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不是人人都是伯夷,叔齐
当然,也不能一味去鼓励争斗。 搞成现在朝堂那些文官那样,单纯为了争斗而争斗,完全不管对错是非。 那朱辰就该哭死了。 这其实就是个度的问题。 “诸位的努力和团结朕都看在眼里。都不错,是好男儿。朕对此很是欣慰。朕在此承诺,无论这次是否考中,诸位都可授予正式军职,让你们可以为国效力。” 朱辰郑重其事的作出了承诺。 在刚才那一刻,没有人置身事外。充分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团结友爱精神。 这种精气神本就是朱辰想要看到的。而且朱辰如此承诺,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因为想要得到探花的封赏而无所不用其极,到时候破坏了这好不容易建立的友善关系。 说完,朱辰没再耽搁,直接协同首辅黄立机和兵部尚书崔呈秀一起离开。 刘诏这个兵部右侍郎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以前别人主持武举考试,顶多就是打打酱油。怎么轮到自己,却出了这么多变故。还招来了朱辰这个皇帝,自己到底是招谁惹谁了,要这么对自己。 黄立机和崔呈秀很不放心,担心朱辰又会乱跑去搞事,一直将朱辰的车辇送到了皇宫大门口。 眼看着朱辰的车辇驶入皇宫,两人这次长出了一口气。 “黄首辅,现在该怎么办?” 今天朱辰悄无声息的跑去武举考核现场,许诺了一大堆东西。 封侯拜相这种话,虽然会让武将集团气焰嚣张。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句空口许诺。 只能说是开了个口子,等到哪天,真的有人要封侯拜将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角力之时。现在说什么都是为时过早。 没能将苗头扑灭在萌芽之时,黄立机和崔呈秀当然是难辞其咎。也肯定会因此备受天下文臣的责难。 不过顶多就是承受一些骂名而已,对两人本身并没什么损失。 黄立机和崔呈秀又不是什么有政治抱负的人,当年投靠魏忠贤的时候,心里那点自尊早就被扔到了九霄云外,此时心里自然就更不会有多少负担。 而且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让两人最头疼的是另外两件事。 一个就是朱辰当众册封王来聘和徐彦琦为状元和探花。 这件事情可就有些非同小可了。 封侯拜相那只是一个未来的远景目标,说是画饼都不为过。 可是这状元和探花却是实打实的名誉。 如果武举也有了殿试,那这份荣宠其实不会比文举低多少。 两件事情叠加,产生的效应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到时候那些武将的尾巴岂不是要翘到天上去了。 可是当时朱辰直接在教场宣布。黄立机和崔呈秀哪敢有异议。当时那些应试的武举人一个个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如果黄立机和崔呈秀敢跳出来,说不定能当场被活活打死。 “只能群策群力了,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 黄立机直接召集了六部的尚书,还有左右侍郎,外加大理寺,督察院的主要人员一起汇聚内阁商议对策。 这是文武之争,所有的文臣都没理由置身事外。 黄立机自然不会傻到将事情单独扛起来。 “黄首辅,那任命军职的事?” 对这个问题,黄立机更加头疼。 现在大明的军队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官职都有一堆人等着呢。 朱辰忽然塞进去一大堆低级军官进去,这算怎么回事? 而且大明历来的规矩,只有武进士才有后补资格。武举人根本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 这可都是坏规矩的事。 一旦这次破例,那以后就全要乱套了。 “此例绝不可开。” 黄立机一锤定音。 朱辰是当众许诺了。但是真要任命,最后还得由吏部和兵部来安排。 随便找点理由,就能让这些人等到天荒地老。 当然,如果朱辰愿意新组建一支军队去安置这些人。黄立机也没意见。 只要朱辰能从内库拨付足够的军饷即可。 对黄立机这些人来说,现在打掉武将集团可能兴起的嚣张气焰才是大事。 此时在皇宫的车辇上,朱辰回头瞥了一眼王承恩。 “承恩,史可法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对史可法,朱辰其实心中一直抱着足够的敬意。 上一世的史可法身上虽然有诸多缺点,人也是有些迂腐固执。但是那铮铮铁骨却是感天动地。 也是唯一能和文天祥相媲美的民族英雄。 “皇上,史可法最近几天一直在京城四处走访,和百姓攀谈。” “嗯?” 朱辰眯了眯眼睛。 这确实有些出乎朱辰的预料,难道史可法竟然自行觉醒了社会调查的技能? “承恩,安排下,朕再见一次史可法。” 朱辰打算再给史可法一次机会。 有些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朱辰已经没时间再浪费了。 