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长风万里尽隋歌(1)
夜幕降临,天边一片昏黑。 黑沉的墨云滚滚汇聚,不过片刻,但听一声雷响,雨珠便哗啦落下。 开始一点黄豆大的水珠,落在地上染出几朵灰色的湿花,随后越来越大,最终天地黑茫茫一片,只有雨声不断。 夜深了以后,新丰城内外被雨水浇灌,白日里的鲜血汩汩流在街道上,渐渐被冲进水坑里。 这么大的雨,隋军也没有冒雨返回天孤关,而是在城中驻扎了下来。 新丰城作为旧王朝故都,地盘颇大,户口十多万,加上外来务工人数,总人口四五十万之多。这么大的地方,驻扎五万隋军轻而易举。 “陛下,东方奢带到!” 郡守府邸,花千树一身雨水踏进大堂,手里提着东方奢,这位意气风发的将军此刻浑身被捆得严严实实,狼狈无比。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小说app,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他被推搡到大堂中间,抬头看到主座上一个龙袍青年正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东方奢心头顿时火起,骂道:“呸!逆贼!无君无父!” “放肆!”坐在两旁的将领顿时大怒。 花千树更是一脚踢在东方奢腿关节,直接将对方踢得半跪在地。 然而这些却丝毫动摇不了东方奢,这位的三十五岁的将军见挣扎不了,便冷漠地半跪在地。 “看来是顽固分子。” 杨越有点失望,原本以为东方奢能为自己所用,但现在……瞅对方那视死如归的表情,便知道已经被封建思想彻底洗脑。 再加上对方又是三十五岁,三观基本已经定型,不像崔平,还能接受一些新事物。 “陛下,臣建议留着,等攻宣之时,可以杀掉祭旗,以打击宣军士气!” 一旁的墨曙看出了杨越的心思,突然出声道。 杀将祭旗,还是对方声名卓著的大将,宣国军士视为军神的存在,就那么被凄凉地砍了,对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 “臣觉得也可以。”云明点头。 两位谋士都如此说,杨越自然从善如流,命人将东方奢拉下,好生看管。 哗啦啦!窗外雨声轰鸣,潮湿的雨气顺着敞开堂门灌进大厅中。 似静非静的气氛里,所有人都看着东方奢被拖拽带走。 “往后该怎么走。”杨越看向云明。 当定远军败亡后,现在的局势又变化了。经此一役,短期之内宣王朝已经无力北征,整个北方都是杨越的天下。 “西扫蛮、燕、雨,外结妖族、轩州仙宗,内治华、羌、光三州,待军容雄壮,便兵锋南下,一举灭宣!” 云明言简意赅,仿佛早就成竹在胸。 “如此,便按丞相说的办。”杨越点了点头,由此确定隋国未来行动方略。 “那么……”墨曙笑眯眯道:“开庆功酒吧!” “好!” …… 隋历一年十一月,杨越暗施反间计,诱杀宣国武圣。 武圣死后,新丰城中,五万隋军神兵天降,直捣黄龙。宣军大溃,亡者无可计数,主帅东方奢被擒。 消息传出,海内震惊。 …… 长安,宣政殿。 砰! 郑玄刚一上朝,一卷奏折呼啸飞来,狠狠砸在他脸上,直让这位老迈的首辅鼻血横飞,瘫倒在地。 “……” 其他人顿时噤若寒蝉,但没人敢发声,谁都知道昭明帝的怒火有多盛。 东方奢兵败了。 而且败的太离谱,居然把皇帝亲叔叔坑杀了。说实话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众臣还不信,以为出了纰漏,再三确认后才确定了真相。 这就让人懵逼了。 “东方奢,是你保举的!” 昭明帝缓缓离开龙椅,沿着台阶一步步走下。 昏暗的目光杀意密布地看着瘫在地上的郑玄,杀意几乎凝成实质。 “百官都反对,但朕信了,力排众议,准许东方奢挂帅。” “结果呢?结果呢?你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昭明帝走到郑玄身前,满脸狰狞。 砰!他忽然半跪而下,猛地举起拳头砸在郑玄脸上,一下又一下! 百官懵了,下一秒众人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拽住昭明帝。