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削侯之策
纣王神色如常:“寡人当然知道寡人再说什么。” 商容神色不安道:“大王,您可知道,您今日此话,若是传了出去,会引起诸侯恐慌,造成天下战乱的。” 纣王道:“所以此时殿内,只有寡人和商相二人。” 商容用不太确定的语气问纣王:“大王是想……” 纣王却没有回答商容,而是自顾自道: “诸侯脱胎于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演化到现在,靠军功分封、征服册封、主动归附,大商已经拥有了八百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无论是前朝大夏的王位更替,以及我大商立国,都有与诸侯参与其中,但是这些诸侯心思难测,而商王又对于他们的控制力极弱,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叛出大商。” 不说大夏,就说大商。 在五百年国运的几度兴衰之间,这种事情已经发生数次了。 大商一旦国力衰弱,他们就纷纷叛出。 而一见大商有中兴之主出现,横扫六合,便又纷纷归顺。 就是一群随风而倒的墙头草。 此时,对于疆域的控制,大商实行的是内外服制度。 所谓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的是商王及其商王室本族的活动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 而诸侯封地所在的区域,就属于外服。 商王内服控制的王畿之地,实则只有以朝歌为中心的方圆千里之地而已。 “那大王的意思是?” 首相商容听出了,纣王口中对于诸侯的不满,他沉吟道。 他知道,今日大王既然单独召他入宫,肯定就不只是抱怨的。 “很简单,寡人今日召商相入宫,其实就是想让商相想办法削弱诸侯实力。” “减少诸侯们的封地,尽量将诸侯的封地,改到离王畿之地的较远偏远区域,扩大王畿之地的地域,并且设计出一套全新的大商官员制度来。” 纣王说出了,他召商容进宫的目的。 “所以,大王今日召老臣进宫,是想让老臣来做这个恶人?” 商容身为大商首相,智慧极高,一听纣王的话,便明白了纣王的用意,他苦笑道。 “难道商相不愿意吗?” 纣王正色道。 虽然商容是首相,同样也是先王留下的辅政老臣,但是商容若是拒绝的话。 他大不了换一位听话的首相,去做此事就行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外如是。 迟疑了片刻,商容才苦笑道:“回陛下,老臣愿意。” 本来商容是想拒绝的,但是看纣王认真的神色,他便知道纣王不是说笑的。 而群臣以及先王,也都小看了这位新王。 这位新王不但拥有,天下少有的勇力,更胸怀沟壑,拥有历代人王,甚至是三皇五帝都不曾有的大志,竟然想要削弱诸侯。 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想法。 而商容也知道,遇到这样强势,以及有想法的君王,他若是不答应的话。 这个首相的位置,恐怕也已经坐到头了。 他虽然是一位贤臣,但是让他放弃手中的权力,已经坐了十余载的首相之位,他也是不愿意的。 “好。” 眼看商容答应,纣王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意。 “既然商相答应,那此事便交由商相去做了。” 纣王接着道。 “谢大王看重。” 听到纣王的话,商容苦笑道。 无论如何,他知道他这个恶人当定了。 …… 第二日。 朝议之时。 首相商容在显龙殿上,一连提出了,数条针对诸侯的提议。 其中就包括: 祖上九代于大商无功的诸侯,爵位连降三级,将其一半封地收为国有。 另将连续五年纳贡不达标的诸侯,按程度减少其封地,降低其爵位。 收回封地小于百亩的诸侯封地,给予升爵一级的待遇。 另外采取自愿,有代价的收回,距离王畿之地较近的诸侯封地,以溢价两倍或者三倍,赐予其距离南蛮、东夷、西戎较近的封地…… 而商容这些提议的提出,瞬间引爆了朝堂。 无人在关注纣王取消祭祀神灵,限制巫祝权力的政令。 不过由于这条政令,主要针对的是中小诸侯,将大诸侯排除在外。 因此虽然也遭遇了,和各地诸侯有关系的群臣反对。 