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欲与天公试比高(一)
,崇祯大明 山海关出现双龙的消息,卢象升不但有所听闻,还知道是从谁的嘴里传出来的。 据说看到的人很多。 有人相信,自然也就有人不信。 卢象升就是不相信的人,其中之一,在道院的不断解密之下,许多看起来神乎其神的手段,也就不再是秘密。 自那之后他就发现,自己从懂事开始的那些年,四处求神拜佛,都觉得是个白痴,被人骗了,还觉得人家说得好。 后来见到皇上开始清理各个寺院和道院。 翻出来的一些事情,那是触目惊心啊。 不得不说,这些不事生产,只靠着一张嘴忽悠的人,做出来的事情,可真的是没有底线。 坑蒙拐骗都是轻的。 还有抢掠周围的穷人的现象。 占据的土地很多,相应的,让破家的人家也跟着增多,得了利益的人,自然是不允许这样的穷人家,败坏寺庙的名声。 用出来的手段,也就更加极端了。 然而,这一次再次从苏广口中,听到山海关双龙的事件,心里又不得不去在意。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皇太极都已经死了,再死一个林丹汗,也不是说不过去。 就是整件事的巧合,也太多了一些。 “看来有人想要弄出点事情,还记得三国中,孙权这个人吗?” 苏广仰头看着远处的天空,《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可都是看过很多遍的。 其中孙权就是因为藏了传国玉玺,发毒誓说没拿,要不然乱箭穿心,可后来还真的就应了这一句誓言。 “知道,你想说的是,有人发怎样的誓言,就会有人前去给出一个结果?” 卢象升的眉头一挑。 他是看过这一段的,当时的大汉,虽然有了衰败的气象,可到底是虎死威犹在,一心向着大汉的人还是不少的。 而且都知道孙权拿了传国玉玺,自然就会有人给他一个教训,让他明白,誓言不是乱发的。 这一次是山海关双龙,既然已经死了一个皇太极。 那么再有人想办法弄死一个丧家之犬一样的林丹汗,想来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价钱给的够高。 就是那些蒙古人,也会因为惧怕大明,从而出手断了林丹汗的小命。 这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好处。 许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出手,自然就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去办。 而且会是那种很贴合某些‘祥瑞’结果。 “这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测,或许卢将军,在那个方向多派出一点斥候,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消息传来。” 苏广也不是很确定。 猜测吗,万一对了呢? 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就当做是一场演习,也不算是在浪费国家的军费。 卢象升站起身来,来回的走动了几下,心中很快就有了决断,往西边修路,他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了。 准备的也够多了。 也是时候露出嘴里的獠牙了,他的弟弟卢象晋组织起来的商队,可是被土默特给折腾的够呛。 虽然没有人员死亡。 可最后获得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其中大部分的消耗,可都是损失在了路上。 时间周期长,若是不是许多人,都看到了往后的巨大利益,怕是早就各奔东西了,那还会有现在这样的商业联盟。 “我这就回去,让西边的斥候们仔细的在搜查一遍,实在不行,也可以出兵攻打那些小部落,抓几个知道林丹汗的人,好好的审问一下。” 卢象升一直以来,都在静静的准备着。 在之前,大明可不敢四面树敌,内部天灾人祸不断,外部还有建奴虎视眈眈,可现在,内忧外患,几乎都没有了。 也就是粮食储备,因为连年的征战和救灾,根本就没有存储下来多少。 要不然的话,他那需要现在这样的小心翼翼。 怕是在西宁那一边,绝对会建立起和辽东一样的奴隶买卖。 大明需要这样的人来建设。 在见识到这种奴隶的好处,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惦记着呢。 也就李过的那个方向,暂时弄回来的人口,还算足够多。 若不然,卢象升怕是都没有多少把握,自己的雍州到现在,还是风平浪静。 苏广目送卢象升离开,心中也是若有所思,别看他刚才的一番分析,头头是道,也不过是说到了卢象升的心里。 要不然,人家那会轻易的相信。 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点的借口。 他相信。 这一次雍州的边上,也会像辽东一样,成为一个可以长时间,刷军功的地方。 是的。 就是刷军功。 