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归来(一)
崇祯大明第六百六十三章归来风起于青萍之末。 从王士琇的堕落,也就可以看出,整个的大明,少了士大夫这个阶层,也还有另一个官僚阶层。 只是崇祯在的时候,这些人都不敢抬头而已。 又或者是,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根本就不敢表露出来。 毕竟,崇祯可是连续换了整个朝堂的猛人。 谁在这样的皇帝首手下做事不怕? 可朱慈烺就不同了,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做的确实不错,可在后来,也改变了许多东西。 虽然改动的很少。 却比较神奇的,全部改在了另外一条和大明此时的体系,相反的路子上。 就像是当年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所有律法条例,到了他儿子的时候,已经几乎废除了大半。 不然哪会有后来的永乐大帝。 而更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则是,永乐大帝弄出来的战略部署,却又被自己的儿子改的面目全非。 然后也就有了建奴的飞速壮大。 只能说,即便是老子再厉害,儿子若是不咋地的话,被人给忽悠瘸了。 也一样会输得一干二净。 现在崇祯让大明走向了盛世,可眼看着聪明的朱慈烺,就又要走上败家的路子,还觉得自己干的不错。 作为臣子的老人们,自然很快就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 都是在宦海沉浮的人精,立刻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朱慈烺,做出了更多的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大明的大使馆内。 王士琇看着走出门的杨勋和崔唐他们,脸色铁青。 王士琇的声音,阴冷,狠厉。 做过锦衣卫的人,心中总会或多或少的有点阴寒。 此刻忽然恢复了本性。 又是天高皇帝远,这里也是他最大,难免刚愎自用了些。 此刻说出来的话,就像是他觉得,大明真的可以为了他因为无理要求丢失的颜面,来出兵一样。 和他说话的这人,一直都是跟随他的人。 清楚的知道,当年若不是因为和王冲起了冲突,然后远走他乡,从而错过的锦衣卫指挥使的选拔。 那会只是一个大使馆的馆主。 以权谋私,他王士琇也是可以玩一玩的。 只是要小心一下停靠在荷兰港口的大明舰队。 就算他是大使馆的馆主,在运用战舰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 毕竟,以文统武在现在的大明,已经被废除了好几十年了。 这些年,他在荷兰回想过去,虽然说有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可现在不知为何,却是越想越气。 特别是对王冲的感受。 人家过得越好,他就越不自在。 上一次他知道了杨国和大顺的消息,大惊失色的立刻回报大明京师,说的还很严重,不过是想要借着大明新皇的手,好好的敲打一下离着大明很近的文莱。 已经走出门的杨勋和崔唐,可不知道王士琇居然会疯狂的给大明传递一些错误的消息。 「这位王大人 ,和传说中的王大人似乎不太一样,你有没有觉得?」 在回去的途中,杨勋若有所思的对崔唐问道。 他们生的迟了一点,在刚刚懂事的时候,王士琇就已经出走大明,来到了荷兰。 而且一去就是差不多一辈子。 荷兰外面停靠的战舰,每隔五年还会乱翻的换一次。 只有这个大使馆的大使,从来都没有变过,实际上,按照一些规定,王士琇是应该在很早之前,就回到大明的。 可不知为何,在朱慈烺登基之后。 就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王士琇想以权力来支配两人为他做事,可两人未尝不是在用另外的一种示弱的方式,在试探着王士琇。 其结果让他们两人心头沉重。 或许这一次大明战舰开过来的时候,其中就有此人在搞鬼。 只是暂时想不明白,此人到底图什么? 一次得罪两位皇子。 即便是杨国和大顺没了,他王士琇就能够过得如意 怕是连京师的新皇朱慈烺,也会对此人忌惮一二,找个借口给灭了吧。 贪赃枉法的罪名,在大明可是很重的。 全家老小都要去工程队。 两人各自交流了一下经验,就回到了自己的大使馆中。 ** 转眼之间。 