但是反对并不激烈。 相反,商容随后补充的一条,向大王举报诸侯纳贡不达标,或者祖上九代于大商无功勋的诸侯,其他诸侯就能够获得罚没封地的五分之一封地。 这一时间,让各个诸侯心中,内心都产生了小心思。 包括一些大诸侯也是,谁又会嫌自家封地多呢? 就这样,这些奏议全都通过了纣王的允许,并且命令商容去实施。 虽然商容这个首相,一下子名声已经臭了。 被众多中小诸侯恨得咬牙切齿。 但是商容提出的这些奏议,虽然都是在削弱中小诸侯的实力,但也只是削弱而已,并没有彻底断了这些中小诸侯的活路。 这让一些有心反抗的中小诸侯,却又下不了决心。 再加上商容的这些奏议,都将大诸侯排除在外,身后没有大诸侯的支持,这让身为这次被削弱对象的中小诸侯们,更加有心无力。 只能被商容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蚕食。 …… “不错,商相你不愧是先王给寡人留下的辅政老臣,还是很有能力的。” 看着商容呈上来,前些日子商容向自己所提出那些奏议已经施行后,预估初期能将大商由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面积,一下提升一倍有余,纣王颔首称赞道。 这已经是纣王,开启人生模拟器的十天之后。 “大王言重了。” 看嬴政夸赞,商容站在殿下,不敢称功,连忙道。 “这主要是大王的功劳,若不是有大王在朝中力挺老臣,老臣也不敢去做如此得罪诸侯之举。” 然后商容又道。 “商相,你自谦了,你做得很好,不愧是大商的首相,名副其实。” 纣王却颔首道。 听到纣王这般说,商容眼中闪过了一丝喜色。 这本来只是大王无意间的一句话,但是其中蕴含的意思可不普通。 这代表大王已经认同了他的能力,也证明新王登基后,终于认可了他这位首相。 “不过你也需要再接再厉才行。”纣王勉励了商容一句,接着又将目光看着商容问:“你预估这次动手,最终能让王畿之地的疆域面积增加多少?” “启禀大王,因为之前老臣提出的那几条奏议,都是以削弱诸侯为主,所以诸侯的反抗并不激烈,老臣预计能让王畿之地的面积,最终至少增长三倍。” 商容如实回答。 “好,之前大商的王畿之地,只不过只有千里疆域而已,能增长三倍也有三千里疆域了。” 纣王沉吟片刻道。 纣王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不断地削弱诸侯,从诸侯手中收回,由他这个商王控制的王畿之地封地。 然后大力发展这些王畿之地,提升大商国力。 此消彼长之下,最后即便他要强行收回封地,诸侯也无力回天。 “不过大王,随着大商直接掌握的王畿之地面积越来越大,从那些诸侯手中收回的封地中,因为诸侯退出,没有官员管理,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 然后商容又上奏道。 “那就麻烦商相了,请商相为寡人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设立一套独有的官员制度,呈给寡人看,但这套制度要和寡人的私臣有所区别,要能够从上到下的直接管理到百姓。” 纣王思索片刻后道。 “可是陛下,设计一套官员制度简单,我们一时间,却找不到这么多的人来担任官员,去管理百姓……” 商容苦笑道。 “那就不计较出身,唯才是举,总能找到那些适合担任官员的人的。” 纣王脱口而出道。 在大商立国之初,虽然有很多贤臣,都是奴隶出身,地位极低,但是最终却能位极人臣,成为一代贤相。 比如成汤时期的伊尹,武丁时期的傅说。 但是到了如今的晚商,官员反而极其重视出身,很多官员都是贵族出身。 普通百姓和奴隶,受到排斥,根本就没有机会做官。 “老臣明白了。” 听到纣王如此说,商容顿时惊喜道。 这样看来,刚刚登基的新王,的确是一位胸怀大志,重用贤能的贤君。 “不过,大王,老臣已经有事在身了。” 见大王将这件事情,也交给他去做,随后商容反应过来苦笑道。 “如今寡人信得过的臣子不多,这两件事情都先交由商相去办,等寡人找到了合适的臣子,肯定会替代商相的,或者商相有觉得合适的贤才,也可以向寡人举荐。” 商王直言道。 看自己这劳累,是跑不了了。 商容只能无奈苦笑应道:“老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