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舌尖杀疯,华唯来人
《舌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小刘,是一个20多岁,有点婴儿肥的姑娘。 此刻她一脸的慌张,一边喊着一边起身招呼其他人。 这大晚上的,怎么好端端的,后台数据出问题了呢。 《舌尖》第一集现在是重播。 结果收视率来了个1.3? “谢老师,谢老师,你快来看看,这数据不对啊。”小刘喊谢纹柯。 《舌尖》第一集的收视率是0.6,这大家已经很满足了。 方澈和谢纹柯也给大家放了个假,让大家早早地回家陪陪家人。 毕竟《舌尖》的拍摄是争分夺秒的,期间大家都没怎么休息。 所以此时办公室里就剩下小刘和谢纹柯两个人。 谢纹柯正在那百无聊赖地检查后面几集的内容。 被小刘一喊,他站起身来:“怎么出问题了?” …… 方澈没有在现场,他在隔壁办公室写东西。 一个叫《仙剑奇侠传》的剧本。 这次星宇那边对方澈的抹黑和狙击,着实让方澈恶心了一把。 再者说,方澈的特效公司一旦运作起来,那么仙侠领域势必是要占领的。 结果这些人居然要先占领仙侠领域? 去你的吧! 先把仙剑搞出来再说。 有人会担心,如果没有游戏打底的话,《仙剑》到底能不能火? 其实这事吧,有些多虑。 当年在地球上,《仙剑》出来的时候,其实游戏玩家是不认可的。 有的认为剧情改动太大。 有的则认为胡歌长得不好看。 所以在当时,《仙剑》是顶着游戏玩家的骂声起来的。 但终究还是起来了。 足以见得《仙剑》影视剧版的剧本足够出彩。 写的正起劲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邦邦的敲门声。 “方导,出事了!”是谢纹柯的声音。 方澈保存文件,关上电脑,打开屋门,正好看到谢纹柯那一脸的焦急:“咋啦?” “舌尖!舌尖的收视率到1.3了!” 方澈眼前一亮:“嗯?我去看看!” 然后两人很快来到舌尖的办公室,小刘正给技术部的人打电话呢:“王哥,我再跟您确认一遍,咱们的统计软件没出问题对吧?” 小刘表情中难掩的激动。 但是对面的王哥却急眼了:“哎呦我的亲姐呀!你都问了三遍了,绝对没有问题!” “如果是技术部出问题了,我王字倒过来写。” 小刘眉头一皱,我怎么感觉你这个誓言没什么说服力呢。 “去去去,别跟我这逗闷子了,数据绝对没问题!”王哥说完之后挂掉了电话。 小刘把电话放下,抬眼就看到了门口的方澈:“方导!我确认了好几遍,数据绝对没问题!” 小刘兴奋地已经开始跺脚了。 方澈看了眼数据:“那还等啥呀,把好消息告诉大家吧。” “好嘞好嘞!” 小刘很快就在一个叫“吃货小组”的舌尖工作群发了一条信息:“各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舌尖的收视率到了1.3了!” 这会儿,舌尖工作小组的其他人员有的都睡了。 有的在跟自己老婆孩子吹牛逼呢:“你看今天的舌尖了没,收视率0.6,盖了帽了我的baby!” 有的正在外面吃饭,忙活三个月了,终于放假了。 就在这时,他们各自的手机都收到了小刘的信息。 有人一边吃着饭一边打开了手机,然后扫了一眼,整个人都傻了。 “什么?舌尖的收视率1.3?”当时这人就怪叫起来。 “小刘,你可别开玩笑啊,这玩笑开不得!”有人在群里回复道。 随后方澈在群里确认了这个消息。 好家伙,整个办公室的其他人员都炸了。 刚才跟媳妇吹牛逼的赵哥,噌一下子站起身来:“卧槽!我他妈错过了什么?这是见证历史的时刻啊!” “国产纪录片收视率的纪录就这么被我们破了?”一位女同志,此时感觉特别不真实。 狠狠掐了自己一下,然后哇地哭出声来:“太难了!太难了!” “我们起来了!” 整个舌尖办公室,所有人在这两天,都顶着巨大的压力。 来自外界的质疑,来自电视台内部其他人员的质疑。 甚至今天下午收视率达到0.6的时候,电视台的其他人还不服呢:“这也没怎么着啊,毕竟是央1套的平台,又有方澈的加持,有本事下一期保持啊!” 但是现在,《舌尖》用实力告诉所有人。 老子根本就用不到下一期! 老子第一期重播就能刷新收视率! “等着,我这就去台里!” “我也来了!” “等我!” 整个办公室,13个人,全都回复了消息。 这一刻,他们空前的凝聚! 扬眉吐气! 有人甚至想哭!这两天,让别人骂惨了! 央爸给年轻的员工是提供宿舍的。 所以不到半个小时,几乎所有人都来到了办公室! “方导,我来啦!” “今晚好好庆祝一下!”有人还提着酒菜来的。 