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皇帝当庭痛殴大臣,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大臣们惊悚无比。 史官都愣了,捏着笔不知道该不该记下此事。 好一会,昭明帝才渐渐平静,此刻大臣们将皇帝团团围住,唯恐又对郑玄动起手来。 殿旁的侍卫也挺懵逼的,没有圣旨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呆若木鸡地看着这场闹剧。 闹剧的另一个主人郑玄,满脸是血,他看着周围,看着自己所忠诚的皇帝,对方眼底毫不掩饰的杀意让他心灰意冷。 “是老朽对不住陛下了!” 他狂吼一声,整个人往前青铜柱子一冲,大臣们只听砰的一声闷响,老首辅便满头血地瘫在地上。 众人骇然。 一个胆大的大臣持笏走到郑玄身旁,伸手往脖颈一探,面色霎那间灰暗下来: “首辅,没气了!” 百官彻底懵逼,昭明帝呆了片刻,杀意却更多了: “这老畜牲,犯了这么大的错,居然一死了之,他死了,能把朕的皇叔救回来?能把我大宣十五万精兵救回来?” 昭明帝越想越气,怒道: “传旨,诛郑玄九族!诛东方奢九族!” 金口一开,无可挽回。 “喏!”殿两旁甲卫应喏,仿佛一团阴云射出一声雷鸣。 百官们见此,彻底虚脱了。他们之中不少人可是郑玄门生。 九族里就包括徒弟了。 “陛下,此事与我无关啊!” 十几号大臣跪在地上,哭喊连天。 昭明帝不为所动,冷着一张脸,拂袖而去。 这一天,是皇家颜面扫地的一天。 随后的几个月,整个宣国朝廷顿时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 “时机到了。” 昭明二十三年,隋历二年,三月。 轩州,栖凤山上。凤天尊微笑看着被春风吹绿的广袤山川,顿感心旷神怡。 “半年了,宣州一片大乱。” “朝廷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害怕杨越南下。” “是时候了,是我轩州出兵的时候了……” 凤天尊微笑着。 随后,他摸了摸手指上的白玉扳指。 刹那间,身后出现两个人影。 “天尊。”人影半跪在地。 “传我法旨。” 凤天尊深吸一口气,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声音微微颤抖: “计划,开启!” 人影猛地抬头,“喏!” …… 北方。 半年前,新丰一战胜利后。杨越止步不前,大肆招纳羌州、华州精兵,并遣石之轩带兵东出,前往蛮州和羽州征伐大皇子和六皇子。 隋军节节胜利,数月间,皇子们不能抵挡,相继兵败。 长风万里尽隋歌。 征兵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羌州华州民间隐藏的天赋极佳的好手无可计数。短短半年,隋军精兵已经扩充到三十万人之巨。 当然,大部分是锻体境,比普通的三远士兵弱上几分,不过,在兵家三大神器的增幅下,也就相差不离。 只差半年训练,便可以派上用场。 值此之时,一道南方传来的消息,让隋国朝廷大吃一惊。 “轩州,反了?” 华州,新建的议政殿里。一身龙袍的杨越端坐高位,愕然地看着云明汇报。 方才,云明汇报,轩州反了,搞得他还以为听错了。 隋国其他文武也都汇聚在这里,骤然听到这消息,均都面露震惊,感觉无敌八百年的大宣露出了末日气象。 “不错。”云明点头,他掌握情报机构,收到消息比所有人都快一些。 “三个时辰前,轩州五万修士大军,联合二十五万威远军,组成三十万军队,号称‘仙军’,北上渡江,向宣州进发,目的是覆灭大宣。” “一个时辰前,宣州最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已经被‘仙军’攻破。” “估计再过两日,轩州‘仙军’就会兵临长安城下。” 一迢迢消息,宛如投入水面的石头,砸的隋国群臣有些懵逼。 大宣,真的到了末年了。 昭明帝手里还剩多少定远军? 这半年来,不仅是杨越在疯狂暴兵,逼疯了的宣国朝廷也开始扩军。 定远军编制一口气加到六十万,扩大了两倍。 