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个体户扶持计划(下)
听到施泽鸿的话,赵钱举忽然愣住了。 几千人的工厂外...开个小饭馆? 这可真是一条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但旋即他便反应了过来。 如果真按照施泽鸿的说法,那好像真的有门儿? 如今赵钱举已经在工地上待了快一个月,他深知兔子们在工钱的发放上有多爽快。 工地上最早是三天一结,现在改成了五天――如今的赤县城和工地都立起了华夏的钟楼,二十四小时的刻度法已经逐渐开始推广了,流民群体中也逐渐开始使用起了华夏的时辰表。 原先大莫界的刻度划分大约是四个时辰算一轮。 毕竟此前由于生产力的问题,很多工作是不需要太过精细的时间的。 家族的仆役也好铺面里的伙计也罢,基本上都是按东家的要求办事。 流民们就更简单了,能活下去就算完成任务,还谈什么详细的时刻表? 因此大莫界具体的时刻上是没那么细密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阶级垄断pua的一种方式,让底层处于一种全然懵懂的状态。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平民阶层自然也开始对刻度有了更详细的要求。 二十四小时制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点从幸福超市里简易时钟这段时间内不断上涨的销量就能看出一二。 当然了。 也许很久很久以后,大莫界也会出现和本土类似的某群体。 每天慷慨激昂的计划好了明天几时几分做什么事,结果第二天全程玩手机做咸鱼。 咳咳...... 话题再回归原处。 如今工地发放工资的周期是五天。 虽然比起原先的三天多了不少,但依旧准时且不扣一分钱。 工地尚且如此,赤县城内的工厂想必也不会例外。 而且按施泽鸿所说,这几个厂的工资是按天发的!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 工人们的口袋很快可以鼓起来。 这种情况下,开家小饭馆会是什么情况? 虽然厂房内应该也会有类似工地的食堂。 但工地毕竟是纯体力活而且性质上更为重要,因此在食谱方面或许会更为丰富一些。 至于厂子里的食物... 差不多就是标准的大锅饭吧。 rou和菜应该都有,不过品种上应该没那么多选。 虽然对于绝大多数流民来说,这种质量的饭菜已经足够称得上‘美食’了。 但这上万号工人之中,总是会有一些贪嘴之徒的。 例如此前一些还算平民甚至略微小富水准的落魄之人,手中一旦有钱了,肯定会开始逐渐回追以往的层次。 更别说到了下工时分,你一点我一点凑些钱喝两口小酒,这也是大莫界短工阶层常见的行为。 因此在顾客基础方面,饭馆是绝对不缺的。 实话实说,想到这里,赵钱举有些心动了。 由于王巧云此前是厨娘以及岳父是位大厨的缘故,赵钱举在初为毛脚女婿期间也曾经去帮过忙洗洗菜片片rou啥的。 所以他多少了解一些食材的利润。 饭馆若是能开在一个人流量高的地段,利润达到30%甚至40%都不是不可能。 更别说普通民众其实喜欢吃一些带骨头的东西,因为这样可以更耐吃一点,配上小酒足够消磨时光了。 例如鸡架、鸭头、下水等等.... 这种食材的批发价其实非常非常低廉,利润率极高。 这种成本之下。 一万多的工人群体里,只要每天来个千分之二三都够饭馆赚钱了。 毫不客气的说。 这是一个搭起来就能有收入的营生! 某种意义上称之为暴利也不为过。 但与此同时,赵钱举心中也有个疑惑冒了出来: 为什么会选我? 施泽鸿作为体制内的老油条,一眼就看出了赵钱举此时心中的疑虑,其实这些事换做他也肯定冒出这种疑问,于是解释道: “赵兄弟,这次组织上选择你呢,主要是因为我们打算推行一个名叫‘个体商户促生发展规划’的方案。 所谓个体户,是城乡个体工商户的一种俗称,通俗点理解就是自己有产业的平民阶层。 例如咱们赤县城驻点边上赵婆婆的早点摊,还有那些煮混沌面条的小摊贩,甚至叶记棺材铺,它们其实都算个体户的范畴。 赵兄弟,你可能不了解,咱们工地上其实有个工人评分系统,会按照每位工人的表现与贡献加分,并且列出一份榜单。 你在这个榜单上排位很高,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首批次的人选了。” 