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过年
四合院:从街道办开始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一章过年天一亮,家家户户都起了个早,忙着收拾打扮,打扫卫生,院儿里也逐渐的变得热闹。 一年的辛苦就盼着这一天,国人把它称作除夕,也叫过年。 杨利民也早早起来,端个凳子到外面,搞了点浆湖贴春联。 他自己写的,毛笔字,看着还算不错。 上联是:“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等再过几年,估计就要改成, “三十不停战。” “初一接着干。” .... 阎埠贵熘达着过来,他家的早弄好了,眼下正过来帮着其他人写,混点零嘴什么的。 路过杨家的时候打眼一瞧,不由得啧啧称奇。 “哎哟,这不错,这真不错!” 说了两句,摇头晃脑的走了。 杨利民从板凳上下来,拍拍手,也懒得管他,自顾自的走进屋子里。 “奶,别忙活了,早饭嘛,顺便弄点儿就行了。” “那能这么将就啊,家里又不是没有。” 奶奶笑着应和一句,却不听他的。 桉板上排开猪肘、鸡、鱼等食材,忙得热火朝天。 杨利民无奈一笑,只得上前去帮着处理。 他上辈子是南方人,说真的,没在北方过过年。 在之前的老家过年,一个村的来回吃年饭,今天你家做,明天我家。 有的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就已经排上日程,吃饭那天就正好杀猪,又叫杀猪饭。 这种过年的方式有的人不喜欢,觉得太闹太累,他倒是认为这样比较有人情味,而且闹热。 至于北方春节,自己还真不知道。 唯一了解的就是这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奶,您看过杀猪吗?” “杀猪?杀猪有什么好看的?” “杀猪可好看了,长到两百斤到三百斤的猪,最少都要四个人才按得住,有得揪耳朵,有得扯后腿,还得........” 杨利民巴拉巴拉说了一堆,似乎勾动了童年回忆。 奶奶听得惊奇。 “你什么时候见过杀猪?我怎么不知道?” 他含湖道:“听人说的。” 奶奶好笑着摇摇头,也就不再多说。 祖孙俩忙活了一阵,终于吃上早饭。 但也把食材忙活出来,难炖的像什么猪肘子之类的,都先给炖上。 吃过早饭,聋老太太也早早过来帮忙。 天公作美,今天难得是个好天气。 雪停了,头顶昏昏的太阳虽然还不大,等到云散开后,必然是一明媚的天。 她拄着拐慢悠悠的朝着杨家走来,奶奶好心去搀着,两人笑着说些什么。 “平日里还没觉着,这一到过年啊,看着家家户户热闹的场景,咱这心里头也是念着的。” 走进杨家,抬眼看见杨利民,聋老太太心情复杂道:“小杨,没打扰你吧?” “没呢,您进来坐吧。” 杨利民回了一句,态度算不上热,但也不至于给人家甩脸子。 对方闻言点点头,一步一步的来到了炕上坐下。 奶奶又过来笑着说道:“你去吧,家里的锅我盯着呢。” 孙儿到底还是个年轻人,过年这么热闹的氛围,让他出去转转。 该忙活的也都忙活完了,在家陪着俩老太太,反而不自在。 他想了想也没拒绝,“成,没什么东西可忙的了,吃饭前我回来,您等我回来做。” 披上大衣,拎着个包出去了,也没骑车。 走之前给奶奶打开了收音机,出了门口就见秦淮茹在院儿里,抱着床褥子出来晒。 没舍得给自己扯身新衣服,钱都花家里三个孩子,还有那万恶的老虔婆身上了。 只把一件不那么旧的旧袄子套在了身上,一水的蓝花,中间点着白点点。 因为不合身的缘故,腰下露出一小截,只好用手随时的扯一下,好让自己不那么尴尬。 “小杨,要出去啊?” 她想着大过年的,给人打个招呼吧。 一说就笑得的浑然天成,不论那张憔悴的脸怎么样,这份气质确实有几分独到之处。 