现在打仗,除了有人水土不服,有个头疼脑热的症状,还真就很少有因为战斗而死人的。 敌人依旧很强大。 可大明的士兵也跟着强大了起来,还是那种超越了一个时代的强大。 那还不是大人打小孩。 简单的不得了?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每一个士兵都在盼望着打仗,若不是卢象升的手段真的很厉害,怕是压不住手下的那些将官。 别的地方,都在升官发财。 就只有雍州,仿佛被人给遗忘了似得,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局面。 就是连赈灾,还有清理其他地方蛀虫的任务,都没有捞到一件。 崇祯七年。 甲戌年。 在原本的历史古迹中,二月初五,农民军攻陷兴山,杀知县刘定国。十五日,下瞿塘。二月二十一日,又攻下夔州府、大宁,围攻太平。 由于土司秦良玉率军阻断了农民军前进的道路,崇祯七年三月,入川之老回回等数营义军又自阳平关入秦州,复返陕西。 同时,建奴皇太极定丧祭焚衣及殉葬例。自贝勒以下,牛录额真以上,凡有丧丧者许焚冬衣、春秋衣、夏秋衣一套,不足此数者听之,如旧衣不足,毋得新制充数。若逾定数及无旧衣而新制以焚化者,被人告发、俱坐应得之罪。夫死其妻许殉,仍行旌表,若妻不殉而强逼侍妾殉者,其妻论死。其违律自殉者,弃其尸,仍令其家赔妇人一口入官。 然而,这一切,都早没有了。 农民军早就在很多年前,就被消灭的一干二净,到现在,要是还有人提起造反这种事情,怕是都会有人看疯子一样的看着。 或许更有激进的人,还会押送去官府,反正送到工程队,给免费干活,一点问题都没有。 疯子也是劳动力。 简单的事情,还是做得来的。 而建奴就更惨了,守着最后的一亩三分地,说是在防守,实际上不过是在胆战心惊的等着,大明最后对他们的判决。 什么时候,大明的朝堂觉得,建奴不需要存在了。 那么瞬间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就像曾经存在过的匈奴这些民族一样。 也就是在这一年,荷兰人卡瓦略回到了汉斯·普特曼斯船上,汇报了所有关于大明的所见所闻。 最后更是受到了重视,觉得立刻和大明建交,才是最符合荷兰利益的正确决定。 为此汉斯·普特曼斯还亲自到了香山县,面见了南居益和留在香山县的黄得功等人,做了最诚挚的沟通。 就是怕大明的朝廷,忽然觉得他们荷兰人诚意不够,派出了战船,巡视海防。 另一边的其他地方,清理蛀虫的任务,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 缺少人才,就速度慢一点,反正迟早也能够清理完毕的。 于此同时。 雍州的卢象升,也开始加大了对西边派兵的行动。 一连憋屈了好多年,都在看着往日的兄弟们,一个个的不断发财,不断的升官,眼红的嗷嗷叫。 这一次仿佛放虎归山一样。 西边的那一片,看起来广阔的地方,瞬间就仿佛被一圈蚂蚁爬过去了一样,什么都没有剩下来。 一些不服从大明管的部落,也都很快的成了大明奴隶清单上的最佳人选。 也正是这一年,大明的第一辆机械列车,已经开始投入了使用。 经过来再三修改。 机械动力的核心再次缩小,使用的寿命,也再次增加。 “这次出行可还顺利?” 崇祯站在京师城外的站台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列列车。 已经试着运行很多次了,也就是这一次,没有发生任何的故障,不得不说,大明的科技水平,有了再次的提高。 而且让他最高兴的就是,其中的年轻人多了。 他是真的怕,要是以后老一辈的人都走了,往后的人好撑不撑得起越发重要的道院研究。 “顺利,顺利,臣在有生之年,能够设计出这样的一样机械列车,就是立刻死了,也是心甘情愿。” 徐光启胡子拉碴,满脸兴奋的说道。 人的一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就,在以前,徐光启以为自己的成就就是做官,然而现在,他觉得没有比造出这样的大家伙,更加能够流芳百世了。 “可别,道院现在还需要你这样的人,说死还是太早。” 崇祯连忙打住。 他找到一个懂行的人,还是水平很高的懂行人,可不容易。 “口误,口误,臣也就是心情太激动了一些。” 徐光启哈哈一笑。 在崇祯的面前,他真的没有必要装的很是拘谨,而且以他对皇上的了解,皇上也不重视这个。 只看你有没有弄出新的成果。 “对了装到船上,需要多久能更成功?” 列车的轨道修建,崇祯已经很尽力了,然而效果不是很理想,既然陆地上走不通,那就从海上行走。 “这个···那个···得要一点时间来研究。” 徐光启一阵尴尬,一开始他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膛,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定能成,可最后发现自己想多了。 动力是一回事。 可要想把动力利用起来,真的很复杂。 而且还要保证,这种动力能够走出去,还能够走回来,要是最后坏了,停留在了海上,那可是很危险的。 崇祯不用仔细的去思索,就明白徐光启遇到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