整个办公室的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很快,一张舌尖办公室所有人共同举杯的照片发到了央氏的工作群! “哎呦,怎么把这照片发到工作群了?”小刘惊呼。 照片是坐在她对面的赵哥发的。 赵哥一脸的痛快:“就要发!” 果然,不到三分钟,就有人回复了。 “这大晚上的,还吃上了?” “庆祝什么呢这是?收视率破0.6啊?” 别的办公室的人发来信息。 赵哥一撇嘴,回复道:“收视率破1.3了,拍了三个月的纪录片,庆祝一下不过分吧。” 许复利今晚还没睡,也在那水群窥屏呢。 看到舌尖办公室发的照片,眉头皱了一下。 这也太张扬了。 等看到小赵发的信息之后,许复利点了点头:“哦,原来是破1.3了……” 然后他翻了个身,准备睡觉。 突然,许复利猛地张开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 “收视率破1.3?重播?” 吓吓了他媳妇一跳:“怎么了?地震了?” 许复利呆呆地看着手机,喃喃自语道:“是要地震了,这些整个纪录片行业都要地震了。” 他心脏扑通扑通地狂跳。 从床上下来,许复利彻底睡不着了,在那来回踱步,嘴里不时发出惊叹:“怎么这么牛呢?” 许复利都是这样,就别说电视台的其他人了! 都震傻了好吗! 再想想自己前几天说的话,脸上那叫一个疼! “这玩意收视率也能破1.3?” …… 此时,在全国各地,在很多个小小的出租屋里,在很多大学生宿舍里。 大家因为网上的争论和别人的推荐打开了《舌尖》。 只是看了半个小时。 肚子就不愿意了。 一位女生看着电视上的炸藕夹,想象着这玩意咬在嘴里,牙齿切断最外面带着焦脆的面糊,紧接着是藕片脆嫩的口感。 伴随着咯吃咯吃的声音,藕夹里的rou馅汁水四溢。 然后顶不住了。 “上了一天的班了,享受享受怎么了!”女生一咬牙,打开了饿了吗外卖。 余光一扫,正好看到电视屏幕上最下角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 二维码中间是饿了吗的图标。 “扫码有惊喜……” 然后她拿出手机咔嚓一扫,领了个红包,点外卖去了。 “藕夹藕夹……”她嘴里念叨着,手指搜索着。 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取到了心心念念的藕夹外卖。 于时,他把央氏的网站又点开了,就着回放又看了一遍。 “真香!” 在大学宿舍。 四五个人看完了电视直接顶不住了。 “叫外卖!叫外卖!” “分工合作,每个人各下一个饿了吗,都把新手红包给我用上!” 六个下载量。 单就这一个宿舍,就给《舌尖》节目组带来了将近一百元的收入。 好家伙,全国各地的观众各种点外卖。 饿了吗的外卖员都懵了。 有的小区一趟能送十几个订单。 “这是咋回事啊!”外卖小哥累的满头大汗。 “今天晚上加餐的人怎么这么多呢?” 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蓝骑士呼啸而过,彼此之间,甚至顾不上打招呼! 都累坏了。 饿了吗宣传部的陈总,这会儿正睡觉呢,突然手下一个电话惊醒。 “陈总,你真是神了,赞助《舌尖上的华夏》这种cao作,也就您能想得出来!” 陈总一听,赞助舌尖? 对,是有这事。 然后他问道:“涨了多少下载量?” 对面的手下想了想:“就在过去的一个小时,注册量涨了160万!” 陈总:“多少???” 一个小时160万? 一个小时? 陈总到挂掉电话,人都是傻的。 他呆呆地看着窗外,窗外的路上还能看到呼啸而过的蓝骑士。 “原来我这么牛逼呢?” …… 而有的观众,看完了视频之后,没有点外卖,就想吃视频里的笋子。 于是毫不犹豫地上了天猫,然后搜索冬笋。 出来之后第一个店铺就写着:“舌尖同款冬笋”。 这店是周奇用蝉基金开的。 订单一单接着一单。 雪花一样的落下。 从十点半到十二点,周奇的这个店铺,订单量是14万! 销售额376万! 夸张吗? 一点都不夸张。 在地球上,《舌尖1》播出之后的五天里,有620万人访问过淘宝、天猫等网站,搜索和节目相关的食材、零食。 舌尖2播出的时候,天猫开辟了专门的舌尖专栏,五天之内,成交订单960万个。 这就是舌尖的威力。 第二天,一大早,网络上的热度就爆炸了。 有不少人去了方澈的微博下面。 “方澈呀,你可做个人吧,太恶毒了我去,晚上十点半播舌尖?你居心何在啊!所以下一集赶紧播吧。我指着这玩意下饭呢!” “顶不住,顶不住,我发誓,再也不看舌尖了,昨天晚上点了两次外卖。” “你吃的啥?” “麻辣烫,加的藕片嘛!” “就不怕上火?” “我还点了一瓶正宗好凉茶。” “哈哈哈,俺也一样!” 方澈的微博下面,一片吐槽的声音。 