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活字印刷术
黄立极心中一震,连忙再次拿起了那张纸。 随即黄立极的眼睛一缩。 只见在那硕大的大明日报四个字后面,赫然有一行小了很多的文字,圣历一九七七年。 这是什么意思? 联想到钱谦益之前的所作所为,黄立极似乎一下子就想到了什么。 难道是? 这让黄立极忽然一阵慌乱。 黄立极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户部和工部要再增加一个侍郎的事。 和眼前的事情相比,其他都只是芝麻小事而已。 这种极其耀眼的事,如果真的被钱谦益做到了。 那钱谦益想要进内阁,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到时候谁还能阻止钱谦益。 不行,就算豁出去背负千古骂名,也要阻止钱谦益。 黄立极直接向前一步。 “皇上容禀,臣请斩钱谦益以正视听。” 黄立极的话让所有人都听懵了,什么事严重到忽然就要杀钱谦益的程度。 随即很多人都反应了过来。 不过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功劳肯定和他们不沾边,钱谦益进内阁也不会影响他们这些人的前程。既然如此,就最好做壁上观。不管最后谁赢了,自己都不会被牵连。 黄立极此时表现的极其大义凛然。 “皇上,钱谦益此人居心叵测,擅自变更纪年方式,亵渎皇威,实属大逆不道。” 黄立极闭口不提变更之后的纪年是和孔圣有关。 现在的纪年方式,都是根据每个皇帝的年号来确定的。其实也是皇权的一种彰显方式。 如果改了纪年方式,在有些地方,甚至人们可能都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是谁。 几千年了,当别的读书人都是傻子吗? 怎么可能没人认识到这样纪年方式的不方便。 更离谱的是,有些皇帝的年号甚至还会使用以前皇帝用过的年号。 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东晋的司马岳,前秦的苻坚都用过。 这让读书人看以前书籍的时候就直接傻眼了。 有时候根本分不清是哪朝哪代。 可是却从来没人提过要修改,为什么? 不是这些人没钱谦益聪明,而是这种行为就相当于在掘皇权的根基。 这是不想要命了吗? 这种事情,只要朱辰没有意见,对天下读书人来说那绝对是大好事。 可是这事是钱谦益提出的,黄立极就绝对不能答应。 朱辰笑了笑。 “黄首辅,此事钱侍郎已经和我提过了,朕觉得这是好事啊。” “啊?” 黄立极差点快疯了。 黄立极此时不由在心中大骂,朱辰这皇帝是个傻子吗?怎么对自己的权威受到挑衅如此无动于衷。 “皇上。。。” 黄立极还想再说。 朱辰直接摆了摆手。 “此事不必再说。朕再尊贵,岂能和孔圣相提并论?” 朱辰是想要将关注点转移到朝野之上,现在黄立极苦劝朱辰,将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朱辰这里,这并不是朱辰想要的。 朱辰只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就好,其他的人,就让下面这些人去争吧。 “皇上圣明,皇上此举,功在千秋,必然为万世所敬仰。” 吴畅时此时第一个跳出来。 “皇上圣明,功在千秋,必为万世所敬仰。” 其他官员也一个个反应了过来,大声称颂。 这种事情,朱辰都没意见。除过黄立极,谁会反对?难道不怕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吗? 不过还是有些人冷眼旁观,打算再看看风向。 “退朝。” 朱辰看到下面官员一个个宠宠欲动,有些人甚至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朱辰果断选择撤离。 这种事情,朱辰就不打算掺和了。再这样下去,这些人意见高度统一,那还怎么吵? 那可就不符合朱辰的意图了。 果然不出朱辰所料,等到散朝之后,整个京城就像是炸了锅一般。 赞同的居多,但是反对的也不少。 这些反对的人,有些是因为思想顽固。但是大多数都是投机分子。 这毕竟是在维护皇帝的权威。 等到哪天朱辰反应了过来,那这些人不就是赚翻了吗? 反正这都是惠而不费的事情,又不会损失什么。 自从那天表过一次态之后,朱辰对此事直接避而不谈。 这就让那些反对的人跳的更欢了,以为朱辰已经改变了主意。 而且这些人将黄立极当做了领头人,一个个没事就去找黄立极商量。让黄立极根本无暇顾及户部和工部的事。 整个京城到处都在争辩,有些激进的年轻文人甚至已经要堵在黄立极家门口唾骂了。 在这种纷乱之中,毕懋康终于进京了。 朱辰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就将毕懋康招进了宫。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毕爱卿快平身,赐座。” 朱辰此时看着毕懋康,感觉毕懋康就像是个稀世珍宝。 这让毕懋康一时间也是胆战心惊。 毕懋康自从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外做官,哪里和皇帝这么近距离接触过。 