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归林剑庄
画舫二楼,散开几桌清姬雅客,皆是弹曲吟词。 周遭仿若笼上一层音雾,她盈盈绰立,与之格格不入。 阁角坐的白衣公子盯了她几瞬,便垂眸饮茶。 二人虽相隔远些,但她眼神却是极好,因而他未加掩饰的蔑意肆意散出,太过灼眼。 应织初心下一沉,微步朝他走去。 白衣公子身旁的琴娘满脸春‘意风‘情,举手投足间,真让人赏心悦目。 “我与这公子有些旧事要谈,姑娘介意先回避么?”她调整着口吻,询问落座的琴娘。 抚在弦上的玉指微微轻颤,琴娘下意识望向白衣公子,眼里含着征求之意。 白衣公子瞥了应织初一眼,微微轻嗯作声,琴娘只得扫兴点头。 她起身冲应织初行礼,便怀抱古琴失望离开。 待到琴娘身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处,白衣公子才轻叩了桌案,示意她入座。 “梁小姐的哑症居然治好了,真是恭喜了。”嘴上说着客套话,眉眼却露出可惜之色。 仿佛她能开口,是件多可惜的事。 “哑症之事,还真是多亏了姚公子呢。” 姚公子听出女子讽意,冷冷侧眸。 应织初淡若入座,替自己续了杯温茶润口。 一杯碧香秋茶滑进腹中,她才觉得心头怒意淡淡平息,慢条斯理地打量着少年。 “你便是姚庄主的儿子?还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呢。昨夜的书信,可是你托人送去戚府的?” 姚公子凝眸瞧她,心底多了嫌隙,“自然是我。梁小姐借着离国乐师的名号,在秋水阁大放异彩,又投靠戚凉争为虎作伥,引得旁人注目叹息,我想不出手都是不行。” “……呵,可真是给公子添麻烦了。”应织初心里腹诽少年,嘴上温和应对。 “在下姚瑜,乃是朗国——归林剑庄的少庄主,不是金甲城花天酒地的公子哥,梁小姐一口一个公子,在下真是听不惯,还请小姐直呼吾名讳。” 应织初细听他说完,再抬眸亦是不满,故意寻刺。 “你是想让我叫你姚瑜?啧啧,真难听的名字。” “梁小姐闺秀有方,说出这番话来,不觉得孩子气吗?”姚瑜沉着音道。 桃花眸子似盛满秋水,嘴角却噙着怒意。 应织初见此,心下微微舒畅,她故作不解,“何为孩子气?我甚少出门不太懂公子所言。不知,与初见之人失礼下药,算不算姚公子口中的孩子气呢?” “……” 应织初拂去额间碎发,扬眸轻叹,“公子既然不喜欢金甲城的花天‘酒地,何必花重金包下锦福春的画舫呢?居然还包了十日……可真是败家呢。” 姚瑜蹙眉凝她,再开口已是无奈,“素闻梁小姐风品不好,没想到果然如此。你在戚府不便出门……若不是为了引你方便前来,我何须如此费力?” “说的比唱的还要好听,莫非,你下药于我,亦是好意?” 她挑开眸光里的不悦,直直望向他。 明媚小脸挂着澄明怒意,如日光下的利剑,使人无处藏身。 姚瑜直视她的目光,坦然应之,“我此番举止,自是为了保全梁家的名声,梁小姐行事素无章法,又将名节看得太轻,但凡有丝毫行差踏错,若梁尚书泉下有知,必然唏嘘不已。” “……我梁家名声,与你姚家何干?” 她嗓音压得轻柔缓慢,嘴角似笑非笑,唯有话中锋芒分寸毕露。 远远瞧去,还误以为此二人正在话侬诗情。 姚瑜被她气笑了,疏离开口,“你我二人自小便有婚约,梁小姐不要告诉我,你根本不知此事?” “偶听家父提过一嘴,从未放在心上。难为姚公子为此状旧事东奔西跑,费尽心机。” 手中的茶杯渐渐冷却,凉意贴着她指腹。 姚瑜却未察觉女子异样,叹气道:“你我婚约乃是长辈所指,我本不该从中寻事。但,梁小姐却非我良人,恕我不能迎你进门。” 自姚瑜说出婚约之事,她心下便已了然。 眉间没太多意外,唇角却不经意抿起。 第一次见面是下哑药,第二次见面便谈退婚。 ……挺可的。 二楼的曲音从未消歇,谱出婉绵乐章,使人舒心沉醉。 应织初垂下的左手,微微攥紧。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飘絮游定。 “如此,甚好。” 半柱香后,曲意婉绵的画舫在湖岸边随意停靠。 应织初轻步下船,头未回地朝长街走去。 二楼的雅窗透过白衣身影,姚瑜那张匪夷所思的面庞,倒显得莫名古怪。 望着少女轻盈步法,心口松下的那股气总觉得不真实。 她竟然答应了?甚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难道她不知归林剑庄意味着什么吗? “她自小生在俞国,定是没听过我朗国事。归林剑庄在朗国,可谓是江湖第一势力。我父亲与她父亲又是至交,此番婚事对落难的她而言,已是上乘。可惜……她不配。” 姚瑜收回目光,眸间嫌意未消。 他少时便听亲族提起过俞国梁贞,却每次都听得他心生皱意。 十三岁时,在金甲城扬舞闻名。 十四岁时,独过外府伴舞饮宴。 真真是举止荒唐,放浪,哪有丝毫名门小姐做派。 他虽出身江湖中,亦知大家闺秀绝不该如此,因此对这门婚事,早就心生芥蒂。 此番梁家遇难,若不是父亲再三叮嘱,他才不愿舍了家族正事,长足跋涉来异国寻人。 人虽寻到了,果真未教他失望,甚至是大开眼界。 除了生了张惊叹的面容,他是真寻不到她一点好的地方。 可明明她同意退婚,为何心头却……古怪极了。 姚瑜瞥了眼桌案上女子留下的退婚书,眉目微凝。 —— 九知味 “姑娘,你去哪里了?”雪双放下筷子,惊讶喊道。 应织初随之入座,望着桌案上空的两大碗,嗓音微有缓和,“可吃饱了?” 雪双脸上浮起两片红晕,喃喃细语,“奴婢吃饱了,姑娘还没吃饭吧?” 应织初想起姚瑜那张自以为是的俊脸,耐着性子道:“饱了,我也饱了。” 她是真真气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