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是锦州来的兄弟吗?
李悰倒是没多大事。 并不是李悰更厉害,而是祖大寿和祖茂更加拼而已。 不过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起码祖大寿和祖茂等人的努力,调动了达海麾下足足五千士卒。 让达海身边的护卫力量严重不足。 这也为毛文龙的计划能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文龙带人回到了之前的那个底下溶洞。 此时溶洞中聚集的人比之前增加了一倍还多。增加的这些人自然就是从宁远城救援出来的百姓和士卒。 “承禄,清点过人数了吗?” 忙碌了整整一个晚上,斗智斗力,毛文龙也是有些精力憔悴。 “禀大帅,我们昨晚从宁远城一共救出来三万多人。” 毛承禄说起这个数字的时候很是兴奋和激动。 虽然东江各部经常会接应救援辽东的百姓。但是一次救这么多人,还是第一次。 可是毛文龙听了之后,不但没高兴,反而脸色有些阴沉。 毛文龙身后的祖大寿更是脚下一个踉跄。 对毛承禄来说,只知道救了三万多人。可是毛文龙和祖大寿却是知道,这点人数,还不到整个宁远城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有足足有九万人葬身在了宁远城的大火中。 现在到了白天,就算那些人还没被大火烧死,也肯定难以逃过鞑子的屠刀。 想到这些,毛文龙和祖大寿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毛承禄有些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毛承禄既不傻也不瞎。 看到毛文龙和祖大寿两人都是一脸不好受的样子。 毛承禄果断选择离开。这时候去触两人的霉头,那可就是毛承禄自己犯傻,谁也救不了。 外面的天终于亮了。 而岳托也得到了昨晚战况的具体信息。 岳托派去主持东城墙防御的主帅达海被活捉。导致整个东城墙一线的防御基本形同虚设。 可是这事要是真追究责任,岳托自己是难辞其咎。 甚至连南城墙的防守主帅武拜都要负连带责任。 不过岳托也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要尽快做好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将那些从宁远城逃走的人全都杀死。 第二件事就是想办法找到达海。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那种。 而且留给岳托的时间不会太久。 一旦等到皇太极那边知道,岳托肯定会被斥责。 岳托连忙将麾下的军队全部都撒了出去。 如果说晚上是毛文龙的世界,那白天就是后金的世界。 可是让岳托沮丧的是,整整一个时辰,岳托麾下的人马几乎将宁远城周边五十里全部都搜索了一遍。 但是别说达海和宁远城逃出来的百姓,岳托连一个活人都没找到。 毛文龙带着这些百姓和达海几乎就像是消失了一般。 岳托差点就疯了。 根据岳托知道的情报,明明天亮前毛文龙还露过面。 可是这一眨眼的功夫,却逃的不见了任何踪影。 如果毛文龙麾下都是骑兵,岳托还不会奇怪。 可是岳托知道,毛文龙的东江根本就没多少马。人都养不活,哪里还有能力去养马。 “真是见了鬼了,这毛文龙是属兔子的吗?” 岳托气的一甩马鞭。可是此时岳托却是束手无策。 “贝勒,大汗召见。” 就在岳托束手无策的时候,皇太极的传令兵也来到了岳托的面前。 “该来的还是要来啊。” 岳托知道自己已经避无可避。 本来想趁着天亮前做些补救,却没想到最后却是白忙活一场。 岳托只能跟着传令兵来到了皇太极的大营。 此时的皇太极也是脸色铁青。 昨天晚上扬古利和劳萨带军回援,这才稳住了皇太极那边的局面。将之前被困住的兵马全都顺利接了回来。 不过在扬古利和劳萨回去之后,外面也消停了不少。 本来扬古利和劳萨还想带兵出去看看,但是被皇太极给拒绝了。 紧急调集了一次援军之后,皇太极的脸面已经丢尽了。 皇太极可不想再丢第二次的脸。 之前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万一扬古利或者劳萨再陷进去,那就不是召集援军的问题了。 皇太极必须将岳托麾下的兵马全部调回来才行。 那样的话,皇太极对宁远城的部署就全都要泡汤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稳妥一点。 一切等天亮了再说。 皇太极做了大汗之后,考虑问题不再仅仅只是胜败。所以也就束手束脚了一些。 被折腾了一晚上,皇太极心里本来就很窝火了。 别说当了大汗以后,就算当大汗以前,皇太极也没受过这种窝囊气。 等到天亮之后,皇太极也知道了岳托那边发生的事。 作为后金的实际掌控者,皇太极身边最不缺的就是通风报信的人。 甚至皇太极逼岳托知道的还要早一些。 “达海被活捉?宁远城逃出去足足就几万人?” 皇太极差点就想要将手边的杯子砸在地上。