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叫胡儿不敢南下牧马!
书迷正在阅读:英雄无敌之我能三连合成、大辽青帝、猎魔之最终圣战、封神:我家师尊是火灵圣母、网上重拳出击,我竟成了天师、从忽悠老年人报名修仙培训班开始、羽皇残刀、我们的文娱大时代、我感染了,但是不想死、我的超凡附魔
		
		    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天高气爽,万里无云。    今天是万寿节,是大明朝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    大明以孝治天下,所以作为民之父母的洪武皇帝的寿辰,朝野共欢。    大明皇宫,应天紫禁城。    如今已是初冬时节,天气变得清冷,但丝毫不能掩盖这里的喜庆。    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是宫中忙碌的宫人们。    今日的宦官宫女都可以不衣青紫,纷纷穿上了喜庆的衣裳,在深红的宫墙之间穿梭。    清晨时分,禁卫宫廷的宫廷卫队威风凛凛地排列在午门外东西两侧,奉天门外旌旗猎猎,仪仗森严。    拱卫司在丹陛东西、丹墀东西陈列仪仗,文楼、武楼南安放好礼仪车略。    前宫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张灯结彩,庄严中多了一分喜庆的色彩。    吉时一到。    噼里啪啦。    皇宫中响起了一连串的鞭炮声。    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大炮等热武器,但并没有选择鸣炮,是因为朱元璋觉得浪费,所以便选择了和民间一样,放鞭炮。    鞭炮声过后,宫中的乐人先效百鸟鸣,内外肃然,只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    各路藩王以及三品以上官员,还有的外国使节坐于殿上,其他官员坐于殿外两廊,每位的面前都摆放着各色食物,有环饼、油饼、枣塔、果子,酒水等等。    只等当今圣上的到来。    今日的朱元璋,难得穿上一身明黄色的龙袍,龙袍由云锦织造,以黄色的绫罗为主,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    头顶更是戴上了最尊贵的礼冠,十二冕旒。    十二之数既合天道圆满,同时也象征四时月份之最,朝夕时辰之最,寓意天子地位至高无上。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强调复汉官之威仪,历史上的朱氏王朝持续了二百七十六年,冕冠冕服的崇高地位也保持了二百七十六年,直到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原,冕服制度才被废止。    平日里,朱元璋极少戴十二冕旒。    就是近几年的万寿节,他都选择了礼冠,但是今天,他却戴上了最庄重的十二冕旒。    “皇上驾到!”    伴随着司礼监太监的尖声唱和,大殿内的嘈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从奉天殿中,一直到外面宽阔的广场。    各路藩王,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足有上千人,每个人身上都穿着隆重的吉服,闻声纷纷站起,看向前方。    朱元璋的仪仗在鼓乐声中缓缓出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殿外,各路藩王,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山呼万岁。    仪仗停下,朱元璋缓缓从御辇上下来,慢慢走向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朱元璋走得很慢,但是很稳。    汉白玉石阶,一步一个脚印,在两侧匍匐着的臣子中间,来到了奉天殿的宝座前。    “臣等恭贺吾皇万寿无疆!”    各路藩王,文武百官再一次山呼海啸般高呼。    朱元璋虎目缓缓扫视一眼,笑着开口道:“都起来吧!”    “谢万岁!”    又是一片山呼海啸声,殿下一千多文武这才缓缓起身。    朱元璋一边在龙椅上坐下,一边对身旁的司礼太监打了个手势:“开始吧。”    司礼太监当即尖声唱和:“万寿宴,开始!”    ……    春和宫。    这里是大明储君的住所,位于奉天殿的左侧,宫前种有一片梅树。    时值初冬,梅树已经开始结出花骨朵儿,在已经有了寒意的微风中摇曳着,静静等待着绽放。    和奉天殿的热闹不同,这里一片祥和。    朱雄英正在沐浴更衣。    今日的一切,他和老爷子都已经商量好了。    不仅认祖归宗,还要册立太孙。    临走前,老爷子问他害怕吗?