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7 此间乐不思蜀
    高藏一开口,就算再傻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都不敢置信的看向他。    什么不知道被谁收买了,这话骗鬼呢?    没想到啊,被渊盖苏文扶持起来的傀儡,竟然还有这么大的野心和勇气。    竟然敢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刺杀的还是高延寿这样的重要人物。    属实让人刮目相看。    高延寿的脸色也是一阵青一阵红,想到刚才自己还热情的和高藏打招呼,更是又羞又怒。    高藏这会儿才是最紧张的,脸上的汗和下雨一般往下流淌,却还要努力撇清和自己的关系。    李世民故作疑惑的道:“哦,当先之人是你的家奴?”    高藏连忙道:“曾经是,就在前不久因为犯错被我驱赶出家门了。”    李世民释然道:“原来如此,那肯定是被你驱赶之后走投无路,才为人所收买,此事当与你无关。”    高藏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道:“必然是如此,请圣人明察,还臣一个清白。”    李世民安抚道:“你放心,自入大唐以来你表现的就很恭谨,我是愿意相信你的,一定会还你清白。”    之后他对当先之人说道:“莫要胡乱攀咬,说,到底是何人指使你们的。”    那个人心中本来还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招供,还要配合大唐有些对不起高藏等人。    但眼见还没等自己开口,高藏就先把自己给卖了,心中的那点愧疚顿时就消失了。    当即就说道:“圣人明鉴,罪人确实受高藏指使。”    “我身后这三人分别是郁折王庆、扶余城傉萨李贵通、大漠达沙立海的人。”    “刺杀高将军之事皆他们所指使,非但如此,他们还命我们继续行刺更多的叛……忠于大唐的官吏,以此动摇大唐的统治。”    “嗡!”听到这话,宴会一片哗然。    谁都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参与进来。    “胡说,你为何要污蔑于我。”高藏紧张的声音都变了,然后朝李世民行礼道:    “陛下明鉴,此人必是因为被我驱逐出家门怀恨于心,所以才会污蔑于我。”    王庆、李贵通、沙立海三人也纷纷站起来为自己辩解。    李世民眉头皱起,道:“我是愿意相信你们的,可是他说的言之凿凿。”    “且另外三人的身份当无异议,总不能你们四家同时驱逐家奴,而这四个家奴又同时被人收买吧?”    高藏冷汗直流,心中暗骂不已,你们三家怎么这么蠢,就不能换个别的借口?    现在好了,这还怎么解释?    对于这种奇葩情况,不少人都笑了起来,实在是有意思啊——也够蠢的。    你们事先就没有沟通吗?竟然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相同的借口。    这就是傻子也知道有鬼啊。    说起来也真不怪高藏,他之前就是个傀儡,哪干过这种事情?    做事儿的时候难免会遗漏某些细节。    其他三人都是以他为主的,见他没有提这件事情,也就都没有说,以至于闹出了现在的乌龙。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高藏也只能硬着头皮道:“臣实不知,请陛下明察。”    李世民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突然笑了,道:“很好,我说过,我是愿意相信你的,包括现在我依然相信你。”    不等高藏开口,他又说道:“但我不相信他们三个人,来人,把王庆、李贵通、沙立海三人抓起来严加审问。”    三人大惊,连忙道:    “圣人冤枉啊。”    “大王,救救我们。”    高藏连忙道:“圣人,他们……”    李世民眼睛一眯,道:“嗯?你要为他们三人作保吗?”    高藏表情一僵,支支吾吾的道:“啊这……这……不是不是,我只是想说事关重大,当仔细查证方可。”    李世民嘴角浮出一丝讥笑,大声道:“听到了吧,朝鲜王说彼辈祸乱天下罪该万死,一定仔细追查。”    