身来。    韦柳堂瞧见此状后,连忙走了过去,一来便是一句安慰的话,“这滋味可好受?”    杨忠一手捂着臀部,另一手则无处安放,脸上、手上,及腿上看得出来这滋味是多么的不好受了。    连这说话声也听出来疼痛,“韦师爷。知晓了,以后我们二人绝不会这样做了。”    一旁的夏向松无力说话,双眼目视着柳堂。    瞧瞧他们二人后,柳堂这才一手示意,“既然如此。你们二位这就向百姓们认个错吧。”    他们二人听后,先是迟疑了会儿,这才走了过去。    脚跟站稳后,杨忠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柳堂,虽未说话,但看得出来杨忠有些面红耳赤,应该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观众吧。    见他们二人不开口,柳堂见状后,匆匆走上前去,一双鼓励的眼看着他们二人,接着又看向了台下的群众,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们,我先介绍下他们二人,这位面色彤彤的脸呢是夏向松的手下,再旁边的那位我就不介绍了,想必大家已知晓了。今日,这罚了十棍,他们二人想必已是知错了。接下来,他们二人有话要向各位父老乡亲们说。”    场面十分安静,个个都期待着他们的发言。    “开始吧。”,柳堂在一旁鼓励道。    场面上沉默了几分,终于他们二人开口了。    “各位父老乡亲们。夏某名夏向松。对于这盗窃一事,我们二人已知错了。以后绝不会第二次了,在此我们二人恳求各位父老乡亲们的原谅。”,二人齐声道。    “夏某是夏向松。这偷父老乡亲们的东西,以后会补偿给失主。夏某年少时,由于当时父母亲突发怪病便早早离世了。后来我与姐流浪街头,姐在时,我们二人还勉强吃饱。后来姐被人娶上了,夏某便与姐失去了联系。有日,夏某流浪街头,碰巧见人玩着麻将,赢了人可得到比原先多的钱,后来受其诱惑,夏某便喜欢上了这东西。开始,赢了几次,几日不愁吃穿,后来只因想着挣些银两,结果每次都输。债主便接二连三找上了门。再后来,实在还不清便想出了这盗窃的法子来还这债务。如今债务还未还清,只好向各位父老乡亲们赔个不是。”,说完,夏向松便鞠了个躬。    见主要的人已承认了错误,韦师爷便走上了前一步,高声道:“父老乡亲们!既然夏向松本人已犯错,各位可否原谅他的过错?”    柳堂一问,百姓们便又开始议论纷纷了,过了会儿个个齐声道:“能!只要他能将偷窃之物还了便可!”    此话一言,柳堂又如同刚才那样,手嘴配合,犹如法官一般,高声道:“还!定会还的!如今他们二人知错了,决定开个摊出售松花蛋!有意的,一下可在他们摊铺进购松花蛋或当场品尝!事后,只要他们二人赚足了银两定会还清债务、还失主财务,定会给乡亲们个说法!”    “好!”这声好真是足够大的。    “那如此,今日这会上,各位父老乡亲们可以散了!”,柳堂喊道。。。    此刻,一女子蒙着面纱,虽未看出脸型,但此刻明显眼睛有些红润了。    “主子!您看?”,一手下道。    岑夫人回过头来,看着这手下,毫不犹豫的说了声,“命其他弟兄们,回岑府!”    “是!”    结束后,衙门的衙役正搬着这些桌椅放到附近的房里。    忙碌之中,冯知县正与韦师爷、夏向松二人交谈着。    “冯知县,夏某对不住您,不该这般让您费劲心思抓我们。”,说完,夏向松二人给冯知县鞠了个躬。    见后,冯知县连忙劝住他们二人,道:“不必了。今日,本官亲眼瞧见你们二人知错了,本官便也安心了。”    “多谢冯知县!”,夏向松二人道。    “不必。”,冯知县回道。    冯知县的这般笑容,让人看了心情立马舒畅。    一旁的韦柳堂向冯知县问道:“冯知县,今日衙门的事可多?”    