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是蠢,就是坏
书迷正在阅读:死亡赔偿金、我在全职法师世界想要稳健发育、成为病弱女修后、冲喜娘子会种田、霍格沃茨之神秘归来、不尽江山、关于我死后成为红衣这档事、横推从养生拳大成开始、全世界都不相信我是导演、美剧里的大亨
长安。 朝堂上,关于突厥举族内迁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李世民不知该如何选择。 内迁,是自汉以来一项招揽草原势力的政策,优缺点同样明显。 首先是土地问题。 要安置突厥人,土地从哪里来?唯有让土地上的原主人搬迁。 这对于土地的原主人很不公,但在朝堂上,对于他们没有多余的怜悯,只要不死即可,一切是为了大唐。 至于说隐患,哈哈,只要完成内迁就能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至于以后,谁顾得了? 难怪上说“rou食者鄙”。 其次,内迁之后,这些游牧民族会不会安分下来,会不会给大唐的安全带来隐患。 当年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何尝不是因为自汉以来,内迁胡人过多,以至于晋时汉人自相残杀过度,胡人趁势而起? 李世民自信能把突厥人摁得死死的,可后世子孙呢? 朝堂上,支持与反对者成了两个阵营,但终究支持内迁的意见占了上风。 “王端正呢?”李世民突然发觉,某个善搅者的身影没有出现啊! 百官之首的房玄龄出班:“王少卿与将作少监阎立本去了司农寺,说是要试试新犁。” 这个不务正业的!犁与他鸿胪寺何干! “主要是这犁为王少卿设计,所以阎立本一定要拉他去看看效果。” 房玄龄的话让李世民噎了一下。 好吧,还真有他的事。 更何况,阎立本这个人,建造、绘画都出类拔萃,脾气也出类拔萃,惹恼了他,皇帝又如何?说不画就是不画,你总不能因此砍了人家脑袋吧? “去看看。” 李世民发话,高力士安排仪仗,群臣无奈地对视一眼,只能准备骑马随行了。 这个时代,坐轿子是会被人耻笑的,除非你有高士廉、萧瑀这等岁数。 但是,连高士廉、萧瑀都在骑马,谁还能有怨言? 司农寺的土地极多,牛马人力自然不缺,王彪兴致勃勃的摆弄曲辕犁,让掌固把一头牛牵来,套上犁。 一声吆喝,牛缓缓前行,犁头入土,轻轻松松划开坚实的土地,那牛看上去也颇为轻松。 “兄长厉害!” 纵然平日不喜与人攀谈,王彪还是笑出了声,对王恶大为赞叹。 王恶蹲到犁印后面,刨开一块印子,伸手丈量犁印的深浅。 直辕犁的耕田深度,大约只有一掌的五至七成,属于浅耕; 直辕犁的深度,大约能到一掌的七至九成,属于深耕。 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着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一是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二是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三是建立良好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四是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 “试试转弯。”王恶满意地拍手,对王彪喊道。 “好嘞!”王彪让掌固牵牛转向,把握犁辕调整了一下角度,曲辕犁轻松的转了过来。 “兄长,成咧!” 王彪的脸上绽放出一丝笑意。 有这犁,庄民们日后要轻省得多。 阎立本对王恶拱手:“王端正制出此犁,功德无量!” 哈?这犁不是你制的?额只是画了画图纸。 大队人马的到来让王恶有点懵。 额们就是试个犁而已,又不是干甚坏事,至于吗? 群臣出现,皇帝出现,这阵势有点大啊! “臣阎立本恭迎陛下。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蓝田伯王恶研制出新犁,比原先的直辕犁轻便,转向方便,耕种层要深许多,大唐兴旺在即!”阎立本躬身拱手,不顾衣袍上的泥土。 对阎立本来说,能够参与此事就足够了,完全不用揽这名声,阎氏兄弟真要升官,需要这功劳么?不需要。 更何况,阎立本是个骄傲的人。 李世民道声免礼,自顾自的走到曲辕犁旁边,从王彪手中接过犁。 作为农耕社会的皇帝,虽然不可能是经常劳作,但每年春时会亲至藉田扶犁亲耕,对耕田的活计,虽说不是很纯熟,至少不至于完全陌生。 就有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 帝王躬耕,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主要是对天下子民劝耕。 但再象征,你也得略懂。 