之前朱辰是想等史可法授官之后。 可是史可法的表现却让朱辰有些失望。 如果史可法还是和之前一样顽固不化,那朱辰只能另外找人了。 “皇上,那安排在明天早朝之后如何?” 朱辰笑着摇了摇头。 “明天的早朝朕就不去了,就说朕偶感风寒,身体抱恙。” 朱辰就算不知道黄立机和崔呈秀现在在搞串联,也能猜到明天早朝肯定会引发轩然大波。 文武之争,历来都是你死我活。 而且朱辰这次的行动,还得不到武将集团那群大佬的全力支持。 朱辰的所作所为顶多也就是给武将集团打开一条补充新鲜血液的通道。 对武将集团的大佬来说,能看见的实惠是一点都没有。 没理由这些人会跳出来和文官集团撕破脸皮。 而且文武之争,现在武将集团本就处在弱势。 现在跳出来,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面对这种情况,朱辰直接采用了便宜哥哥天启帝和便宜爷爷万历帝的策略。 那就是不上朝,对百官避而不见。 这些文官想要吵那就尽管去吵吧,反正自己是眼不见为净。 第二天一大早,本打算再次出去走访的史可法直接被人拦住了去路。 “史公子,我家朱公子有请。” “朱公子?” 史可法心中一颤。 上一次的时候,史可法不知道朱辰的身份来历,还能坦然面对。 但是这次,史可法明显是有些不自在了。 “史可法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可法一见到朱辰,直接跪倒行礼。 朱辰并没有让史可法站起来,而是直接开口问道:“史可法,听说你最近在走访京城的百姓?不知道有什么收获?” 朱辰的话让史可法一时脸色有些复杂。 史可法的家中也算是比较殷实。 所以从小史可法就没再吃穿用度上费过什么心思。 史可法从小所学的知识都是说,只要教授百姓礼义廉耻,让百姓心中存有仁义忠孝之念,那天下就可大治。 原本的史可法对此深以为然。 可是上次朱辰的话对史可法犹如当头棒喝。皇帝竟然明知道魏忠贤是jian臣,还依然要用魏忠贤。理由只是魏忠贤能为皇帝搜刮来足够的银两。 这有点颠覆了史可法的认知。 圣人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启帝和朱辰作为一国之君,竟然靠搜刮民财来供养军队,这让史可法一时间有些想不通。 殿试的时候,史可法依然还抱有一丝幻想,希望朱辰能幡然悔悟,改过自新。 可是当时朱辰那不以为然的嗤笑,让史可法的心一时间无比的冰冷。 文人所学,不就是要报效君王才能一展所长。可是如果不被君王认同,那自己该何去何从。 或者说学自己的老师左光斗那样,不惧生死,极力劝诫? 可是回想起朱辰的所说,史可法又觉得好像朱辰并没有做错。 这让史可法一时间更加茫然了。 一边是圣人之言,一边是君父。史可法都不知道自己该去信谁了。 直到前天,史可法的书童找到了史可法。 告诉史可法,这次进京携带的银两已经用完,而店家又不肯赊欠。 也就是说,史可法如果不尽快补足银两,搞不好就得被店家扫地出门。 而且因为没有了银两,史可法和自己的书童一整天都没能吃到东西。 饥肠辘辘的史可法一时间更加茫然了。 之前的史可法从来都不觉得钱有多重要。甚至耻于谈钱。 可是此时史可法才发现,如果没有了钱,自己竟然和街边的乞丐毫无分别。一样看见rou包子会两眼发光。 最终史可法只能厚着脸皮去向同窗好友借了几十两银子。 第二天,史可法没再继续躺尸,而是直接走出了房门。 这一刻的史可法忽然很想看看,这京城的普通百姓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是不是真的只靠礼义廉耻就能让他们安居乐业。 可是越走访,史可法的心中就越惊恐。 他此时发现,作为这些底层老百姓。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农夫商贩。大家生活里最重要的竟然都是银子。 这让史可法那靠着这十几年所学圣人之言建立的人生观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不过史可法还没死心。 他很想能找到一个能符合他认知的人。 可是最终的结果证明,史可法的寻找注定只是徒劳无益的挣扎而已。 普通百姓都是庸俗的,心中想着的只有柴油米面,或者说活下去。 这一刻被朱辰忽然问起。 史可法一脸的绝望。 “皇上,难道圣人之言真的错了吗?难道所有人应该追寻的就只是钱财而已吗?” 听到史可法的咆哮。 朱辰反而笑了。 史可法能如此问,那就证明他确实已经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史可法,圣人并没有错。你难道忘了,圣人也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朱辰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史可法,错的不是圣人,而是朝中这些官吏。他们只空谈礼节荣辱,却从来不关心仓廪是不是充实,百姓的衣食是不是充足。如果一个人都要饿死了,那还有什么礼义廉耻可言?不是人人都是伯夷,叔齐。更不能要求百姓去当伯夷叔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