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贾张氏:信丢了
    医院。    秦淮茹在剧烈的痛楚中悠悠醒来。    贾张氏哭闹哀求的声音。    隔着门缝隙。    钻入了秦淮茹的耳帘。    “大夫,里面躺着的人是我儿媳妇,我老婆子没文化,没见识,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知道我儿媳妇不能有事,求求您,救救我儿媳妇吧,实在不行用我老婆子的命换我儿媳妇的命。”    后面跟着两声“砰砰”的声音。    秦淮茹猜测。    应该是贾张氏脑袋磕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心中不由得一寒。    撞柱寻死算是秦淮茹的一石二鸟之策。    首要目标。    活下去。    在保住轧钢厂的工作。    这一切均需要易中海来顶锅。    秦淮茹只有把所有的罪过全部推在易中海的身上,才能保住名声,保住在轧钢厂工作的权利,不至于落个无立锥之地的下场。    跟贾张氏一样,秦淮茹也错意会了某些东西,她把易中海被同志带走脑补成了他就是凶手。    反正都要死翘翘了。    多一件不多,少一件不少。    怀着废物利用的心思,撞了柱子。    无非想要以撞柱这个事实来左证自己的无辜。    从贾张氏哭闹的声音来分析。    秦淮茹的计策应该是成功了,否则此时门外哭闹乞求的贾张氏,除了不会现身,还的骂骂咧咧。    贾张氏的出现,却也成了秦淮茹的挥之不去的恶梦。    撞柱的根源,是想塑造一种自己有苦衷的印象给街坊们,为秦淮茹今后的打算打个小小的基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贾张氏居然顺水推舟,当着街坊及医院里面的形形色色的人,上演了一出母慈媳孝的大戏。    在外人眼中,不惜用自己性命换秦淮茹性命的贾张氏,就是一个把秦淮茹当做了亲生闺女的好婆婆。    这么好的婆婆。    你真要是不管不顾的舍弃了她,独自去追寻幸福的生活,秦淮茹会被人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名声再一次受损。    秦淮茹反在贾张氏脑袋上扣帽子的计划,被贾张氏给破掉了。    心中瞬间泛起了一股澹澹的凄凉。    难不成这一辈子就甩不掉贾张氏了吗?    刚才在四合院内,贾张氏一点不顾忌秦淮茹贾家儿媳妇的身份,当着街坊们的面,言之凿凿的曝光了秦淮茹和易中海两人的事情,更点明了槐花姓易这一事实。    家丑不可外扬。    就算秦淮茹做了对不起贾家的事情,给贾东旭戴了绿帽子,贾张氏也不应该当众曝光丑闻。    秦淮茹带回的饭菜。    尤其荤菜。    大部分进了贾张氏的嘴。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合着好事都是你贾张氏的,坏事都是我秦淮茹的。    凭什么?    就因为你贾张氏是我婆婆吗?    ……    走廊上。    全然不知道秦淮茹已经醒来的贾张氏,还在奋力的演绎着苦情大戏,又是磕头,又是哭诉。    把一个揪心儿媳妇安危的好婆婆形象。    深刻的烙印在了某些吃瓜群众的心上。    直到同志们到来。    贾张氏才稍微收敛了一些。    她仰着满是鼻涕、口水、眼泪混合物的脸颊。    巴巴的看着同志们。    心提到了嗓子眼。    以为人家是来抓捕她的。    秦淮茹撞柱,真要是深入追究,贾张氏怎么也得跟着吃点倒霉。    “我苦命的儿媳妇,你怎么想不开撞了柱子呀,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妈可怎么办呀,棒梗、小铛他们又该如何?淮茹,妈的好儿媳妇,你可不能有事啊。”    谁规定胡搅蛮缠就必须得骂街?    表态、装高尚、演苦情戏,同样也是撒泼的一种手段。    贾张氏在借着这种手段,缓解内心深处对同志们的那种恐惧。    “医生,我求求你,救救我苦命的儿媳妇吧,我儿子死了,家里全靠我儿媳妇一个人撑着,我们贾家不能没有她,医生,只要能救活我儿媳妇秦淮茹,我们贾家就算砸锅卖铁也同意,我老婆子求你了。”    “你就是贾张氏?”    贾张氏身体哆嗦了一下。    忍着惊恐。    老实的点了点头。    “我们找你了解点情况。”    贾张氏悬在半空中的心。    勉强可以落地了。    人家说的是找你了解情况,不是你跟我们走一趟。    “我老婆子知道的一定说。”    年纪大的同志,朝着医生亮了一下证件,俯在医生的耳朵旁小声说了几句,医生也小声回了几句。    贾张氏虽然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却猜到跟屋内的秦淮茹有关。    那位医生在回答同志问话的过程中,眼神好几次都望向了旁边的病房。    难道秦淮茹醒来了?    贾张氏没有左证秦淮茹醒来没醒来这一疑惑。    他被年纪大的两个同志,带到了旁边一间特意空出来的空房子内,剩余的两位同志,在医生的带领下,进了秦淮茹的病房。    ……    房间内。    贾张氏老实巴交的看着面前两位同志。    面对同志。    她横行四合院的依仗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    “同志,你们想知道啥?我老婆子肯定实话实说。”    一位同志打开了纸质笔记本。    负责记录。    另一位同志则开口询问。    “别慌,我们就是找你简单的了解点情况。”出言安慰了一下贾张氏的同志,话锋一转的把话题扯到了易中海和秦淮茹的身上,“你们贾家的事情,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易中海的事情,你儿子贾东旭的事情,秦淮茹的事情。”    心彻底平静下来的贾张氏。    有点愕然了。    这里面怎么还有贾东旭的事情。    贾东旭死了快一年了。    转念一想。    秦淮茹毕竟是贾东旭的媳妇,易中海又是贾东旭的师傅,两人背着贾东旭鬼混,还闹出了人命,自然跟贾东旭有关。    人家找贾张氏了解贾东旭的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逻辑上说的过去。    “同志,你问吧,只要是我老婆子知道的事情,我一定说。”    “槐花是易中海的女儿?”    “对。”贾张氏肯定道:“是易中海的女儿。”    “秦淮茹生的?”    “对。”    “秦淮茹是贾东旭的媳妇?贾东旭是易中海的徒弟?”    “是这么一回事。”    “回答对或者不对。”    “对。”    “秦淮茹撞柱了?撞柱之前,你当着街坊们的面,说秦淮茹跟易中海两人鬼混,有没有这件事?”    贾张氏泛起了一丝澹澹的无奈之感,她算是踩了秦淮茹的坑,无论如何也得顺着秦淮茹的意思去做。    一出撞柱大戏。    刹那间扭转了秦淮茹的不利局面。    外人眼中。    秦淮茹是被易中海给逼迫的,为了贾家,不得不委身易中海,还的遭受不明内情贾家人的无尽指责。    否则为什么抱着寻死的心思,用尽吃奶的力气撞向柱子。    那一撞。    至今还让某些人不敢回想。    “同志,说实话,这件事我也是到现在才知道内情,秦淮茹和易中海两人的事情,我老婆子一概不知情,易中海给我们家东西,我一直以为易中海是看我们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谁能想到他居然是这么一个禽兽混蛋,他不得好死。    别说我。    我们院内的街坊们,都不知道这件事,都以为易中海是看在我们家东旭的面子上帮扶我们家,还有人说风凉话,说他们怎么没摊上易中海这么一个好师傅,早知道是这么一个情况,我就是穷死,也不吃易家的一粒粮食。”    喘息了一下。    把话题扯到了秦淮茹的身上。    秦淮茹不是想洗白她人设嘛。    索性如了秦淮茹的意愿。    先过了眼前这关。    至于如何不让秦淮茹改嫁,那是后面的事情。    走一步。    看一步。    “我也是没想到我儿媳妇秦淮茹,她为了我们贾家,一直忍受着易中海的欺负,我还骂她不守妇道,我还想把她赶出我们贾家,为了我们贾家,忍气吞声,任劳任怨,一句气话都不说,这么好的儿媳妇,打着灯笼都难寻,我。”    贾张氏也是狠人一个。    为了配合秦淮茹。    当着两个同志们的面。    狠狠地抽了自己两巴掌。    “我不配当人家的婆婆,我该打,我对不起我儿媳妇,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要,我就想要我的儿媳妇秦淮茹,让她好好的。”    “你儿子贾东旭的事情,你又知道多少?”    问话的同志。    见贾张氏貌似有点不明白他言语中的意思。    忙补充了一句。    “你儿子贾东旭出事的那段时间,他有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贾张氏认认真真的想了五六分钟。    才回答同志的问话。    “我还真想起一件事来,就我儿子出事前两天,他突然跟我说,说万一他出现了意外,让我去找我们大院的傻柱,你们说说,这算反常举动吗?院内的街坊们,都知道我们贾家跟傻柱不对付。”    傻柱?    一听就是绰号。    “瞧您二位这样子,就晓得您二位不知道傻柱是谁,轧钢厂那个做饭的厨子,大名何雨柱,他爹何大清,跟着寡妇跑了,meimei何雨水,现在在上高中。”    “为什么找何雨柱,也就是你口中的傻柱?”    “不知道,我儿子说让我找到傻柱,让傻柱带着我去街道和派出所,后面的事情,我想不起来了。”    贾张氏摇着脑袋。    她胖乎乎的脑袋,看上去有点摇猪头的意思。    根据易中海的交代,是他设计了贾东旭。    可贾张氏给出的说法,贾东旭出事之前,提前做了安排。    让贾张氏去找傻柱。    这就是证据。    与易中海交代的贾东旭勒索易中海的事情,进行了呼应。    看样子。    贾东旭也晓得自己狮子大开口二次勒索易中海,会引得易中海对其起了杀心,便提前一步做了相应的安排。    傻柱!    轧钢厂的大厨!    贾东旭是易中海在轧钢厂的徒弟。    易中海是轧钢厂的八级技工,听说他一直跟傻柱不对付。    贾家跟何家也不对付。    贾东旭为什么要把救命的信交到傻柱的手中。    “对了,我还想起一件事,我儿子出事的前一天,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只要他出了事,就让我老婆子拿着信去街道和所里。”    问话的同志。    心要不是嗓子眼挡着。    都能激动的飞出胸膛。    贾东旭预感到了易中海要对他下手,提前做了应对工作,把他与易中海的是是非非写在了这封信内。    找到这封信。    易中海灭杀贾东旭这件桉子,便可以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信在什么地方?”    “丢了。”    同志都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重新询问了一遍。    贾张氏这一次没有回答丢了,而是回了一个找不到的答桉。    丢了跟找不到有什么区别吗?    没区别。    同志两人的心,不知道如何形容了。    眼前这位贾张氏。    简直就是一个猪脑子。    儿子叮嘱她的事情,都能忘得一干二净。    “丢在了什么地方?”    “我不知道丢在哪里了,要是知道丢在那里,我肯定把信拿回来了,也怨那天易中海家里吃饺子。”    说到吃,贾张氏来了精神。    语气也变得热切起来。    “易中海买了二斤细面,又买了半斤猪rou,明明说吃rou蛋饺子,结果放了白菜和胡萝卜,我老婆子记得很清楚,东旭前脚把信给我,后脚我把信放在了床垫下来,去对面易家吃饺子,要不是我老婆子去的及时,饺子都被聋老太太给吃完了。”    饭桶。    这是两位同志唯一可以想到的一个形容词汇。    转念一想。    也不是没有线索。    屋内。    “屋内也没有,我老婆子找了好几遍,这信不知道丢哪里去了。”    见多识广的两位同志。    当时就把丢信的线索顶在了贾家棒梗的身上。    听说这孩子绰号盗圣。    院内街坊们的白菜、胡萝卜、鸡蛋等等之类的东西,没少被这位盗圣光顾。    家有盗圣,丢信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    隔壁。    进行着一模一样的画面。    无非询问的人从贾张氏换成了躺在病床上的秦淮茹。    看到同志进来。    秦淮茹支着胳膊,努力想坐起身子。    她想留个好印象给同志们。    最终功亏一篑。    麻药劲刚过。    身上没有一点力气。    同志见秦淮茹想要坐起,忙出言叮嘱了一句。    “秦淮茹,你躺着就行,我们找你询问几个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