听后,冯知县笑咪咪着道:“不必问,老夫也知晓你意。那你们去吧。”    “多谢冯知县!”,柳堂道谢道。    道谢完后,柳堂便同夏向松二人走了,冯知县在后乐呵呵笑了声后,去忙活了。    “韦师爷,今日多谢你了。”,夏向松回过头来。    “不必。做官的当然是要多为百姓们着想了。”,柳堂笑了笑道。    “韦师爷,这松花蛋仅湖广益阳县一县生产,我们这都不知如何制作。这怎开铺子?”,杨忠道。    听后,这仿佛是给柳堂上了一课,原来皮蛋这东西就已出现好久了。迟疑了会儿,韦师爷神秘的回道:“这松花蛋又名皮蛋,制作方法不难。在从陵县出发抓你们时,我便早已制作好,今日你们尚且从我这儿拿,事后我便教你们二人如何腌制。”    “好。韦师爷,我们这是去何处啊?”,夏松松问道。    “先上我家,给你们拿东西。”,柳堂道。    “好,多谢韦师爷帮助,以后发财了定不会忘记韦师爷。”,夏向松高兴道。    “行,等你们发财了再议论。”,柳堂道。    【岑府】    “主子,您何时回来的?怎么不通知小了一声,好让小的们去接应您。”,一家奴走了过来。    岑夫人取下面纱,看了看这家奴一眼,道:“不必了。一会儿都忙活起来,把这岑府上上下下清理一遍。今日,给大家准备个酒宴。”    “是!”,这家奴道。    接着,这家奴走了过去,开始吩咐了。这家奴油嘴滑舌,定有所图。    见这家奴走后,岑夫人看了看后面的手下,道:“你们也去帮忙吧。”    “是。”    然后,岑夫人便神秘的走了过去,这岑府已经有差不多半月有余未踏进去过了,如今再次进来。岑夫人仿佛是变了个人,重新踏进着岑府,每到一处,便是抚摸着府里的花花草草。    这下,岑夫人不知不觉便亲眼瞧见了这些妾身,接着便走了过去。    那群妾女们见主子回来,想跑但又不敢跑,想说话但又未敢说话。    岑夫人走了过去,同样是未开口,挨个挨个看了一遍后,这才主动开口:“这岑府,以后大家便安安心心的住在这里,以后我们不能与官府作对。”    听后,这妾女们一个瞧着一个,心想着:今日刮了是何风?怎么平时严厉的岑夫人一下间便这般温柔了?    “好了。今日夜里,府里要办场宴会。你们都是帮忙下吧。”,岑夫人道。    此话一说完,一眨眼的功夫,那几位妾女便走了。    岑夫人看后,什么话没说,便回去自己的睡房了。    一边的柳堂他们便也一同到了。    见有人送上些礼来,柳堂推辞了一番后便匆匆带着他们二人将备好的松花蛋、销售的柜子等搬去了街上了。    果然啊,这两人只要知道了赚钱的方法,干起活来挺快的。    一顿功夫,二人便走在柳堂前面,将摊位布置好了。    “大哥,我们卖这松花蛋,真能一下子赚够银两吗?”,杨忠问道。    夏向松看了看这摊位一眼,回道:“放心吧。韦师爷的招多,有他在,这银子总会凑够的。”    说完,夏向松看了看周围一眼后,这才想起来,“韦师爷哪儿去了?”    此话一问,杨忠这才注意起来,便同问道:“对啊,这韦师爷哪儿去了?”    目光瞧瞧后,这杨忠便猜想道:“韦师爷,会不会?”    “会什么?”,夏向松问道。    “会不会不帮我们了?还是找机会把我们抓回牢里?”,杨忠道。    想了想,夏向松道:“你怎能这么想?韦师爷帮了我们多少。不会的,也许是我们走太快了,韦师爷没能跟上。”    正当二人谈话间,韦师爷匆匆走了过来,气喘吁吁道:“你们怎么走如此快?我都没能追上你们。”    “你看,韦师爷这不来了?”,夏向松说完,便走上前去。    帮柳堂卸下东西后,道:“韦师爷,真对不住了。刚才我们二人走太快了,没注意看。”    听后,柳堂笑了笑,“无妨。”    “韦师爷,这卖松花蛋如何卖啊?”,杨忠问道。    “你傻了?卖个东西不会卖?”,夏向松对着杨忠嘲笑道。    