长孙无忌马上说道:“朝鲜王心怀大义,让人佩服。我等一定将此事追查到底,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凶手。”    说完一声令下,命人将三人抓起来带走了。    大唐一方的人纷纷称赞朝鲜王高藏,简直把他吹捧到了天上。    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场地很大,必须要大声说话才能确保所有人都听到。    方才高藏本就心虚,求情的时候声音并不大,且支支吾吾半天没说清楚。    只有靠近李世民的那些人才能听清他说了什么,稍微靠后的人,只隐约听到他说要仔细查证什么的。    那些人见李世民和大唐一方的人都如此夸赞他,还以为他把三人都给卖了,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鄙夷。    高藏满脸苦涩,他知道自己完了。    宴会结束的时候,就是他声名扫地的时刻。    去和大家解释自己没有出卖别人?不会有人信的。    就算离他比较近,听到了全过程的人帮他作证也没用。    况且他已经暴露,必然会受到监视,那些造反派也不会再联系他。    靠他一个人,纵使有再大的本事都没用。    意外成为国君,先是被渊盖苏文当做傀儡,然后成为亡国君。    他不甘心,想要复国,想要成为真正的一国之主。    于是利用为数不多的信誉,联络了一些不服大唐统治的人,大家决定一起造反。    哪知道才刚开始行动就被抓了现行,还被扣上了一口大黑锅,洗都没法洗。    这一刻他只感到万念俱灰。    然而李世民依然没有放过他,笑道:“再过几日我就要班师回朝,朝鲜王是想留下,还是跟我一起去长安?”    高藏情知自己一旦去了长安,任何理想抱负都会化为泡影,就说道:    “长安之风华让人心向往之,辽东是生我养我之地,臣实在难以抉择。”    李世民道:“世上哪的两全其美之事,总是要择其一而从之的。”    高藏小心翼翼的道:“长安虽好,然故土难……”    “嗯?”“咳咳……”    高藏话还没说完,周围一圈人都发出咳嗽等声音。    他转头看去,只见大唐这一群文臣武将都冷冷的注视着他。    他心中一窒,剩下的话被吞了回去,换成了:    “故土虽好,然长安的风华更让人向往,臣愿随圣人前往长安。”    说完这话,他似乎听到了自己内心有什么东西碎裂。    而在场的许多高句丽人,也对他露出了彻底的失望表情。    原本以为他会是卧薪尝胆的勾践,没想到竟然是刘阿斗。    “哈哈。”李世民大笑道:“本来我还想让你留下安抚高句丽民心,既然你心向长安,我也不能强人所难,那就和我一起去长安吧。”    高藏失魂落魄的道:“谢陛下成全。”    李世民看了一圈,最后目光停留在高延寿身上,道:“高将军,我欲命你为辽东都督,镇守辽东之地。”    “待辽东四郡建成之后再去长安任职,不知你可愿意?”    知道刺杀自己的凶手竟然不能报仇,高延寿本来心中很是憋闷,听闻此言顿时觉得快意无比,起身道:    “谢陛下信任,臣必不辱使命。”    那些心怀异志的人听说李世民要班师回朝,其实挺开心的。    没有这头勐虎坐镇,他们才好行事。    可是现在又听说让高延寿为辽东都督,心又沉了下了。    高延寿甚至比李世民还要危险。    因为李世民做事还有顾虑,很多时候并不愿意大开杀戒。    就比如这一次高藏等人谋反行刺高延寿,也只是处置了王庆三人,没有做进一步的追究。    可是高延寿就没有这个顾虑了,他的手段只会更加狠辣。    一旦被他抓住把柄,下场会非常的凄惨。    与之相反的,和高延寿一样的降臣降将们则欣喜若狂。    这代表着他们这个集团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将来可以凭借着这种认可,融入大唐官僚体系之内。    且高延寿掌管辽东,他们也会跟着受重用,顺便让自己的家族受益那都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陈景恪没有参加这场宴会,事后听说了会上发生的情况,也不禁感到啼笑皆非。    一来是没想到高藏这个傀儡君王,竟然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二来是因为李世民的手段,活生生把高藏变成了刘阿斗。    故土虽好,然长安更让人向往。    和刘阿斗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何其相似。    估计以后这俩人会被人相提并论。    之后李世民又下令,从扶余城、南苏州、木底州等地,迁徙共十万户入大唐。