都是昨天晚上多吃了东西,然后有罪恶感的朋友们找方澈算账的。 “本来刚打算开始减肥,结果你就出了个这节目。真有你的。” 有人调侃道:“方澈:减肥事业的绊脚石!” 嘿,趁着早上没有多少人上网这个档口,这个话题还上了热搜了。 紧随其后,不少健身房的人开始留言。 “看完舌尖吃得多?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方澈,真·健身房战略合作伙伴。” 有人刚刚醒来,上网一看:“舌尖这么火吗?” 就在这时,央爸的微博也发动态了。 “昨晚十点35分,《舌尖上的华夏》第一集重播,收视率1.37,刷新国产纪录片收视纪录!” 好家伙,这微博一发出来,网友们可是看呆了。 “重播刷新收视纪录?” “1.37?” “牛逼!原来不止一个人跟我一样看这玩意下饭啊!” “卧槽!” 短短的一条微博,把纪录片行业的人都给震了。 “纪录片的收视纪录被破了?” “春秋的纪录被破了?” “舌尖到底哪里好啊?看看去!” 而很多纪录片行业的人看完了舌尖之后,不说话了。 “这片子,有可能开创纪录片的新时代!” 娱乐圈的人也傻了呀。 “纪录片能有这种收视率?” 昨天黑方澈的水军头子开始骂街了:“我他妈的就不该接这个活!” 娱乐,赵伟都快哭了:“你说我没事,我惹方澈干什么呀我!” 辽宁大学。 一个叫马驰的艺术学的教授,今天早上一上班就召集了自己门下的所有研究生开了个会。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个叫舌尖的纪录片,推荐你们看一下去。或许这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选题!”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舌尖》到底好在哪? 普通观众看这节目,只感觉看的特别舒服,旁白说的话大家爱听。 里面的食物大家也爱看。 但是具体是为什么,还真说不上来。 但是昨天晚上马教授看完之后,就惊了。 因为《舌尖》的叙事结构很新奇! 文案也很有内容。 有人夸舌尖,就只夸这是高清摄像机拍摄的,但是具体高清摄像机拍摄下的舌尖好在哪,也说不清楚。 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高清摄像机拍摄,早就不是什么卖点了。 《舌尖》真正强的是叙事结构和文案。 强到可以用来做研究的地步。 是不是又觉得夸张了? 这么说吧,在地球上,《舌尖》第一季播出之后,从2012年到2015年,知网上以舌尖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有1600篇,学位论文20多篇。 其中大部分是研究舌尖的叙事结构和文案。 马老师师门的孩子们听到老师的话都惊了。 我昨天光顾着看舌尖下饭了,原来这里面另有洞天? “老师您也看舌尖了?” “舌尖里面还有课题?” 马驰笑了笑:“看就是了,从今天开始,观看舌尖是作业,每天看完之后,大家开会讨论。” …… 8月8号,舌尖不播出。 有的人,吃饭都不自在了。 终于等到了8月9号。 这一天,播出的是《主食的故事》。 “来了来了,憋了一天了!就等这这个下饭呢!”有人早早地端着饭坐在了电脑前。 马驰教授的学生,也组织起来,一起观看《舌尖》。 而有的人,则是闻名而来。 “传说中最下饭的节目到底是啥呀,我康康!” 其结果就是,《舌尖》第二期,开画0.97! 超了第一期一半。 《舌尖》第二期,一开始,就是大场面调度下的陕北高原的麦田,让人震撼。 然后是黄馍、烤馕、米粉、rou夹馍…… 观众们看的那叫一个开心。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的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在原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期,里面在介绍陕西美食的时候涌到了黑撒的一首叫《陕西美食》的一首歌。 这个世界没有这首歌,因为方澈还没来得及抄,所以他用《西安人的歌》里面的“西安人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给替代了。 所以如果你的话,里面的主角抄了《舌尖》,但是没提这个bug,那大概是作者压根没仔细看。 反观视频,一个小小地歌曲的替代,让观众们会心地一笑。 谁都知道,这是方澈的歌,用到这里,还挺应景。 “哈哈哈,方澈倒是不亏待自己,还给自己打歌呢。” 陕西人看到视频里的各种面食,油然而生一种骄傲:“咱陕西,好吃的多着倪!” 山西人不愿意了:“我大山西就这么没有牌面?” 如果你仔细看过舌尖,就会发现,舌尖第一集的内容,其实是出奇出新,大山里的松茸、大东北的捕鱼,池塘里的挖藕人。 这些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都是新奇的。 这些内容放在第一集,为的就是吸引人。 但是从第二集开始,就不再是这样了。 这里面介绍的主食,有米、有面、有粉,涉及到各个区域,一下子就能让全国各地的观众有代入感。 有人看到里面的黄馍馍顿时就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然后指着电视跟自己女朋友说:“我小的时候,可爱吃这个了,可甜。” 这个甜,是香甜的甜。 女朋友跟着流口水:“看着就好吃。” 《舌尖》里的人文关怀,在第二集开始爆发。 如果你仔细观看,你就会发现,舌尖第二集里面的主食,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做! 尤其是在第二集的第40分钟,讲述做年糕的情节。 老两口守着老家,为孩子们做年糕。 “孩子们都长大了,家里做年糕的次数越来越少……” 视频里的年糕,混合着艾草的香气,让人看着食欲大增。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段看来却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画面里,一家人终于吃上了老人做的年糕,外孙女宁宁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画外音传来:“等宁宁长大,或许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是这种柔韧劲道的口感,承载着家庭的味道,或许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 这段话其实很有内涵。 华夏的发展是快速的,但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空心化的情况也在出现。 孩子们都外出打拼了。 老人们守着旧时的屋檐、守着过往的习俗,盼的就是孩子们能回来一趟。 岁岁年年,都是如此。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忆。 当你上大学,或者是工作,在外面打拼了许久。 吃遍了外面的美食,有一天回到家中,奶奶拿出一块你早就不爱吃的桃酥,宝贝似的拿到你面前:“吃啊,我给你留的,你小的时候最爱吃这个……” 那一刻,有些恍惚吧? 老人们固守着过去的记忆,记着你小的时候爱吃的一切。 或许是也曾经想过,希望能回到你小的时候,天天黏在他身边的时光吧。 …… 京城,一个小小地出租屋里。 电脑前,有人看着视频里打年糕的老人,不由得响起了自己儿时。 那时候自己也是天天缠着奶奶给自己做这个吃。 但是现在…… 好几年没回家了,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 “哎……”这人眼眶湿润了起来。 这才是舌尖的魅力。 绝不仅仅是一个高清摄像机能够概括的,也不仅仅是描述了美食的精彩。 如果是那样,舌尖没资格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舌尖的本意是通过美食,通过食物,唤起人们的乡愁,唤起人们对家的记忆。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月无情人有情。 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家,家中都有一种深深的牵挂。 第二集看完之后,大家还是馋,还是饿。 还是会点外卖。 但是这一次,吃的是自己儿时的记忆。 看着看着,第二集就要结束了。 终于,第二集结束了。 有人看完之后,抽了抽鼻子。 然后登上豆瓣网,修改了自己对《舌尖》的评分。 原本这人给的分数是8分。 现在他给了十分。 “很好的一部片子,最难忘的味道是小时候的味道,最深的思念叫乡愁……” 有人冲到了微博上。 “舌尖第二集比第一集好看多了!” “牛逼!” “这文案,神了!” 辽宁大学的几位硕士研究生,终于感受到了老师所说的《舌尖》的牛逼之处。 