不过皇太极最终还是忍住了。 皇太极很早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愤怒除过彰显自己的无能别无用处。反而会让手下看轻自己。 “知道了。” 皇太极淡淡的说了一句,就又坐了回去。 皇太极给岳托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岳托去补救。可是结果,还是让皇太极忍不住有些失望。 “毛文龙。” 此时皇太极哪里还猜不到,毛文龙肯定是在宁远城附近有一个非常大的藏身之地。 可是这藏身之地也必然非常的隐秘。 如果皇太极有足够的时间,派遣大军慢慢搜索,必然可以找到。 之前是一点线索都没有。但是昨天晚上,毛文龙可是带了足足几万百姓过去。 这么多人,必然会留下线索。 皇太极的麾下可不缺猎户和善于追踪的探子。 凭借这些痕迹,皇太极可以很快确定毛文龙的藏身之地,然后将毛文龙一网打尽。 但是皇太极也知道,这个想法自己真的只能想想而已。 因为皇太极根本就没这么多的时间。 就算是今天就能找到,这样大的地方必然不是一个出口。 如果做不到万无一失,那还有什么意义,只是徒增笑柄而已。 所以虽然皇太极已经猜到了,但是还是只能选择无视。 随即皇太极就下令召见岳托。 这件事情,皇太极觉得到此为止就足够了,没必要再去浪费时间了。 想要补救一个错误,到时候只会产生更多的错误,完全是得不偿失。 皇太极知道,自己必须要撤军了。而且就是现在,刻不容缓。 现在皇太极的军中已经彻底断粮,而宁远城附近却被皇太极给搜刮的干干净净。 想要供给十几万大军的粮草,皇太极根本没地方去筹措。 “大汗,奴才有罪。” 岳托到了皇太极的面前,第一时间就选择请罪。 岳托倒也光棍,岳托知道,昨天晚上的事情,自己绝对是难以推卸责任。 虽然就连皇太极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而且一切都是从皇太极召集援军开始。 但是岳托也知道,他只要敢将责任推在皇太极的头上。那就不是失去权力,回家养老那么简单了。 “岳托,你就是个蠢货。” 皇太极直接上前一脚将岳托踹倒在地。 不过倒下的岳托眼中却忽然一阵轻松。皇太极如此大发雷霆,其实并不是真的生气,而是打算将此事大事化小。 如果岳托认罪之后,皇太极反而好言相劝。那时候岳托面对的结果才会更可怕。 “岳托,回到盛京之后,你就先回家好好反思吧。” 皇太极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就将此事盖棺定论。 这次在辽东,罪责最大的其实不是岳托。而是阿巴泰。 因为一切的麻烦都是从阿巴泰丢失了粮草引起的。 可是现在阿巴泰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算是想要处罚,也根本找不到人。 至于济尔哈朗在塔山遭遇的事情,一是无关大局。第二也是因为皇太极打算让济尔哈朗接替岳托的职位和权力。 这时候如果再处罚济尔哈朗,那皇太极都不知道让谁来接手了。 虽然年轻一辈的多尔衮和多铎都很是不错。但是这两人实在是太年轻了,根本担不起如此的重任。 这次皇太极出征,特意让多尔衮留守盛京。为的就是给多尔衮增加资历。 对岳托的处罚,皇太极表现的很是轻描淡写。 不过皇太极也知道,不可能因为这点事情就真的让岳托永远回家。 这只是暂时的。 或者说,让岳托为这次的失败背黑锅。 等到风头过去,岳托肯定还会官复原职。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随着皇太极一声令下,鞑子大军缓缓离开了宁远城,向着盛京的方向前进。 在皇太极率军离开之后。 满桂派出的哨骑也终于到达了宁远城。 看着几乎被烧城了一片灰烬的宁远城,这些哨骑也是一个个脸色凝重。 这一路过来,他们没看到一个难民。 如果不是空气中那浓烈的尸臭味,他们可能会以为宁远城的人都被鞑子给抓走了。 可是现在,这些人的结局已经不言而喻。 这已经不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了。 就在这些哨骑一脸凝重的时候,却忽然从远处蹿出了十几个人。这些哨骑连忙抽出了腰间的佩刀。 “是锦州来的兄弟吗?” 带头的人正是王绍。毛文龙在东城墙救援的时候,王绍带着自己的心腹顺利出城。 可是王绍又不是傻子,自然不敢真的跟着东江的人走。一旦碰到祖大寿,那王绍就是老寿星上吊,自己找死了。 所以王绍的打算就是去锦州,找到督师王之臣,来个恶人先告状。 王绍可是知道,辽东上下,包括王之臣对东江都是极其厌恶。现在祖大寿和毛文龙搅在了一起。而且祖大寿是丢失宁远城的罪魁祸首。 这正好方便王绍上下其手,栽赃祖大寿。 王绍自然没想着真能扳倒祖大寿,也不会去污蔑祖大寿投降鞑子什么的。 王绍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九句真话,一句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