向长安周围千里的京畿之地招募,两个月就招够了。 在大敌面前,这个末年朝廷爆发了回光返照的感觉。 然而,这六十万定远军水分有多大?天下人心里都清楚。 和能够快速速成的隋军不一样,三远军团一个合格的军士,培养起来起码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学习军阵,起码三年,温养道兵甲铠以至于心灵相通,起码两年,中间还有个人的武道修炼,这时间累计加起来,五年是最少的。 正是因为三远军团培养难度巨大,耗资极高,坐拥两亿人口的宣王朝才只能支撑九十万。 不然,两亿人,哪怕五十抽一,也能养出几百多万的精英兵马。 几百万人的军费花在九十万人身上,足见三远军团造价之高昂。 “大宣被逼急了。” 大司农墨曙沉声道,他穿着一身隋国朝廷特制的绛色宽袖官袍,上面绣着几只振翅欲飞的仙鹤。 如今的隋国,礼仪越来越完善了,越来越像一个正统王朝。 “没关系,慢慢来。” 杨越微笑,他有底气,这六个月里,他连续完成了许多系统给的任务。 得到的宝物,不亚于阴阳玉玺、魔镜的就有三件! 靠着这些,哪怕给他十万人,也能灭了大宣。 之所以迟迟不出,是因为杨越不确定大宣到底还藏着多少底牌。 上次皇宫里探查出的两道武圣气息,可把他吓了一跳。 那种感觉,像是在守护着什么东西。连脑海的黑虎都咆哮警告他。 “这种东西,恐怕涉及人仙武者的秘密。” 人仙,多么恐怖的词。武者力量体系的巅峰。 据他所知。除了六百年前出过一名人仙武者,六百年中,竟然再无一人晋级人仙。 哪怕是大宣明面上最强守护者许战,也只不过是中级武圣。 “就让轩州人给我探探路。”抱着这样的想法,杨越才按兵不动。 下朝后,杨越回了在华州的住所。因为政治需要,曦城已经不能担任‘首都’的职责,他便把华州作为临时陪都。 等打下大宣,再选择中央之地定都。 孔芸母子就住在华州城内,陪伴着他。 议政殿后。 新建的如同白樱馆建筑里,杨越踏入宫门。 “参见陛下。”两旁的侍卫齐齐躬腰,眼底射出火热的崇拜。 威震北方的杨越,收获了无数狂热崇拜者。 这群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死士,哪怕他说要他们去死,也能立刻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 这种古代人的忠诚,杨越领略不少。 “辛苦了。” 杨越微笑点了点头,径直进入宫苑里。 花园里,无数繁花发出绿芽,满园芬芳初露。 孔芸正抱着幼子坐在石桌前,细心地翻看着连环画一样的读物,让小杨望识字。 “怎么样了?”杨越走到母子身后,大手放在孔芸雪肩。 “望儿很聪明,已经认得五十个字了。”说起这个,孔芸倒是很开心。 “爹爹!”小杨望听到动静抬头,看到杨越后欢喜地叫了一声,两排小白牙和杨越十分相似。 “嘿。”杨越瞬间感觉心底融化了什么,伸出宽厚的手掌,摩挲杨望的额头,弓着笑问:“今天学会了什么呀?” “诗呀。” 杨望指着连环画,一字一顿地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语调有些奶声奶气。 “这首诗啊。” 杨越哈哈大笑,这首诗是他无聊是写出来的,达府诗词。他前世记忆力极强,背会的诗词足有一两千首,相处的日子里,偶尔他会拿出一首来逗孔芸开心。 “小望啊,你读这些开心吗?”杨越摸着儿子的头,问道。 “有爹爹和娘亲陪,做什么都开心。”小杨望甜甜道,满眼都是孩子对大人的孺慕。 “好。”杨越知道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一生,这个孩子也会影响大隋王朝未来。 他打算从君主立宪制慢慢过渡到共和制,先开民智,再在大儿子手里完成民主共和。 当然不是西方的民主,而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这种意识形态的培养,理论他准备在写,等一统后趁自己威望巅峰之时,推行开来。 “小望啊,你听说过马克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