看到毕懋康一副战战兢兢的表情,朱辰也知道自己的热情吓到了毕懋康。 “毕爱卿,是徐光启徐侍郎向我推荐的你,听说你对火器非常的精通?” 朱辰先点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召见并且给毕懋康升官的理由。 毕懋康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丝自傲的神色。 在这大明官场,说起火器,毕懋康还真是谁都不服。 这本就是毕懋康最为自傲的地方。 毕懋康忽然反应了过来,自己这可是在御前。 “皇上恕罪,微臣失态了。” “无妨。” “毕爱卿,要不然你给我介绍下你自己制造的自发火器?” 朱辰的话让毕懋康一阵诧异。 毕懋康做梦也没想到朱辰竟然会对火器感兴趣。 要知道在现在的朝堂,就算是那些内阁的阁老,还有六部的官员对火器都一点不感冒。 更别说高高在上的皇帝了。 对这些人来说,火器就只是一种凶器。和那些将领一样,用是可以用,但是绝对上不了台面。 当年天启帝的时候,毕懋康就上过要大力研发火器的奏折。 可是这些奏折最后都是石沉大海,天启帝有没有看过都不知道。 这些年,毕懋康几乎是完全靠一己之力在研究火器。 可是就算研究出来了又有什么用? 工部的那些人根本就嗤之以鼻,连看都不看一眼,更别说推广使用了。 毕懋康连忙打起了精神,将自己火器的好处逐条给朱辰讲述。 同时毕懋康也担心,自己讲的这些,朱辰到底能不能听懂? 徐光启讲的毕竟是二手资料,毕懋康这才是真的第一手信息。 听完毕懋康的讲述。 朱辰其实有些懵。不过好在朱辰来自后世,有足够的见识做依托,可是该怎么表述,朱辰觉得自己还是要斟酌一下。 看到朱辰沉默,毕懋康的心是一直往下在沉。 难道自己刚才讲的将朱辰讲烦了?还是说朱辰根本没听明白。 “毕爱卿,这火器的事朕也不懂。不过朕有个疑问。既然这火器最大的问题是火药量无法确定。那为什么不提前将火药装好?用纸袋什么的提前装好?” “啊?” 朱辰的话犹如一道闪电一般划过了毕懋康的脑海。 毕懋康新设计的火器,其实就是用火石代替了火绳。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再携带火镰,就算是在潮湿或者下雨的情况下,火器依然还能使用。 但是火药的填装依然是个大问题,不仅费时费力,尤其是火药量有时候很难控制。 可是没想到,毕懋康以为是大问题的事情,竟然被朱辰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 作为后世之人,朱辰怎么会不明白子弹的原理。 这将火药提前分好,本就是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可是这个时代的人,还需要好些年才能想明白。 至于真正子弹的原理,朱辰暂时没有提。 加工技术不到,现在提了除了增加毕懋康的烦恼,其实根本无济于事。 还有增加弹道稳定性的膛线技术。 这都不是目前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来。 打不准,难道集火也做不到吗? 毕懋康此时看向朱辰的眼中满是崇拜。 朱辰笑了笑。 “毕爱卿,火器的事不急,朕现在有个小玩意想让你帮忙制作下?” 毕懋康此时对朱辰早已是心悦诚服。 就算朱辰不是皇帝,毕懋康也愿意帮忙。 “皇上言重了,皇上吩咐即可。” 朱辰挥了挥手,王承恩连忙捧了个盒子上来。 看着盒子里装的一块一块的东西,毕懋康顿时一阵诧异。 这玩意毕懋康并不陌生。 木活字印刷术。 这玩意其实就是对宋代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毕竟胶泥沾染油墨太久之后,就会出现松软,变形等问题。 元代的王祯据此提出了使用木头来代替胶泥。这就相当于将原来的雕版给直接分解了。 不过其实问题还是很多。 因为木头的材质问题,排版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位置对不齐等问题。 总之一句话,很难用。 现在大一点的书商印刷书籍,使用的还是整块雕版的方式。 现在朱辰打算正式发布大明日报。 这雕版印刷就明显不合适了。 一个雕版制作需要十天半个月,但是大明日报每天都要出。这怎么来得及? 靠钱谦益带着几个心腹用手写,那估计过不了多久,钱谦益的手就废了。 所以活字印刷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在尝试了胶泥活字印刷和木活字印刷之后,朱辰只能无奈放弃。 有些事情虽然创造了历史,但是实用性确实是有待商榷。 “皇上是想?” “毕爱卿,这木活字印刷术你用过吗?” 毕懋康点点头。 酷爱杂学的毕懋康怎么可能不知道木活字印刷术,毕竟这是前朝就出现的东西,距今都快三百年了。 朱辰笑了笑。 “既然用过,那朕也就不用和你说这到底有多不方便了。” 朱辰直接将箱子推到了毕懋康的面前。 “毕爱卿,朕想用铅或者锡来做这样一套东西,不过大小规格要一模一样,不知道你能不能做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