朱雄英当然回答不害怕,但是紧张是真的。    从今天开始,他就要登上储君之位了。    穿越大明朝,其实他并没有做太多的东西,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依仗了老爷子,如今的一切,也源于老爷子的垂爱。    这让朱雄英心中更是感恩。    他绝不负了老爷子的垂爱,也绝不负了这大明的江山。    正愣神间,只听身旁的老太监轻声道:“殿下,让奴婢替您更衣。”    老太监叫李忠,是故太子朱标的贴身太监。    朱标在世的时候对谁都好,包括老太监李忠,所以李忠对朱标可以说是忠心不二,死心塌地。    朱标走的那会,老太监直接哭晕了过去。    后来,朱元璋看在眼里,本想让他告老还乡的,但大孙的归来,朱元璋便寻思着让李忠回来,继续服侍他大孙。    当李忠再一次见到朱雄英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泣不成声。    今日,朱雄英要穿的是最隆重的冕服。    冕服非常的讲究。    皇太子皇太孙、亲王、世子、郡王的冕服与皇帝冕服形式上保持一致,但在颜色、纹样等细节上有着严格区别,如皇太子皇太孙、亲王皆用衮冕九章,但皇太子皇太孙作为储君,与皇帝一样使用玄衣,而亲王只能用青衣。    冕服穿起来也是相当的复杂,如果是朱雄英自己来,恐怕不好搞定。    好在有太监帮忙张罗着。    朱雄英只需张开双臂,好好欣赏着眼前全身镜中的自己就行了。    这全身镜,自然是朱雄英上一次带给朝廷的明镜,这东西不说是宫里,就是宫外的达官贵人家中,哪个没有几面?    事实上,朱雄英现在才发现古代的铜镜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不堪,只是过于珍贵,要知道这个时候连炼制铜钱的铜都不够,而且镜面泛黄,也不能制作出很大的镜面,相比于玻璃镜,劣势明显。    在几个太监们的打理下,朱雄英渐渐的穿上了冕服。    身穿玄衣,材质纻丝、纱、线罗等,深青色,织有翟纹九等,共一百三十八对,间以小轮花,领、褾、襈、裾都缘以红色,饰织金云凤纹。    中单以玉色纱或线罗制作,领织黻纹十一。    蔽膝随衣色,织翟纹二等,间小轮花三,缘饰织金云凤纹。    玉圭长七寸,瑑谷纹。    另有玉革带、大带、大绶、玉佩、小绶及青袜、青舄等……    望着全身镜中身穿冕服,长身玉立的自己,朱雄英不禁露出了一个微笑。    大明的服侍,就是好看!    虽然配件很多,但却不显得臃肿,特别是在玉带的收束下,更显修长,不怒自威。    想想锦衣卫的飞鱼服都能那样好看,更何况是储君的冕服?    朱雄英心中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智慧。    “殿下……”    看着眼前英武的朱雄英,李忠忽然忍不住哽咽:“要是太子还在……”    他虽然只是一个低微的太监,但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感情,他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主子,他原来的主子是太子朱标,如今他的主子是即将成为太孙的朱雄英。    他感恩的同时,更多的是欣慰。    太子爷在天之灵,得知自己的长子回归了,而且长得和他一样英武,一定非常高兴吧!    朱雄英看了眼李忠,他能够感受得到老太监对他父亲的情义,心中不免一暖。    历史上,有很多不好的太监,特别是在大明的中后期愈发的明显,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王振,八虎之首刘瑾,万历的冯保,魏忠贤等等。    而且阉人自古以来就给人扭曲,不阴不阳的形象。    但也不能全盘否认了太监的品性,他们本就是受害者,太监大都是穷苦出身,绝大多数的太监都是最低微的,其中自然不乏忠心的,有良知的太监。    而且如今是洪武年间,朱元璋对太监的管控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严格的。    朱雄英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李忠刻意低下的肩膀上轻轻的拍了拍。    可这轻轻的一拍,却让李忠热泪盈眶。    李忠急忙擦了擦眼角,道:“殿下,奴婢给您梳头!”    穿戴完冕服,接下来便是要带上冕冠。    冕冠,自然也是极其的讲究,天子戴的是十二旒冕,而储君戴的则是九旒冕,仅次于天子。    朱雄英在太监推过来的凳子上坐下,镜子中的自己长发如瀑。    李忠拿着一把象牙梳子,小心翼翼的在朱雄英的头顶梳理着,让那长发宛若流水一般流动起来……    一旁,一位太监小心的拖着一个板,板上放着一顶以黑为主色的九旒冕。    九旒冕,以桐木为綖板,覆绮于外,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垂九旒,每旒以五彩缫贯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九颗。