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惊喜
书迷正在阅读:英雄无敌之我能三连合成、大辽青帝、猎魔之最终圣战、封神:我家师尊是火灵圣母、网上重拳出击,我竟成了天师、从忽悠老年人报名修仙培训班开始、羽皇残刀、我们的文娱大时代、我感染了,但是不想死、我的超凡附魔
		
		    酒坊中。    小姑娘彻底的清理了一番,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跟换了个人似的,虽然脑袋大四肢小,而且有些黑,但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的,楚楚可怜的模样,惹人喜欢。    难怪那人牙子会看上她了。    不过黄雄英想,大概人小时候长得都挺好看。    因为人小吧,心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所以眼神也是干干净净的,能反光。    黄雄英让人煮了一碗清汤面条,加上两个蛋,端到小女孩面前。    “吃吧。”    小女孩不想表现得太过于狼狈,可惜这碗面对她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霖,她一闻到香味,“狼狈”俩字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她几乎把脸埋进了碗里,稀里哗啦一顿猛吃,秋风扫落叶一般,连吃了两碗,肚子都撑圆了。    “你叫什么名字?”    黄雄英静静的坐在旁边,等小女孩吃完,这才出声问道。    小女孩嘴边还有没擦干净的菜汤,一双黑珍珠一般的眸子怔怔的看着黄雄英,张了张嘴,竟是发不出声音,只是摇了摇头。    看来这小女孩这段时间应该是受到了过度的惊吓,语言功能都受到损伤了。    “嗯……”    黄雄英想了想,道:“要不暂时就叫你小宝吧,你看怎么样?”    小女孩顿时两眼泛光,一个劲的点头……    黄雄英让郭氏兄弟找人料理了小宝父亲的尸体,然后带着小宝来到她父亲的坟前,给她父亲上了三炷香。    小宝哭得稀里哗啦的,给父亲磕完头之后,又给黄雄英磕头。    黄雄英一把抱起了小宝,往京师的方向而去……    ……    河南府大堂。    看着面前的一大箱子大通宝钞,李景隆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皇大孙果然没有骗他,才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给他们筹集来了七十几万两的银子,如今朝廷之前拨出的赈灾粮款已经用得七七八八,如今正是赈灾的关键期。    可以说这笔银子,来得正是时候。    接下来,李景隆便是安排铁铉去采购粮食,有了银子还不行,最关键是要把银子转换成珍贵的粮食。    余下的一部分钱款,则是交给夏原吉修筑河堤使用。    一切安排妥当,李景隆也是信心满满。    不过很快,他就遭受了当头一棒。    因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山东两省,粮食早已是天价,在灾荒之前,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但是现在,几乎上涨了十倍有余。    就是周边的省份,也都跟着一起涨价。    原本可以采购几十万石的钱,如今只能够买到几万石。    李景隆的眉头又重新皱了起来,对铁铉道:“去把各县的官员召来!”    “是!”    铁铉领命而去……    不多久,河南府大堂    端坐公堂之上的李景隆扫视了一眼各县官员,说道:    “咱也不废话了,这一次召集诸位前来,是因为朝廷的赈灾粮款到了。”    “现在,咱将赈灾粮款分给你们每一个县一万两,诸位也即刻各回本县,十天以内各县需立即办理平价购粮,每县平价购粮不得少于一万石,押交府库大仓!”    说到这里,李景隆让铁铉将准备好的一份份一万两大通宝钞,分发到了各县官员的手中。    看着手中小木箱里厚厚一沓大通宝钞,众县官员却是面露难色。    大堂安静了好一会。    一名官员终于站了出来,道:“李……李大人,这一万石粮食,我……我们县恐怕交不出来呀?”    “为何?”    李景隆微眯起眼睛,看着这名县官。    “哎——”    县官叹了一口气,回道:“大人有所不知,如今的粮价已经超过了五两银子一石,这一万两银子别说一万石了,就是两千石,恐怕也都有困难啊!”    一众官员闻言,纷纷点头:“是呀。”    李景隆皱眉问道:“山东河南两省遭灾,粮食紧缺,这倒是可以理解,难道说就连周边各省的粮商都没有粮食可卖了吗?”    “哎——”    县官又是叹了一口气,回道:“粮商的手中不是没有粮食,相反,他们有的是粮食,可是您刚刚也说了山东河南两省粮食紧缺,他们又怎么会愿意平价出售呢?”    “哼!”    李景隆冷冷的哼了一声:“好啊,他们这是要发国难财呀!”    一众官员闻言默然。    李景隆怒道:“明日把周边各省粮商给我叫来,我还不信他们还能翻天了不成!”    第二日。    李景隆坐在大堂公案前,铁铉和夏原吉分立两侧。    坐在大堂两厢的却都是山东河南以及周边省份的大粮商。    李景隆扫了一眼,尔后道:“今天请诸位来,为的什么,想必都已知道,黄河发了大水,上百万百姓受灾,皇上虽然身处京师,但却时刻忧心着灾区的情况,他老人家费尽心思筹集来了赈灾粮款已经送到了咱的手上,可是咱听说,如今粮价翻了十倍,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闻言,举堂默然,众粮商如被施了定身术般一动不动。    “好啊,都不说话是吧?那就听咱说!”    李景隆的脸色阴沉下来,道:“河南山东遭灾,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你们一个个却肥得放个屁都油裤裆,却还在抬高粮价,这是什么?你们这他娘的是发国难财!”    “咱如今也不要你们捐粮,只要你们按以前的价格卖粮,这不过分吧?”    听了李景隆的话,一众粮商依旧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态,也不动也不说话。    李景隆的脸越拉越长,但还是耐心道:“听咱一句劝,平价卖粮,是为皇上,为朝廷分忧,也是为你们自己积福!”    说着,见众粮商丝毫没有表示的意思,李景隆的脸终于彻底的冷了下来。    “很好,既然你们不见棺材不掉泪,那咱就有言在先,从明日开始,在座的诸位谁若敢继续高价卖粮,咱定先治而后奏!”    话说到这里,终于有一名粮商站了出来。    粮商肥头大耳,拱手道:“禀大人,草民山东青州粮商贾政,河南、山东遭灾,草民作为粮商,地位低贱,日子也不好过呀,哪里还有什么粮食高卖?家中大大小小都是节衣缩食啊!”    “如今大人说要平价买粮,奈何草民家中实在是存粮无几,这样吧,草民就不要大人的钱了,草民带个头,捐献草民家中三分之一的粮食……十石!”    话说得好听,李景隆却气得面孔煞白!    有人站出来说话,其他一众粮商仿佛定身术被消除了一样,一下子活跃起来。    又一名粮商站了起来:“贾兄忧国忧民,舍己为国,堪称我辈表率,不过我是小打小闹,岂能与贾兄相比?我也不要朝廷的钱,认捐……九石!”    又有粮商站起来:“我也认捐九石!”    又一名粮商站起来:“俺也一样!”    ……    看着一名名粮商站起来表态,李景隆气得一口好牙差点儿咬碎。    “好,你们做得很好!”    说着,李景隆气得抓起公案上的砚池向地上狠狠一摔!    啪的一声。    那砚池砸落在地,墨汁四溅,几个粮商被溅得满脸满身。    “你们给咱等着!”    李景隆撂下一句狠话后,便转身带着铁铉和夏原吉愤愤而去。    众粮商面面相觑,脸上有墨的、无墨的都一齐将目光投向最开始站出来说话的贾政。    贾政的大哥正是山东青州知府贾绍祖。    而他本人也是山东河南这一带最大的粮商。    贾政嘴角微微勾起:“嘿!咱好心好意捐粮食,还上脸了?不让咱卖粮食是不?那咱就不卖!怕什么?看到后面到底是谁求谁!”    一名粮商谄媚的凑上前,道:“想要平价从我们手中把粮食拿走?没门!”    又一名粮商道:“是呀,没有钱,咱们拿什么上交齐王爷呢……”    贾政立即低声喝止:“住口!”    粮商惊觉,连忙住口。    贾政扫了一眼众粮商,道:“咱们难得一聚,今晚老地方,我摆酒替诸位压压惊。”    众人会意,不住点头……    ……    应天府,紫禁城,奉天殿。    啪!    朱元璋一把将奏折扔在了地上。    “怎么了,皇上?”    刚刚汇报完镜子售卖情况的傅友德,小心翼翼的问道。    “哼!”    朱元璋鼻腔中发出一声冷哼:“你自个看!”    傅友德这才小心的捡起地上的奏折,徐辉祖也是凑了过来,打开一看,竟是这一次被派去赈灾的曹国公李景隆的奏折。    奏折中,李景隆先是说明山东河南二省赈灾正有序进行中,已渐有起色,灾民都有粥喝了,除病死外,没在饿死人,朝廷赈灾的七十万两银子已经收到。    然,受灾二省,以及周边省份的粮价节节攀升,已升至六两银子一石米,臣连夜召集众粮商……    看罢,傅友德也是气得直喘粗气,骂道:    “大胆,好大的狗胆!竟然敢哄抬粮价,发国难财!”    “哼!”    朱元璋又是冷哼了一声:“该杀!这帮子蝇营狗苟的jian商,统统该杀!”    看朱元璋脸上杀气凛冽,傅友德和徐辉祖也不敢多言,只能在一旁恭敬的站着。    好一会,朱元璋脸上的杀气才消散一些,问向傅友德和徐辉祖:    “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傅友德沉吟片刻,回道:“皇上,臣以为,现如今……杀不得!”    “哄抬粮价的jian商,确实该杀,但曹国公已经在折子里说明了,在他发出警告之后,粮商如今连米都不卖了,可见他们是勾结在一起的,而且背后一定有着支持他们的势力,若是杀了,恐怕情况更甚!”    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    他又如何不知道杀不得,因为山东河南以及周边各省的粮商大大小小不在少数,总不能全杀了吧,真要都杀了,就更没有人可以让粮食流通了。    以后,也都没有人愿意去做粮商了。    因为一旦遭遇灾荒,朝廷就会杀了他们,抢夺他们的粮食,这与强盗何异?    劫富济贫,从来都不是治国之道。    朱元璋示意傅友德继续说下去,傅友德继续道:    “臣一时之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臣以为,可否从京师这边采购粮食,尔后支援灾区那边?”    朱元璋闻言,沉思了一会,道:“是个法子,可是咱担心,如此一来,会不会连京师的粮价都给抬高了?要知道这些jian商可是无孔不入!”    朱元璋说到jian商这个词,不由得加重了语气,可见他对jian商之痛恨。    傅友德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    皇上的担心不无道理,若是因为灾区那边的情况,牵连到了京师,那就得不偿失了。    “安和,招诸大臣上殿!”    朱元璋说了一声,大步往奉天殿主殿而去……    奉天殿中,朱元璋的怒火持续了很久。    一众王公大臣战战兢兢。    更让朱元璋愤怒的是,商议了半天,竟然商议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杀人最简单。    朱元璋只要一道旨意下去,一队锦衣卫就能杀得人头滚滚。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并不是杀人就能够解决问题的,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一旦开始对粮商动刀,指不定逼得他们把粮食都烧了,后续更会引出一系列的难题。    最终商量来商量去,得到的办法是,将这些粮商的幕后势力揪出来,没有了幕后势力的支持,勾结在一块的粮商也就轻易的被瓦解。    可是这样一来,谁又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    三五个月查处下来,灾区早已不知道成什么情形了……    这一次的朝会,在朱元璋的怒骂声中和众臣的战战兢兢中结束。    而下了朝会的朱元璋,依旧是忧心忡忡。    当一个皇帝不难,但要当一个心系百姓的皇帝,难!    此刻的他,竟是无比怀念起了一个女人。    一个被他认为是天底下最贤惠,最聪明的女人,马皇后。    如果此刻她还在,应该能为自己出些主意吧,就算不能,至少也能宽慰自己,让自己舒心。    想到马皇后,朱元璋又不自觉的想到了他的大孙。    因为他的大孙朱雄英给他的感觉,就和马皇后是一样的,每一次去大孙那里,总是让急躁的他感到舒心,整个人都变得有温度起来。    而且每去一次,他都能获得不同的惊喜,让他既欣喜,又期待……    希望这一次也不例外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苦笑摇头,自己竟然有这种想法,实在是有些可笑,举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大孙已经解决了一次,总不能这一次又指望他大孙吧?    不过不指望归不指望,朱元璋还是叫上了蒋瓛,往秦淮河畔而去,因为……    他真的想念他大孙了!    这段时间一直忙于朝政,千头万绪让他头痛不已,唯有在大孙那里能够解解乏,一如当初的马丫头……    ……    秦淮河畔的小院。    小宝就跟着黄雄英一起在这里住下了。    慢慢的,小宝恢复了她的语言功能,脸上也开始多了笑容。    而且这小家伙勤快极了,每天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自从小宝来了以后,暖壶里的热水从来都是满满当当的,垃圾从来没在屋里过过夜。    黄雄英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竟能够这般懂事。    朱元璋进屋,见到小宝的时候,不由得一怔。    一旁的黄雄英笑了笑,道:“小宝,叫太爷爷!”    “太爷爷好!”    小宝乖巧的叫道。    朱元璋虎目一瞪,看向黄雄英:“臭小子,你还真会给咱惊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