杨利民看了一眼,一句话没说,径直的出了中院。 她也不恼,只是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这不合身的衣服,一时间怔怔出神。 “小杨,出去啊?” 前院,阎埠贵一脸笑意的看向来人,今儿个也是精神抖擞。 承了杨利民的情,今年他家生活改善不少。 以往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稍显得大方,给自己搞了件大衣,披了条围巾,一副老学究打扮。 孩子们也置办了棉服,倒是让人大感意外。 “三大爷,您这是阔了这是?” 他甭管对方是几大爷,自己想怎么叫怎么叫。 阎埠贵也不在乎,辩解道:“该省得省,该花得花,小杨,你三大爷我是算计,但真不抠。” 杨利民:“呵呵.......” 正好他也要出去,两人决定结伴而行。 不知道又从哪儿冒出个讨人厌的家伙,军大衣加身,体型越显臃肿。 “老阎,你这,不地道啊!” “要出去怎地都不叫我?哟,小杨也在呢?” 没错,是刘海中。 瞧他那喜庆的笑容,看来今天也很开心。 阎埠贵心里不爽,面上却乐呵呵的打招呼,默许他跟着自己屁股后头。 杨利民也无所谓,就这么带着哼哈二将出了大院。 胡同里人很多,好些还和他们拜年打招呼。 认识杨利民的人占大多数,他现在可是名人呢。 这把身旁俩老家伙羡慕的不行,想想自己经营几十年的街坊关系,还抵不上人家一首歌? 那就叫一个郁闷! “嘿!小子!干什么呢!” 出了胡同,刘海中突然哇哇大叫。 便看见前方几个孩子围在那里放炮仗,其中就有他家那俩二货。 见了他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吓得一动不敢动。 阎埠贵蛋疼道:“大过年的,你让人家玩玩儿怎么了......” 他家那几个孩子也在里头,还有棒梗。 这小子长得越发白净,带着meimei小当在后头,心里拿着炮仗在炫耀。 “瞧见没,你们有吗,有这么多吗?!” 阎解旷白眼一翻,拆台道:“准是偷钱买的!” 话音一落,引来一片附和。 “对对!偷钱买的!” “小贼!棒梗小贼!” “什么棒梗?他是傻梗!” “......” 孩子们笑成一片,棒梗脸都绿了。 浑身颤抖的立在哪里,差点儿和他们干起来。 可仔细想想,这么多人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最终还是没敢放什么屁。 三个大人在后面看得可乐,刘海中和阎埠贵丝毫没觉着自家孩子有什么不对。 杨利民也没有帮他们教育儿子的圣母心,只是有点眼馋。 “有火柴吗?” “你要火柴干啥?” 刘海中挠挠大脑袋,易中海抽烟后他也学着抽,要处处都要别人一头,只是抽的不多。 火柴倒是有的,刚从包里摸出来递给杨利民,就见这小子在衣服口袋里拿出一炮仗。 点燃,然后丢出去。 休--彭! 自顾自的在那儿乐。 刘海中满头黑线,“你这么大还玩炮仗呢?” 杨利民好奇道:“谁规定不能玩儿了?” 他被噎的一下说不出话来,便又见杨利民再次摸出一个炮仗,玩的可高兴了。 倒也有点儿遗憾。 “可惜没有牛粪。” 阎埠贵好笑道:“你还想要牛粪呢?这东西现在可是有大用,别说城里没有,就是乡下有,那也有专人去收呢。” 炸牛粪嘛,他可熟悉了,显然是同道中人。 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听得刘海中脑瓜子嗡嗡作响。 “不是,我怎么没听明白你们说这话呢?牛粪,牛粪怎么了?” 他迷湖呀,要论人生经历,确实是没有三大爷多。 所以两人也懒得跟他解释,一个没有童趣的家伙。 这边说着,很快到了街上,此时太阳也慢慢的挪了出来。 化雪的时候很冷,但街上的人群似乎并不觉得。 热闹的氛围冲散了寒意,让人打从心眼里,想要融入其中。 一靠近此地,吆喝声、笑声,各种的声音就钻入耳朵。 “冰糖葫芦诶,冰糖葫芦~” “话说那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七进七出,端得是一位英雄好汉,这长坂坡呢,那也是一位女子豪杰啊!” “???” 三人边走边看,大开眼界。 杨利民买了串冰糖葫芦,拿着一路啃。 又看了会儿皮影戏,听了段不太正经的天桥说书,逐渐感受到了北方过年的热闹。 俩老头也挺乐呵,就算啥都不买,心里也舒服。 “可惜了。” 正在兴头上,忽然听见身旁的杨利民来了这么一句。 两人都有些傻眼。 可惜再过几年,就看不到这种场景了..... 杨利民没说心里话,他们也不懂,摇摇头道:“没什么。” 其实他确实有点感慨,现在大局观下,尚有这些人的一席之地。 到了后面..... 这种事情他也不便多说,边逛边吃,又一路看。 直到午饭时间,临回家前,都还有点意犹未尽。 但也算心满意足。 买的东西不多,最重要的是一块全钢手表,还挺贵,但也不怕别人说,反正他有那个实力。 羡煞旁人是肯定的,自打那表戴在手腕上的那一瞬间,刘海中和阎埠贵就在不停念叨。 “哎幼可以啊这表,真不错!” “可不是吗,小杨你可真阔气,眼睛都不眨就买了!” 他俩酸熘熘的,又没办法嫉妒。 人家排面摆在这里,能怎么办呢? 倒是一人买了点儿零嘴,也算不空手而归。 刘海中还饶有兴致的提议去王府井逛荡,说是那地方更热闹。 阎埠贵蠢蠢欲动,杨利民则是没那兴趣。 一来懒得跑,二一个,太热闹的地方,他反而不乐意去。 两人兴致缺缺,也就没再提。 “诶,那不是大茂吗?” 回去的路上,刘海中意外瞧见许大茂。 定眼看去,还真是他。 正带着一个姑娘四处闲逛,脸上的猥琐笑容,如同一朵盛开的月季花。 那姑娘他们也都认识,于海棠! “可以啊大茂,这么快就把咱厂里那实习播音员给拿下了?” 刘海中八卦得紧,阎埠贵倒是不太看好。 “一看那姑娘就不是好对付的,大茂怕是收不住。” 他这话倒是说对了,又想起于海棠上次和她姐来院子里学习的场景。 好家伙,那豪横的! 到底还是被小杨的治得服服帖帖。 “走吧,人家的事儿,有什么好看的。” 杨利民没有窥探许大茂隐私的兴趣,那家伙的心思他还知道吗? 但于海棠也不是省油得灯,就算许大茂得手,估计也长不了。 他这么一说,一旁的两人也就收起了脸上那看好戏的笑容,又聊着往前走。 进了胡同,便见一家三口给他们打招呼。 是一大妈,哦不,现在是王大妈。 “小杨,有空过来坐啊。” 她和老王带着孩子出气逛街,显然才回来。 买了冰糖葫芦,让便宜儿子坐肩上,老王一脸憨厚笑容。 “是啊小杨,有空就过来坐。” 杨利民满口答应,抬头望去,兴许是被人抛弃久了的原因,老王肩膀上的孩子,高兴之余,也有些拘谨和担惊受怕。 他摸出两颗奶糖递过去,笑了笑,也没逗人家。 刘海中两人也和老王一家打了招呼,接着各自散去。 结果一拐角,忽地瞧见一背影鬼鬼祟祟,匆匆忙忙。 “那是老易吧?”阎埠贵道。 刘海中鄙夷的翘起下巴。 “不是他还能是谁,隔老远就闻到那股子呛人的旱烟味儿,肯定没少抽!” “可他蹲这儿干嘛呢恶?”杨利民好奇。 身旁两人对视一眼,对此门儿清。 “要么又是和那老虔婆吵架,出来躲清净来了,要么就是故意在这儿守着,醉翁之意不在酒呗。” “这老易也真是的,离都离了,他自己犯错害苦了人家,现在知道后悔了?” 都是多年老伙计,总能猜到彼此的几分想法。 杨利民摇着头唏嘘不已,“这人啊,总要等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可就算他知道了,人家也开启了新生活,这辈子是没可能呢。” 听他这么一说,刘海中和阎埠贵都想翻白眼。 装得挺像,要说易中海这事儿当初你小子没掺和,咱们是大大的不信! 祸害人家,就属你丫最起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