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供养人
,大唐:开局抢了文成公主 魏砚的确没有说错。 他真的很忙,跟李二分开之后,魏砚接下来便去找李治。 然后,跟李治商量准备三天后交流会的相关事宜。 这吃的、喝的,总得备上吧。 还有这内侍、奴婢什么的,李治也得安排吧。 场地的话。 再怎么样,也得安排个百人场吧。 然后如果再有多人,大概就只能是站着。 魏砚第一次有求于自己,李治自然是什么都答应。 很是自信地对魏砚道:“定国公放心,本太子一定会让人把这事给安排得妥妥当当。” “说起来……定国公这一次去了洛阳半年,路上,可曾有什么趣闻?” 魏砚很直接了当地道:“没有。” 李治还想给魏砚倒茶,慢慢聊。 魏砚便道:“茶就不喝了,我还有点忙。” 说着,便向李治行了个礼,就退了。 使得李治一阵愕然。 不禁对身边的人道:“定国公平常不是根本没事做吗?” 然而身边人的也就更加不知道。 因为他们跟魏砚更加不熟。 …… 去见完了李治后。 很快…… 魏砚便又回到了自己府上。 之后又来到了佛教司,察看了下情况。 直到看到武才人安排人把所有事情都弄得妥妥当当。 魏砚这才交叉着双手,表示放心了些。 另外…… 铁路运输的价格单也贴出去了,就贴在了东西二市。 不过,这铁路运输收费办事处,说实话,也是个麻烦。 “要不?在东西二市租一块小地方作为办事处?” 武才人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魏砚。 “这个好。我原本还想着把这里一条街都变成我们的,可后面又觉得,如此人来人往,会不会不安全。” 长安城城南的环境,其实荒芜得很。 但也正是这样,魏砚反倒是愈加喜欢。 你说以后要是谁都能牵着马,牵着骆驼从这里经过。 那魏砚反倒可能还有点不乐意。 毕竟…… 这吵吵闹闹的,哪有宁静的样子好。 见武才人已经考虑得这么妥当。 就连他都有些自愧不如,干脆,魏砚便也是回家陪公主得了。 走之前顺便跟武才人说一句,佛教那边的也可以动手了。 当天下午。 长安城数十上百座佛寺便收到了通知,让他们每一座佛寺的人在特定的时间过来做户籍登记。 事实上…… 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有过,只不过,一般都是三年才编造一次,这不还没到三年吗?怎么又要登记了? 五日后。 第一批来登记的僧人便看到,这边却是让他们填表。 作为僧人个人方面,要填写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贯籍,职务,亲朋。 而作为一座佛寺,则要填写有多少亩田地,还有役使多少净人、奴婢。 另外…… 还要填写是否还有其他经营,比如说:邸店、店铺、石碾、油坊、车坊等。 这简直就是调查他们寺庙的全部家底啊。 第一个来的灵感寺的主持一看到这个,就意识到这东西填着似乎有点敏感,因为正常人想想都知道,你会把自己家里有多少钱通通都告诉别人么?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便问负责的内侍道:“不知佛教司让我等填这些是为了什么?” 负责的内侍也是道:“别问那么多,让你填什么,你就填什么就是了。” 灵感寺的主持便道:“那本主持不能填。” 负责的内侍便道:“我们定国公说了,不填,以后你肯定会后悔。” 定国公。 灵感寺的主持智觉自然是听说过的。 最近几年在长安城都能引起不小的谈资。 虽然对方可能事情不多。 但是每一次爆出来的事情,都能让人震惊。 可这天底下哪有把自家的财产往外说的道理。 因此,就算是听到对方这么说,智觉也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做。 此时负责的内侍又道:“还有没有不想填的?” 一群僧人看到自家主持都不填,也纷纷停了下来。 “行吧,是你们不愿意填的。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说完了威胁的话,就把人都放走了。 如此…… 第二天。 换了个别的寺庙,也差不多是这样。 也就只有一些很小很小的寺庙,根本没什么钱财油水,而且,主持的水平也十分有限,这才把资料都全部登记记录了下来。 因为…… 他们根本没有邸店、店铺,更别说石碾、油坊。 如此过了十多天后。 魏砚倒也没有去找他们麻烦。 而是找人去张贴了他的最新的佛寺管理办法。 这办法太长,很多人看了,只觉得无比冗长。 还有人觉得,这里面的东西太不切实际,你觉得他们会同意,会引颈受戮吗? 但这里却隐藏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份管理办法,到底是不是得到过大唐官方认证。 包括里面有提到一些,如果你不来报备,到时候查到你没有在佛教司报备你的户籍,那就当做是想要逃避赋税、徭役来做惩罚。 说实话。 这份管理办法看着挺吓人。 这些寺庙的主持都不是蠢人,再加上,下面也不乏对此表示担忧的,因此,众多寺庙的主持便或联合,或通过个人与大唐官员的关系,来打听这个管理办法的合法性。 怎么说呢。 这些亲近佛教的官员听说了此事,也觉得有点那啥。 定国公绝对是强人所难了。 但说实话,有的事情,他还真不敢对这些主持打包票。 只是道:“我记得,陛下是把这事交给了定国公来处理,至于说……你说填不填户籍资料,就如何处罚,这我也不知道。” 通过多方打听,甚至打听到了李治那里。 李治没有读过那个管理办法,自然不清楚。 不过…… 李治倒不觉得这管理办法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就是这资料登记这。 只能说…… 李治也不太好说。 他只能是这么跟这些主持说道:“这你得去问定国公。” 还有人要求见陛下。 然而李二是他们想见就见的? 先晾他们几天都不着急。 如今时间是八月。 管理办法上面说,在贞观二十一年一月初一便截止对长安城内的寺庙进行户籍登记。 也就是说,他们只剩下三个月到四个月的时间。 “陛下!我要面见陛下!” 通过大唐群臣,花费了差不多半个月,这些人才得到了李二的一句话。 只见李二说道:“朕已经承诺过魏砚,以后佛教的事归他管,朕不再过问。之后,要是户籍真的没有登记到,该判流放的判流放,该罚去戍边的罚去戍边。” 李二这话一经传出,佛教这边立刻人人自危。 甚至,已经出现有僧人劝他们主持就从了魏砚的。 但他们过惯了优厚的日子,又怎么可能会向魏砚低头。 “他不敢这么做。”其中善化寺的主持善明便道。 “可万一呢?万一魏砚再来一次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那样的灭佛……”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我佛一定不会保佑他。” “不若……我们都让我们的供养人向他施压吧?” “怎么施?” “就说他妄图抢夺供养人的供养钱,那就是在破坏供养人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