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神匠风云榜
《巨匠》在国内开始运营至今也快半年了,反响还是很不错的。 国内很多科学家或者学者,特别是那些年纪比较大,只在国内有些声望的那些人,特别钟情于《巨匠》。 那些隐藏的大牛终于现身了。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屑于用英文去发表论文,当然也有可能是外语水平一塌糊涂,不好意思出来献丑。 现在条件好了,他们把以前的那些论文翻找出来,稍稍修改了一番,重新投递到《巨匠》编辑组。 因为那些论文确实很牛逼,基本上都通过了编辑组的审核。 就算有些瑕疵的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电话互相沟通后,完美的解决。 像杂交之父袁老,就非常喜欢这样的一个平台。 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写些之前未发表的实验成果,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他把这些都交给徒弟们,让他们投递到《巨匠》,让更多的同行们能够共同展开研究。 因为有太多的论文要发表,所以在三个月前,《巨匠》已经改为半月刊了。 现如今,已经越来越多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只发表在《巨匠》期刊里,sci组织也只好把这全世界唯一纯汉语期刊列入SCI期刊目入。 而且把这本期刊的sci因子调整为最高等级。 化学领域因为有姜大邺提供的基础学科资料,很多化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把自己实验得来的结果,和材料特性以论文的形式在《巨匠》发表。 而这些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化学领域大多数算得上是诺贝尔奖级别的论文。 如果没有把《巨匠》列入sci期刊目录,反而会让世人觉得有失公允,有种族主义之嫌。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众多的高等学府的学子、教授们已经把《巨匠》视为论文投递的第一选择。 英语的重要性再一次降低,有些技术学院,甚至已经打算今年下半年取消英语必修,改为选修项。 和华夏相隔黄海的棒子国,看到纯汉语的《巨匠》科学期刊,居然能够在满世界的英文学术界中异军突起,很是不爽,心里却满是羡慕嫉妒。 他们这么伟大的国家,居然都没有一个本民族语言的科学期刊,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然后他们就集合了他们国家所有的科研力量,创办了朝鲜语的《天匠》科学期刊。 他们还生怕日本和华夏人不懂,还特意在期刊的封面上,特意用中文标注了书名。 日本人看见那些棒子的如此态势,觉得被曾经的奴隶羞辱了,不能再忍。 他们也毫不犹豫创立的纯日文科学期刊《匠神》。 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是一塌糊涂,现在完全放弃,也不觉可惜了,反而有更多精力去研究、创作。 隔壁的老毛子们,看见东亚几国如此较真,感觉好笑。 还是他们的俄语优秀啊! 他们的科学家从来没有用英语去写论文的习惯。 背地里老大却下了死命令,让那些近期已经改版的英语科学期刊,立刻改回之前的俄语状态。 高傲的法兰西公鸡们看见科学界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是不屑。 作为全球五大流氓之一,这些高傲的公鸡们认为只有他们的语言是最高贵的,其他的都是垃圾。 他们从不主动把论文投递到英文期刊里,除非有人把他们翻译过去。 他们隔壁的德意志人,见到此情此景,心中有些失落。 他们可是第三帝国的子民们,如今却是越混越回去了。 是该重新振作起来了,要让那些牛逼哄哄的家伙们跪在他们面前忏悔。 希腊作为欧洲最悠久的语言发源地,也觉得很没有面子。 要是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从棺材里爬出来,看到现在的希腊居然在用他国语言发表论文,非得又气死一回。 西班牙语作为世界八大语种之一,整个南美和拉丁美洲都在使用…… 西班牙皇室觉得应该重振航海时代的雄风…… 葡萄牙首相感觉非常憋屈,世界上至少有8个国家和地区,2亿多人用他们的语言啊! 凭啥自己这些人就要用英语…… …… 英语系的科学家们,才是超级郁闷的那一批人。 因为他们写的论文,其他国家的人能够看懂,而他们看不懂其他国家的论文。 全球科学界,再一次陷入了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日韩两国本来都还想申请“神匠”这个名字,结果却发现,在华夏已经有人提前注册了国际商标,甚至连全球十大语种都包括在内。 姜大邺早在《巨匠》面世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神匠风云录》。 直到现在,他依然还是畅销小说的作者之一。 这本书他是不打算赚钱,也不打算赚人气。 这是一本收集全球人智慧结晶的名人录,或者说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记录。 起点颇高,格局也够大。 累斯拉.马丁已经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征集他们的科学名人录,以及历史文明发展事件的记录。 姜大邺的目的,不仅希望这本书能够得到世人认可,更希望华夏民族的后世子孙们,能够认识到华夏5000年的那些古人对社会文明发展的贡献。 华夏人必须要重新树立起民族的自信心,必须要从近代几百年的奴性状态中解脱出来。 华夏自明末以来,经历过异族统治,经历过无数战争,甚至被多国联军攻破京都。 华夏民族那种屹立于全球之巅的傲骨已经被打磨的差不多了。 曾几何时,甚至还出现了摇尾乞怜的可悲状。 这已经不仅仅是耻辱,更是打断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和膝盖。 直至现代,华夏人在遇到外国人的时候,不自信表现尤其突出。 那种不自信,那种畏惧,那种羡慕,完全与唐汉时期,甚至明末时期的老百姓对待外国人的态度截然相反。 那时候的老百姓面对这些外族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是那一种纯粹血统上的高贵感。 就如现在,西方世界的白人看待有色民族一样。 那时候的华夏民族,才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 就先说是唐朝吧!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官居要职的外国人有三千多人,包括匈奴人、鲜卑人、波斯人、日本人、突厥人、高丽人、新罗人。 唐朝时外国人统一被称为“化外人”。 关于化外人违法怎么处理,唐《永徽律》中是这么写的: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在这篇法律中没有丝毫崇洋媚外的影子,对外国人没有任何的优待,外国人在大唐犯法,就必须在大唐境内受到惩罚。 现在有些女人想要落户到国外,会选择嫁一个外国老公。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唐朝的时候也有出现过,不过就是我们唐朝的人们娶外国的女子了。 因为那时候也有规定,不管外国人多有钱是绝对不允许娶唐朝女子为妻的。 大唐也一直是外国人们非常崇拜的对象,甚至还有很多人将娶到一位大唐的女子当作非常骄傲的事情。 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种族基因,另外一方面也显示了自己的权势,不过在律法面前,这一切都是很难实现的。 但是唐朝的人们却可以随意迎娶外国的女子。 这些外来的商人们有很多都是特别有钱的,因此也出台了律法,禁止他们在唐朝买卖房产田地,限制了他们在国内的壮大。 而在他们死后,原本所拥有的这些东西也必须留在唐朝国内,不允许带回。 而即使被这样子欺负,这些外国人来了之后还不愿意离开,就想呆在唐朝的国土之内。 时事变迁,由于清末的诸多政策,导致华夏的综合国力急剧降低,自唐朝延续下来的各种对外政策,形同虚设,甚至是反过来了。 新华夏建立以来,情况稍有好转,但依然不容乐观。 