结构上,巧妙穿插故事,设置悬念,甚至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 内容上,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文案。 “绝了,真是绝!” 晚上十点半。 舌尖第二集重播,收视率1.8! 好家伙,看来很多人,是真的爱在晚上找虐啊! 结果这一集看完之后,有人含着泪给家里的老人发了一条信息:“妈,想吃你做的黄馍馍了。” 他老妈还没睡。 看了之后,先是惊异:“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好多年不做了。” 过了几秒钟,mama又回到:“妈明天就去买材料,什么时候回家?” 屏幕这边的儿子,哭的稀里哗啦。 这天晚上,“看完舌尖想家了”,这个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 第二集播出之后,饿了吗的下载量新增241万! 关于《舌尖》的讨论已经不再是一个纪录片的讨论了。 《舌尖》变成了一个全民性的事情。 “妈,你看那个舌尖,可好看了。” “不仅仅是下饭哦。” 卖鱼头泡饼的旺顺阁连夜制作了一个招牌:“舌尖上的华夏推荐美食!” 舌尖,到处都在谈舌尖。 8月10号,全民日报那里直接把电话打到了许复利那里:“能否提前看一下后面几集的内容?” 8月11号,全民日报头条发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这一天,舌尖第三期播出,收视率是2.78! 这个时段没有任何的王牌综艺,也没有任何的剧王。 《舌尖》居然以一个美食纪录片的身份,登顶了收视率第一! 许复利见到方澈恨不得亲他一口。 “小澈!以后一定要和咱们多合作啊!” 娱乐圈的人都麻了。 “纪录片能有这种收视率?” “这到底是什么怪胎啊这人!” 而自从舌尖开播以来,热搜从未断过。 《青春有你在》各种炒作,生生没拿过一个第一。 星宇那边的人都疯了。 “怎么什么东西都能让他玩出花来!” “难道这个方澈就压不住吗?” 压不住,因为11号这天。 方澈这边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方导,还能加广告位吗?” “方导,您这边能否给加个赞助?” 只有正宗好凉茶的林代表心惊胆战:“这才第二集啊,收视率就破2了,难道我又要输一个亿?” 是不是一个亿不知道。 舌尖第二期播完的第二天,林代表接到了总部的电话。 “赞助舌尖这事,干的漂亮!” 然后人升宣传部总经理了! 据说是正宗好凉茶的销量涨了12%。 林代表都傻了。 难道这就是赌狗的胜利? 8月12号,陇右出版社联系了方澈:“方导,有没有可能出一本舌尖相关的书呢?” 方澈人都傻了:“出书?” “对!文案 菜谱都行啊!” 方澈想了想:“知道了,等我消息啊。” 在地球上,《舌尖》第一季播出之后,还真的出过一本叫《舌尖上的中国》的书,上线之后卖了80万册。 方澈立即招呼谢纹柯:“谢导,我这几天忙着,《山海情》的拍摄就剩最后一点内容了,我必须得去盯,你处理一下这个《舌尖上的华夏》出书的事情啊。” “知道了。” 完事方澈就回宁夏了。 9月13日,舌尖第四集。收视率3.10! 9月15日,第五集,收视率3.24! 全民讨论! 百度外卖,宣传部总经理人都傻了。 他听说在过去的十天里,饿了吗的下载量增长了800多万。 周奇不停地给方澈打电话:“澈哥,咱明明是做慈善,但是好像……还赚了不少……” 刚刚拍完山海情的方澈:“啊???” 在这一天,李树敏那边的陇右出版社开启了《舌尖上的华夏》同名书籍的预售。 网友们这玩意都懵了。 “什么?舌尖还出书了?” “就那文案,绝逼值一本书啊。”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有人开始在微博上背诵起舌尖的文案来了。 其结果就是,这本书开启预售当天,预售销量47万册。 文坛的人都懵了。 书,还能这么卖? 9月17日,方澈这边彻底结束了山海情一阶段的拍摄。 而这个时候许复利来电话了。 “小澈,来精彩一趟呗。” “许老师,有事情?” 许复利激动地说道:“第一个事情,是《舌尖》准备出海,所以你得来盯一下出海前的制作。” “第二个事情呢?” 许复利想了想:“第二个事情比较小,是华为的一个经理,说要找你谈合作。找到节目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