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晋都
晋都是晋国的首都,也是晋王宫的所在之地。 这座坐拥百万人口的大城坐落于晋国最北端,西北部平原的尽头。 此处已经是国土边疆处,再过去百里就是魏国境地。 若是略过周围广袤的耕地,从南边的官道,也就是南城门看去,第一眼到的便是由一块块青黑色砖石磊叠而成的,足有二十丈高的城墙。 这座高大的城墙足足延伸出去了四十里才朝着两侧弯过弧度,将内部繁华的城池给包裹起来。 若是以遥远星空彼端的地球的标准来看,这几可称之为不可思议。 很难想象,过去的晋人究竟是怀抱着如何的决心,才能够以区区凡人的力量建立起这般庞大的城池的。 但若是再将视角拉远一些,从数十里以外的地方观察这座巨城,就会发现... 这座城的背后,屹立着一座宏伟的山脉。 它从地平线的左侧一直延伸到右侧,几近看不到尽头。 就像一座天然的宏关,矗立在魏晋交界处。 晋都在这座山脉脚下,就像倚靠在巨人脚下的孩童一般。 而凡人即使拼尽全力,也仅仅是只能碰到它的脚踝罢了。 清晨。 天色已亮。 此时正值耕种之际,晋都周围的平原上,已然都是正在耕种的农民,而晋都的三个城门也已经开始吞吐过往的人流。 三处城门外的兵丁便有数百之多,各个披甲执锐,身材高大,看起来便有一种精悍的气息。 他们扫视着来自各处的行商,客人,货车,看到可疑之辈便会上前盘问。 此刻。 一个身着黑色猎户装的青年站在城门处。 他身材匀称,脸庞俊秀,一身皮rou粗看起来与常人毫无异处,可仔细看去,就会发觉,那裸露在外的手掌,脖颈,脸上似乎都泛着晶莹的光泽,没有半点粗糙干涩的感觉。 他的头发也与常人不同,并非需要收束的长发,而是有些怪异的短碎发。 ——毫无疑问,这个青年便是飞行接近两千里,来到了晋都的顾迦。 他终究还是答应了知府的请求,来到了晋都。 顾迦抬起头来,望着那数十米高的城墙,眼神中露出了惊叹的神色,微微赞叹一句: “真壮观。” 有些反常的,那些盘问的士兵甚至都没有一个注意到他的,就这么放任其走进了城池中。 就像根本没有看到似的。 街道干净明亮,虽然是略有些凹凸不平的石砖地,却也没有 走在街上,叫卖声如同潮水一般不绝于耳。 “冰糖葫芦!新鲜的冰糖葫芦!” “热气腾腾的包子!一金五个!” “冰蚕丝的料子来货了,南边的货,要做衣服的赶紧了!” 顾迦听着这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叫卖声,以及钻进鼻尖的香气,神情略微恍惚了一下。 ——在西宁城的时间太短,从来没有好好的体会过这种氛围,像这般场景,在这个世界还是第一次见到。 随后,他望了望,在路边随便找了个小饭馆,跨进门槛坐下。 说是小饭馆,其实也有个二十来个桌位的样子,那些木桌木椅都擦的光亮,看起来古色古香,非常洁净。 此刻正是早餐的时候,小饭馆里已经坐了一半的人,他们三两对坐,正在吃面,不时的聊着些什么。 身穿麻服的小二立刻跑了过来:“客官,您想吃点啥?” 顾迦闻言忍不住笑了笑,抬起头看向招牌,说道:“来两碗打卤面。” 一边说着,他从包裹中拿出指节大小的一锭金子付账。 “这些够么?” “太多了。” 小二瞪大眼睛,似乎很少看到这样的金锭,翻找半天拿出一个剪子,在上面剪了指甲盖大小的一块下来,过了秤,随后将剩下的还给青年。 顾迦将其收好,心中微微感叹。 ——这个世界凡人社会的物价,终究还是和地球历史中的天差地别。 至少东荒这一块,凡人购买是用金币的。 没过多久,面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卤料铺在上面,香气扑鼻,还撒着翠绿的葱花。 他拿起筷子,一口口的吃着面,一边听着旁边那些人的闲言碎语。 以修士的听力心力,只要想的话,周围的动静几乎都无法瞒过他的耳朵。 不是指这家店。 而是这条数百米长的街上所有的店面。 顾迦慢慢悠悠的吸溜完两碗打卤面,然后又加了一斤酱牛rou,再加了两个烧饼,一碗胡辣汤...等等等等。 总之,他就这么坐在桌子上赖着不走,点了半个菜单的菜,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小二的脸色也从震惊变成了麻木,一直从上午听(吃)到了中午... 顾迦站起身,似乎终于吃饱了。 他走出店门,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开始一边逛街,一边思考。 结合知府告诉他的信息,顾迦终于对这座城如今的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与概念。 ——首先以地球历史带来的经验而言,很难想象一国之都会建立在国土边境这种事。 先不提发号施令的难度,一旦从这一侧被邻国入侵,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首都与晋王宫。 但若是放在这片广袤无垠的东荒大地上,那一切就合理了。 因为,说是接近魏国边疆,但其实对于那群山无尽,国土浩大至极的魏境来说,魏国南部这延绵数千里的无名山脉,反而像是拱卫晋国这个小小穷酸邻居的保护屏障似的。 而南边的情况也是类似,宽数百里长千里的沙漠铺在西宁城南方疆域,就像是无人区一般,隔绝了其他的凡人王朝。 夹在中间的晋国,就像是在大石头夹缝中生存的小草一样,非常的不起眼,丝毫都不引人注目。 因此对于这座城中的居民来说,修士光明正大的降临此处,毫无疑问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谈资。 大约大半年前的一个夜晚,很多人都看到,从远方的天空中,十数道璀璨夺目的长虹缓缓落下,降临于晋王宫中。 也不知道晋王与他们商讨了些什么,总之第二天过后,晋王便宣布,奉来自清阳洞天的阴流道人为国师,而其余数十位门人弟子也纷纷得了一官半职。 而阴流道人在担任国师的那一天,便向全晋国传递消息,将要招收一百位新弟子,待一段时间后一同回到清阳洞天。 毫无疑问,整座城,乃至整个晋国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