现在的人只知道有伽利略,却不知道2000年前的天文学家张衡,这个伟大的天才不仅仅发明了浑天仪,更是在数学和文学方面有超强的造诣。 现在的人只知道有大航海家麦哲伦,却不知道2000多年前的徐福,不知道600多年前的郑和。 现在的人只知道有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只知道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天才,却不知道2000多年前横空出世的墨子。 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 这个论点比西方更早上1000多年。 墨子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空气动力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墨子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时与公输般进行的攻防演练中,已充分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和造诣。 他曾花费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开创了世界航空新纪元。 他又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1.5吨的车子。 这已经相当于现代皮卡车的一个标准载货量。 要知道,那是2000多年之前,机械和冶炼技术是多么的落后。 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 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其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他的文学成就至今都还在我们当中传播。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要说他是第一个穿越者,姜大邺丝毫不会怀疑。 在医学史上,华夏也创造了诸多奇迹。 现代人生病了第一时间会想到西医就诊,甚至开刀动手术,他们却不知道华夏5000年的中医精华。 华夏的古代中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是国人的骄傲,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西方人不懂中医,华夏人却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 就拿病毒免疫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东方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不一样,在研究和解密病毒,甚至灭杀病毒的处理方式都有可能迥然不同。 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 在人类历史上,天花和黑死病、霍乱等瘟疫都留下了惊人的死亡数字。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 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近乎灭绝。 华夏历史上采用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由来已久。 1000多年前,唐朝的名医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 到明代以后,人痘接种法盛行起来,之后这种方法,通过旅明的传教士传入欧洲。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一种危险性更小的接种方法,他成功地给一个8岁的男孩注射了牛痘。 现在的天花疫苗也不是用人的天花病毒,而是用牛痘病毒做的,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绝大部分相同,而对人体不会致病。 华夏最早的防御免疫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启,比西医早了1000多年。 这很明显的就说明一个问题,中医从始至终都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华夏能够在5000年时间长河中,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中医功不可没。 我们再说一个简单例子,疟疾。 在古希腊时,疟疾就开始泛滥传播,在公元前1世纪,疟疾曾在罗马地区长时间流行,使得人们的身体虚弱,土地抛荒,国力衰退,最后导致罗马帝国的衰亡。 华夏殷商时代也有了疟疾流行的记载,也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 东晋葛洪的《肘后方》“治寒热疟疾诸方”收载40余首方剂,其中第二首药剂配方即青蒿,说明当时治疗疟疾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其后的中医学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疟疾的论述,收载有大量治疗疟疾的方药,如宋代的《丹溪心法》载有“截疟青蒿丸”。 华夏于1969年开始抗疟药研究。 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成功。 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2011年9月,华夏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这是华夏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屠呦呦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华夏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屠呦呦不仅提及中医药的传统,也把青蒿素的发现归功于中医药工作者的创新和努力。 就说2003年的非典病毒和2020年的新冠病毒,在国内能够短时间治愈并且控制住疫情,中医也是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中医中药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不需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轻易被西方的西医理论洗脑。 像是日本,韩国这些发达国家都是中医传承的受益国,他们都是把中医视若珍宝,更何况我们这样的起源国。 法医学的开创者并不是西方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宋慈。 西方的法医学都是从900多年前宋慈的巨著《洗冤集录》启发而来。 就是现在,许多国外的富豪和运动员,对待中医并不排斥,甚至还奉为经典。 因为许多外伤,或者内分泌失调等病症通过中医的疗养,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状态。 这样既安全又无痛苦。 可惜的是,许多国人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 其实严格的来说,西医的理论对中医的传承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至少能够让普通人能够明白为什么中医可以治病。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华夏的传统医学和西医的理论结合起来,让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中药学再度辉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