见状后,柳堂走上前,拿出松花蛋,一边演示一边道:“你们看,这完好未剥壳的松花蛋呢可以直接销售,只要顾客想买几个松花蛋回去享用,便可将这未剥壳的卖给他;接着便是这些剥了壳的,剥了壳但未吃的,也可以卖给顾客;然后便是这些剥了壳的,放佐料的可以让观众在旁椅子上坐着品尝。”    介绍完后,二人恍然大悟。    杨忠因此笑道:“原来卖这些如此有趣。”    一旁的夏向松更是笑得乐融融的,“有了这些,以后这银子赚得自然多了。”    “好了,你们二人试试吧。我在一旁帮你们搭好大伞,有了它,顾客在这儿吃的时候也方便许多。”,接着柳堂便去搭了。    这些大伞乃是柳堂之前为了开店用的,如今有了在屋里的店铺,柳堂便不需要了,正好适用在此。    “你楞什么啊,还不去帮帮韦师爷。”,夏向松道。    他的手下便走了过去帮忙了。    “这位客官!您来买松花蛋吗?这可都是有特色的松花蛋,不仅可以在这吃,您也可以买些回去自己享用。”,夏向松道。    “你这怎么个卖法啊?”,顾客道。    想了想,夏向松便犹豫不决的道:“十两一个松花蛋,在这儿吃的一盘三十两。”    听后,这顾客摇摇头便离开了。    韦柳堂一边忙着这大伞的事,一边有些笑意。这笑,柳堂心想:才刚开业,就吓跑一顾客。    忙活完后,柳堂便走了过去,拍着夏向松的肩,笑道:“不是这样卖的。”    “那怎么卖?”    “未剥壳的松花蛋可以卖四文钱一个;剥壳的呢,可以卖六文钱一个;剥壳放佐料的可以卖十两一盘。”,柳堂道。    听完,夏向松楞的下,道:“卖这么便宜,何时才能还清债务?”    “只要生意红火了,这顾客有的是。没事,慢慢来。”,柳堂道。    “杨忠,过来。”,柳堂使唤道。    接着,柳堂便在这杨忠的耳边滴滴咕咕着什么,嘀咕完后,柳堂便说了句,杨忠,是时候了。    二人便来到摊前,用棍子敲着铜锣,高声喊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各位过来瞧瞧!”    一敲铜锣,四面八方的人一下子拥了过来。    柳堂看着杨忠一眼后,道:“开始了。”    “各位父老乡亲们!可否听闻这松花蛋的第二个故事啊?”,柳堂道。    柳堂说完后心想:怎么可能知道,这个故事可是清朝后流传的。    在说着这明朝的故事之前,柳堂便想到他们应该知道了,因此才换了个清朝的故事来讲。    柳堂与杨忠的对话便开始了。    “公子!可曾听闻松花蛋的第二个故事?”,柳堂道。    “未可?”,杨忠道,回完还扇了扇扇子。    二人演技起来,十分有趣。    “这松花蛋的第二个故事啊,就是在天津某一富户,其子为其母造棺木一口,置于空宅以备后用,久之,母仍健在,遂命家人将石灰、草木灰撒入棺内以防潮湿,并将棺盖留有斗大空隙以通风。事毕则忘矣。次年,母逝,移棺入殓,见棺内草木灰中竟有鸡蛋百余枚。孝子盛怒,取出掷于地,此壳破裂而内已成深褐色透明结晶体,因之大惑。有好事者斗胆尝之,味鲜美,围观者亦以为奇,遂争相品尝,果如是。有见地者,事后效法,将鲜鸡蛋置入石灰、草木灰之中,亦然。由此,邻里仿效,称之为“变色蛋”。因此这松花蛋不仅有“变色蛋”之称,还有“皮蛋”之称。日久,这皮蛋经过不同改造,出了更多的好吃品种。”,柳堂念道。    一念完,杨忠继续演道:“公子所言的甚是,这皮蛋啊不仅更好吃了!”    二人如此一演,观众立马围上前来,纷纷道:“我要吃!我要吃!”    “各位!各位!莫着急!都有份!”,柳堂道。    接着一桩生意便在这陵县城慢慢热火起来。一张大伞就是一油纸伞放大而成的大伞,这大伞顶上及顶下,各种花纹图案吩咐多彩,坐在其下犹如身处其他地方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