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首播热搜开局
文娱从传承粤剧开始正文卷第74章首播热搜开局选手交流了好一会儿,薛绍千作为主持人,主持着秩序让B版选手进行分组。 几乎是话语一落,顾彻毫不犹豫地狂奔到了原创组。 其他选手都还没反应过来呢,顾彻就已经站在分组圈圈内。 大家一片愕然,连连反应过来分组也是要靠抢夺的,于是上演了一出你追我我追你、你拉我我拉你的戏码。 龙争虎斗,好不热闹。 顾彻站定在圆圈内,闲情逸致地看戏,脸上噙着一抹笑容,让人看了很想打他。 一番抢夺后,B版选手终于定好了组别。 选择原创组的人很多,后来他们都是靠剪刀石头布去解决的。 这再次让人想要打顾彻一顿,那看戏的笑脸太欠揍了。 挑好了组别,接下来也迅速挑好了队员。 薛绍千立刻介绍改编跟原创的内容:“第二轮比赛的主旨为‘那些曾经的回忆’,原创曲目跟改编曲目都要围绕着这方向去创作,现在公布五首改编曲目,改编组从这五首中挑一首去改编,大家可以挑选相同的曲目,分别为《我的少年时光》、《过去下雨》、《童年》……” 顾彻认真听着,若有所思。 那些曾经的回忆……么? 改编公布的曲目,都是跟过去有关,所以原创最好围绕着“追忆过去”去创作。 陈星原本很紧张,但一听见这个主题后,松了口气,看向顾彻道:“这个主题并不难,可以写情歌,有很多分手情歌都在追忆过去这个范畴里。” 顾彻摇了摇头:“情歌?不,相反,这个主题我们不要往情歌靠。” “为什么?” 顾彻瞄了其他原创组的歌手,“节目组给的创作主旨并不困难,大家怎么说都有一两首情歌,要是人人都选择唱分手情歌,那这节目可就没什么意思了。” 分手情歌出彩吗? 那肯定是出彩的。 《体面》、《分手快乐》、《给我一个理由忘记》、《寂寞寂寞就好》……哪一首不是爆火的分手情歌? 比起歌颂爱情美好的歌,分手情歌其实更容易出圈,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谁没几个令人怀念的青春啊! 在那热烈的青春中,能善始善终的才几个人? 多的是留下无数遗憾的人。 而这些遗憾,正是组成青春的一部分。 正因为分手情歌很容易出彩,也相对好写,顾彻反而不能碰。 他知道,其他选手恐怕已经瞄上了“分手情歌”这个概念了,他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就得弄点不一样的东西被观众记住。 要么拿出一首比他们创作得更加悲情的分手情歌,要么跳出这个概念,引入新概念。 这个概念,必须得标新立异,要比分手情歌更大、更广,才有机会反杀。 陈星见顾彻这个样子,好奇地问:“你是不是已经有想法了?” 顾彻也不藏拙,“是有一点想法了,但还需要完善一下,可能会比较险,但如果能完成的话,或许能成为一首经典歌曲。” 陈星有些激动,这就是抱大腿的感觉吗? 他实在是太喜欢了! 陈星真诚地问:“有没有什么是我需要做的?” 顾彻想了想,“那就……练一练唱功?” 陈星:“嗯?” 顾彻想到的是陈星的声音。 陈星的创作能力也就那样,中规中矩,说不上好但也不差,在娱乐圈中跟他一样的人太多了。 但除了创作能力之外,其实陈星的声音条件还行,有可以挖掘的地方。 陈星是少年音,但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在低音区域能比普通人唱得更低,还很稳,在高音区域也比普通人要厉害,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类型。 要是陈星从小到大跟他一起嗌声,他有把握能让陈星的技巧飙升到专业歌手水准。 有了出色的技巧,那他的声音也不会说特别差了。 好歹在节目里搭档的人,陈星对他付出了十足的信任,顾彻也想着给他铺一铺路,当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顾彻干脆道:“你练一下唱功吧,我需要你学会粤语。” 陈星也是南洲人士,不会讲粤语但他听得懂。 他脑海里升起了一抹不可置信地猜测:“难道你准备创作的歌曲……是粤语歌?” 粤语歌创作难度其实挺高的,有9个声调,国语只有四个,音谱为七个,所以粤语歌音域更广、会让人感觉表现更饱满、感染力更强。 但近几年粤语歌曲市场逐渐萎靡,能出圈的歌曲已经很少了。 如果顾彻准备创作的是粤语歌,那他还真的一点忙都帮不上。 他完全没有创作粤语歌曲的经验。 顾彻思索道:“大概有个腹稿,以前我就一直想要写这么一首歌,刚好碰上节目,就在节目里将它写出来。你要是相信我,就努力去练粤语发音,将基础发音给学会先。” 陈星毫不犹豫道:“我相信你!” 要是没有顾彻,他不可能在节目里争取到加试的机会。 顾彻是热度选手,一直跟他做互动,陈星知道自己肯定蹭了顾彻很多镜头。 他一直都是把顾彻当做自己恩人的。 参加这次节目,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顾彻这个朋友。 有的人你不清楚他的性格,但一看就合眼缘。 之于他,之于顾彻,都是这个想法。 …… …… 三天后,《我是唱作人》进行首播! 南洲的个人自制综艺并不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财力跟网站掰手腕的。 哪怕有,那些精明的商人也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所以南洲的个人自制综艺,往往都良莠不齐,前来玩票的导演居多。 但黄启新制作的这档综艺是个例外。 从一开始玩玩,再到后来收视率飙升,顺势推出了第二季、第三季,他就不止想要玩了,还想要做大做强。 冲出南洲,跨洲去做宣传,是每一个导演的梦想! 不仅仅是个人自制文娱,其他网站传媒,都是以这个目标去奋斗的。 当然,有的节目从一开始筹备就是跨洲,跟这种生在罗马的人没什么好比的。 第三季邀请到了陆奕然跟顾彻这两大流量,黄启新终于舍得花钱做了一些宣传。 这不是节目组在捧他们两人,而是节目在蹭这两人的热度。 不往外宣传一下,粉丝们怎么知道她们的偶像会来参加这个节目呢? 陆奕然跟节目组另外签有其他合约条款,在刚开始接到这档综艺后就在博客上宣传了,还会在博客上分享录制这档综艺时的点点滴滴。 他跟节目组是深度捆绑的,有点像是节目组选出的代言人。 这是当时确定的另一个王炸——乔兰馨都没有的待遇,陆奕然能得到这个待遇,全凭他的粉丝基础庞大。 此时第一期上线,陆奕然也不留余力地在博客上宣传,让粉丝多多追更。 多亏黄启新这次舍得花一些钱,让《我是唱作人》这一tag挂在了博客热搜第18位,从热搜这一位置点进去的网友涌入了许多。 黄启新一直盯着数据,有点紧张,他跟专门做热搜的团队只是约定了保持在前20名就好,这样花的钱少。 那些团队就给他运营到平常时第20名的人气热度,这是固定的曝光。 如果碰上当时博客流量比较差,那这固定的曝光度就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平常时第20名需要的曝光度,放在流量差时,相同的曝光度,有可能会蹭前几名。 看到《我是唱作人》上了第18位,黄导松了口气,抹了抹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开局还算顺利,就看留存了。” 一旁的林笙也在盯着数据,分析道:“从陆奕然那边引来的粉丝还挺多的,对得起我们给的费用。” 黄启新思索了一会儿,“如果粉丝留存很好,必要时多增加点陆奕然的镜头。” 为了这一季的节目能跨洲,他们可谓是把以往都不用的手段都给用出来了。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摩托变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