李世民恰恰在略懂的行列里头。 犁头嵌入土地,掌固牵牛前行,尉迟恭在旁边护驾,李世民扶犁前行。 往常的直辕犁笨重,一头牛拉着吃力,而今同样是一头牛,轻轻松松的样子,让人颇为惊奇,扶辕的李世民更能直观地感觉到,即便是自己也省了不少力。 “可以转弯。”阎立本骄傲地提醒皇帝。 会不会翻哦? 李世民小心地转向,却发现流畅之极,以自己二把刀的耕田技能就可以轻松驾驭。 止住耕牛,放下曲辕犁,李世民脸上浮现出满满的笑容:“二位爱卿劳苦功高,此犁可有名字?” 王恶刚想张嘴告知曲辕犁的名目,阎立本抢先回话:“回陛下,研制时日甚短,未曾考虑过,不如,请陛下赐名?” 王恶张大了嘴。 阎立本,额以为你是刚正不阿的君子,额错了。 阎立本狠狠地回瞪一眼,纯屁话,要不是为你考虑,老夫需要晚节不保么? 想不到骄傲的阎立本竟然如此知情识趣! 李世民笑得后槽牙都露了出来:“此等神物,虽是农耕之物,却不逊于攻伐利器,既然诞生于额贞观朝,且令后世子孙受益,不如叫‘贞观犁’如何?” 王恶腹诽,李世民真是好大喜功,你怎么不取名世民犁? 然而,王恶还是得与群臣一道拱手:“陛下圣明!” 李世民嘚瑟的摆手。 “朕观贞观犁耕迹似乎比寻常的犁要深啊!”李世民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王恶把深耕的意义细说了一遍,李世民听得很认真。 “既然如此,何不多费点劲,深挖个三尺?”李世民异想天开的说道。 后世中国的农民听信苏联生物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的伪科学农业革新实行深耕。他们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处,而这些泥土有助于让植物长出超大根系。但是,无用的石块,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层熟土却被埋到了下面。 所以,王恶立刻劝阻了李世民这不靠谱的想法。 “王端正,朕与群臣前来,是因为突厥内迁之事,朝堂内众说纷纭,意见不能统一,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李世民抛出了问题。 “臣以为,不准!”王恶态度很坚决。“其一,他们内迁,大唐境内的百姓何辜,要为他们背井离乡?这岂不是有了新人忘旧人?其二,五胡乱华的教训犹在眼前,陛下对异族难道一点防范之意都没有么?陛下可以压制他们,陛下的子孙呢?其三,大唐纠纠雄风,正应当考虑开疆拓土,不移民去草原都是过错了,为何还要内迁?” “最重要的是,草原就摆在那里,突厥弃了之后,薛延陀难道会不趁机占此草场,扩大实力么?内迁,就是把肥rou拱手相让,就是在资助薛延陀!待薛延陀强大起来,又是下一个突厥,如此反复,大唐荡平突厥的意义在哪里?”王恶的话很尖锐。 房玄龄出场解围:“可是,朝中有不少支持内迁的意见啊!” 王恶冷笑:“那些人,不是蠢,就是坏。” 这一杆子有点狠,连房玄龄都被打到了。 “朕视天下各族为一家,异族的话,卿就不要说了。”李世民微微摆手。 嗯,你这政策,到李隆基那儿更加发扬光大,只信胡儿,不信汉儿,天下近七成的番将,虽然重点是因为藩镇制尾大不掉而翻车,但这过分亲胡的政策也不是没有责任的。 至于说其他的,李世民记在心头,却是要仔细思量。 皇宫。 御书房。 李世民与长孙无垢在一边,重臣在一边,前方是那巨大的舆图。 李靖的竹鞭在舆图上移动:“从这里到这里,都是突厥的土地,而上方这一片是薛延陀的土地。因为土地争端,李思摩与乙失夷男大战过,然而却失败了。” “这固然有突厥士气涣散的缘故,却更说明了薛延陀实力的飙升。如果将突厥内迁,留下这一大片草场让薛延陀继续提升实力,将来对大唐会是巨大的威胁。” “最多十年,薛延陀就会成为大唐卧榻之旁的猛虎,让人寝食难安。” “而且,大唐如果不转变思路的话,草原上起一霸主,大唐打一次,再起再打,如此永无止境,何时是个头?” 至于如何处置,抱歉,李靖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对这个不在行,也不想多言。 还是得采用移民的思路。 “李思摩部的战斗力不足,就派薛万彻的左卫去镇守一年罢,免得没派他上阵,薛万彻总是郁郁寡欢的模样,丹阳皇妹甚是抱怨。”李世民拍板。“民部,再派人手配合司农寺,去草原上广为试验,看看能否推广农耕。” 李靖微微犹豫:“薛万彻有勇有谋,只是……” 李世民轻叹:“薛万彻为将,非大胜即大败。然薛万彻有万夫不当之勇,武艺不逊于敬德,岂可长陷温柔乡?猛虎,就当出柙!” 要知道,当年玄武门之变,面对薛万彻,尉迟恭都只能采用稳妥的方法,关闭宫门,而薛万彻掉头去打秦王府,差点打下来了。 所以,李世民才会出于爱才,招揽了薛万彻,并将皇妹丹阳公主下嫁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