说完这番话。 施泽鸿便静静的看着赵钱举,等待他的回复。 在兔子们与魏府商议的计划中。 随着几家工厂的建立。 整个赤县城的流、平民阶层,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具备温饱线水准之上的经济能力。 具体时间短则一周,长则半月,一定能如此。 毕竟赤县城的基本盘太小了,连同新来的流民也才三万人。 加之赤县城此前的生产力水平实在是低的可怜,想要提高起来并不算难事。 这就就像提高学习成绩一样。 天天考7.8分的学渣如果找对学习方法,窜到个四五十分还是比较容易的,提升幅度看起来就贼猛。 但那些146、147分的学霸想要提到149甚至150,那就非常困难了。 说到底就是个基础水平的问题。 而等这些工人群体手中有了钱后,个体户――或者说商业基本盘就成为了兔子们和魏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钱如果不花出去的话,资金就无法流通起来,这会出现有了‘生机’却缺乏‘活力’的尴尬局面。 赤县城也就将施泽鸿此前说过的米虫,这无疑是对魏思明程世清他们心血的侮辱。 因此促进资金流通,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造血目的,也是接下来的必行之路。 其中的关键就是个体户――这点早在八十九十年代就验证过了,说白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概念。 而想要令平民阶层逐渐‘下海’,就必须要有一批先赚到钱的代表。 差不多类似当初的万元户,邻里疯狂羡慕的对象。 运气再好点的,能在今后被冠以‘风口上的猪’这种成就。 而赵钱举就是这位幸运儿。 谁让他之前的表现好呢。 赵钱举听完个体户的概念,此时多少也算有点了解为什么施泽鸿会选择自己了。 可旋即他又想到了什么,眼神顿时黯淡了下来。 只见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施泽鸿道: “施主任,您的好意俺心领了,可是这饭馆...俺可能没法开。” 施泽鸿颇为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问道: “为什么?” 赵钱举苦涩的摇了摇头: “俺...俺家存着的钱不多。” 虽然他此前在工地上赚了一些钱。 但由于兔子们的刻意控制,工地上的收入其实也就赤县城普通人均的3-4倍。 赚到的铜子换算到如今的华夏本土,差不多等于别人4000月薪的时候你能赚一万五――不是2比1的汇率换算,而是大莫界对本土的购买力换算。 长期来看这待遇确实丰厚,但赵钱举拢共才搬了一个月的砖呢。 哪怕加上他弟弟赵前进的收入,折算成华夏水准也就两万多点――赵前进此前是学徒,最近一段才成的小工。 更别说由于家中妇孺的缘故,赵钱举哥俩有四成左右的收入花在了给家人改善生活上: 除了吃穿之外,为了给他们的老娘看病,这兄弟俩前后其实也花了不少钱。 兔子们虽然对大多数流民采取的是普惠医疗的方案,但也仅限于常规病情或者急性症状: 例如普通的传染病,肠炎胃炎,或者就是必须手术的急性症状。 像赵钱举老娘这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病症,野战医院方面确认过赵钱举有足够收入后,反是需要自己负担一部分药费的。 所以赵钱举如今手上的钱确实不多,起码租个铺子是远远不够的。 得知赵钱举身上的资金不足,施泽鸿愣了一下,旋即笑了: “钱不是问题...你等等,我找个东西。” 他略显匆忙的在身边一阵翻找,最后抽出了一份文件: “呼,找到了。 这是我们与个体商户促生发展规划一同发布的扶持计划。 每个入选规划的商户可以申请五千华夏币――也就是两千五百铜子的贷款,差不多等于原阶段普通人三年的收入吧。 当然,等工厂开工后只要几个月就能赚回来了。 这份贷款为其五年,不需要任何利息,通过政...咳咳,通过审核后也不需要担保,并且期间免除店面一切的税务杂种费用。 当然了,这笔钱我们会有财务随行监管动向,确保是用在铺面开设上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