就到了八月初。 原本的历史上,这一次荷兰和英国的决战,因为英国在加巴德沙洲海战击败荷兰后,荷兰完全失去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其海岸受到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造成了荷兰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使得荷兰的实力大幅度的缩减。 可有了外部的支援。 荷兰人勉强的补充了差不多四十艘战舰。 就在八月初这一天,马顿·特罗普再次率领着一百多艘荷兰军舰出战,试图打破英国海军的封锁。 八月十日,他与英将乔治·蒙克在斯赫威宁根海面交战。 然而,这一次运气并没有在荷兰人这一边。 战斗刚开始,特罗普就不幸阵亡,大部分的战斗是在对荷兰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损失了十一艘军舰之后,荷兰人艰难的返回港。 当然,由于荷兰人使用了杨国和大顺卖出去的战船。 英国人也好不到哪去,由于有三十五艘遭重创,所以蒙克不得不解除了对荷兰的全面封锁。 荷兰人付出了一名海军将领死亡的代价。 总算是拿到了通行海上的权利,也不知道是亏了还是赚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 两个国家依然宣布了自己是胜利的一方。 英国是因为他们的战术和战舰的优势,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荷兰则是因为战略上解除了英国对荷兰本土的封锁。 不过,在海战后荷兰内部依然有很多人希望击败英国,但名将特罗普战死给荷兰心理上造成严重打击。 受到影响最大的则是奥兰治派失去了政治影响力,且大议长约翰·德·维特愿意向克伦威尔提供正式签订的条约保证,即同意威廉三世永远不会成为荷兰执政。 和平谈判正式开始,最终双方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 当然这其中,损失最 大的也有王士琇。 在荷兰的经济,陷入一片迷茫中的时候,他手上的资产有多么的优秀,最后的损失就有多么的大。 最后只能忍痛割rou。 用一个无法想象的最低价格,出售给了荷兰政府。 就这,若不是看在大明强势的面子上,王士琇还真就卖不出去。 与此同时。 赚钱的就只有杨国和大顺了。 若不是王士琇派人暗中宣传了一点,大明即将要攻打这两个国家的话,这两个内部局势安稳的国家,怕是会迎来一波移民的热潮。 以此来填补,两个国家人口不足的窘况。 大顺。 长安城中。 高桂英和柳如是散步在街道上。 自从崇祯离开了这里,高桂英就不再亲自做菜了,也不再去往天鹅湖去看风景,去钓鱼了。 似乎从那一天开始。 她就有一次成为了高岩害怕的源头。 远远的,高岩带着人走了过来,脸上的不情愿,让他心中暗暗叫苦。 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是多么的希望那个他不喜欢的父亲,一直停留在城内。 这样的话,他就会轻松许多。 别人是知子莫若父。 到了高岩这里则是知子莫若母。 高岩的任何一个微小的改变,就能够被高桂英迅速的看出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 高岩连连摆头。 很显然,高桂英不吃他这一套。 周围来往的行人,看到这一幅场景,似乎又一次回到了很早之前。 那时的高桂英,就是这么训斥自己的儿子的。 在好周围的行人,识趣的散去之后。 高岩才呐呐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和别的国家打仗,他高岩没有输过,可面对大明他真的没有半点底气。 提前做好安排,才是他觉得最应当做的一种防范措施。 反正手中有钱,去那个国家都一样。 只要是不惧怕大明的就成。 高桂英面色一黑。 还没有大明的舰队过来,自己的儿子就要放弃这里。 未战先怯,才是兵家大忌。 高桂英有这个底气。 就是朱慈烺再疯狂,他也不敢真的做下诛灭他们全家的事情。 而且这里离大明那么远,到时候,谁胜谁负还真就不一定。 她可不认为,经营了这么久的大顺,连抵抗一下的实力都做不到。 之前送行崇祯离开,高岩心中就很不爽。 只能说,一个人看另一个人不爽的时候。 那么那个人做什么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