用玉衡维冠,两端以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珠,下承以白玉瑱。    朱雄英梳完头,插上金簪,两侧系以朱纮、朱缨。    随后,朱雄英站了起来,走到九旒冕前,双手托起九旒冕,往头顶缓缓戴上。    九旒冕略微有些沉重,眼前的九条玉串有些遮挡视线,但同样遮挡住朱雄英的脸,让朱雄英显得让人难以看透,而又端庄威严。    至此,一切准备完毕,只等老爷子的召唤……    ……    奉天殿中。    万寿宴已经开始。    司礼太监唱道:“诸皇子,皇孙,为圣君皇上拜寿!”    十几位藩王当即上前,一个个精神十足,虎虎生威,倒是身后那些个尚未就藩的皇子和皇孙们显得有些逊色了。    龙椅上的朱元璋看着排了整整三排的皇子皇孙们,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儿臣,恭祝父皇千秋吉祥,万寿无疆!”    几十个子孙齐齐拜倒,高声贺寿。    朱元璋笑呵呵的连忙摆手:“起来起来,地上凉,都快起来!”    “谢父皇!”    几十个子孙这才站起身来,尔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司礼太监唱道:“信国公,颖国公,宋国公,凉国公等各部院大臣,为圣君皇上拜寿!”    哗啦啦的,京师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纷纷起身,而殿外的上千名官员同样站了起来,齐齐面向圣上。    为首的四人,汤和已然白发苍苍,手中还杵着拐杖,一旁的傅友德和冯胜倒是精神矍铄,尚是壮年的蓝玉更是英姿勃发。    “臣等,恭贺皇上千秋吉祥,万寿无疆!”    一千多人齐声高呼,呼声震天。    朱元璋也是笑着摆了摆手:“好好好,多谢了多谢了!”    “谢皇上!”    大明的众文武官员再次拜谢之后,这才站了起来。    朱元璋指着为首的汤和道:“汤和啊,咱好些日子不见了,可想死咱了!”    汤和拱手笑道:“皇上,臣弟也想念您啊,接到皇上的圣旨后,臣弟那叫一个开心啊,星夜兼程,从凤阳赶来,就为讨皇上这杯寿酒喝!”    “好!”    朱元璋笑道:“咱呐,早就想和你见个面了,叙个旧了,快快坐下!上酒!”    众文武官员纷纷落座。    朱元璋心情大好,站起来,朗声道:“列位臣工,还有子侄们,几十年前,你们跟着咱出生入死,开国创业,堪称千古英雄,咱感谢你们,在开国后,诸位也助咱打理江山,咱也感谢你们!”    “来,干了这杯酒!”    说着,朱元璋举起了酒杯。    “干!”    “干!”    欢呼声此起彼伏,皇子皇孙,文武百官,纷纷举起了酒杯,随朱元璋喝下这杯酒。    今天是万寿节,皇上高兴,他们自然也高兴。    而且皇上是武人出身,本就豪迈,你若拘着,反而会热了他不高兴,所以大家伙都很放得开。    酒过三巡,便进入了献寿礼的环节。    长幼有序。    太子走后,秦王朱樉当仁不让。    他献上的寿礼是西周青铜鼎一件,寓意鼎盛千秋,不可谓不珍贵。    而接下来的晋王朱棡则是献上了自己绘制的山河图一份,寓意大明山河永固。    接下来便轮到燕王,朱棣。    朱棣捧着一个盒子,昂然出列,拱手道:“父皇,这是儿臣的寿礼!”    “哦?”    朱元璋微微眯起了眼睛,笑道:“老四,你准备给咱送啥?”    对于朱棣的礼物,朱元璋还是心有期待。    “一面旗!”    朱棣朗声说着,将礼盒打开,只见里面赫然卷着一面旧旗。    哗啦!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朱棣抖开旗帜,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元字!    “这是蒙元贼子孛儿只斤·也速迭儿的旗帜,儿臣去年深入漠北,斩杀蒙元贼子七千余人,缴获蒙元帅旗,特此献与父皇垫脚!”    “请父皇放心,有儿臣在,定叫胡儿不敢南下牧马!”    朱棣单膝跪地,傲然说道。    “哈哈——”    朱元璋大笑:“咱说过,肃清沙漠者,燕王也!看来咱说对了!”    “谢父皇!”    朱棣站起身来。    不想看着朱棣的朱元璋却是咦了一声,道:“老四,你脸色看起来不太好啊,没事吧?”    因为朱标的事情,朱元璋对儿子的身体更是上心。    此时只见朱棣脸色泛青,不似以前那般红润,朱元璋不由得出声问道。    “儿……儿臣无碍,只是前两日吃错了东西,闹肚子……”    朱棣嘴上说着,心里却在叫苦。    还不是那天生生啃了一个大西瓜,让自己活活拉了三天的肚子,现在腿都是软的,脸色能不发青吗?    不好!    这事要是传到父皇的耳朵里,岂不闹了太大的笑话?    都特么赖那个妖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