    听到这个命令,一众高句丽权贵和官僚更是如丧考妣。    何也?    “高句丽人口组成很复杂,其中一半都是汉人,另外一半是高句丽人、契丹人、靺鞨人、奚人等等。”    陈景恪惊讶的道:“等等,一半都是汉人?怎么会这么多?”    李明达解释道:“当年汉四郡这里就有约二十余万户汉人,后来汉四郡沦陷,这些百姓大多融入了当地。”    “永嘉之乱又有大批汉人迁徙到辽东,归附鲜卑慕容氏,初步估计亦有二十万户左右。”    “正是得到了汉人人口和工匠,慕容氏才异军突起,建立了燕国。”    “后来慕容氏兵败国除,这些汉人百姓有很大一部分为高句丽所得。”    “其后数百年,又有无数汉人百姓为躲避战乱迁徙到辽东,加入了高句丽。”    “所以高句丽有半数人口皆为汉人,他们在辽东生活的太久,习俗上已经和高句丽人无异。”    陈景恪接话道:“但他们毕竟是汉人,对大唐天然有着归属感,至少不反对加入大唐。”    李明达脆生生的道:“是的,以前高句丽掌权的乃高句丽人,汉人只是底层百姓,无法左右军国大事。”    “现在大唐来了,他们有了人撑腰……这些汉人在感受到朝廷的善政之后,就开始主动融入大唐。”    陈景恪心中很是不以为然,什么无法左右军国大事。说的好像他们能左右,就会主动融入大唐一样。    坐在什么位置上说什么样的话,就算高句丽是汉人主导的国家,一样不会主动融入大唐的。    就比如高昌,一个彻头彻尾的汉人国家,不还是背弃大唐归附了西突厥。    后来李世民派遣侯君集把它给灭了。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大唐成功消灭了高句丽,这些汉人百姓的存在,确实有助于大唐统治此地。    李明达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自顾自的说道:“现在造反闹事的,多是高句丽人。”    陈景恪颔首道:“高句丽毕竟是一个存在数百年的国家,高句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接受现实。”    李明达接话道:“扶余城、南苏州、木底州等地,是高句丽最早的故土。”    “是高句丽人最多的地方,也是对大唐最抵触的地方。”    “最近起事的,大半都是这些地方,或者和这些地方的人有关。”    “耶耶从这里牵走十万户,可谓是釜底抽薪之计。”    陈景恪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既是釜底抽薪,也是切割高句丽百姓和贵族的一种方式。    把这些高句丽人牵走,打散安置在大唐内陆各地。    无法聚集他们就不敢惹事。    少了贵族和官僚的带领,他们也无法阻止起来生事。    而贵族和官僚少了这些百姓的支持,就算想闹事也是有心无力。    确实是个好办法。    高句丽总共有六十余万户四百余万人口,其中半数是汉人,另外一半是高句丽人、契丹人、靺鞨等部落的人口。    总体算下来,高句丽人只有二十万户左右。    李世民这次一口气迁走十万户,且迁走的还是最忠实的高句丽人。    此举可以说彻底将高句丽复国的希望给掐灭了。    剩下十万户力量也不算弱,可这些人分散在辽东各地,想要大规模聚集会非常困难。    没有办法阻止起来,这十万户就是一盘散沙,只有被慢慢同化的份儿。    当然,李世民牵走的可不只是平民,还有半数的高句丽权贵和官僚。    理由也很简单,你们的王都选择去了长安,你们作为臣子的难道不应该跟着去侍奉吗?    可以说李世民的第三板斧子,彻底把高句丽给肢解了。    陈景恪有些担心的道:“如此激进,恐怕那些人会狗急跳墙啊。”    李明达笑眯眯的道:“我们就等着他们跳出来呢。”    “在大军撤走之前,再狠狠的清扫一遍辽东。”    “如此高将军治理辽东的时候,就能省却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