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真相大白
    陈建紧锁着眉头,向陈卫摇头,凑近陈卫耳朵旁悄悄说:    “这农夫怕是欺负我们两个外乡人,小弟你当心点,不要买他的鞋。”    农夫心里暗暗发笑,看样子已经骗到这个傻大哥陈建。    陈卫也被农夫说的价格吓到了,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人,他故作镇定,一口满不在乎的说:    “五两的鞋子虽然不算太贵,但是没必要买这么贵。”    “这样吧,卖鞋都是卖一双,既然你卖二两的鞋,我只买一只,那是不是就是一两”    “我要一只就行,一两哦。”    陈卫说话就像个孩子一样的无理取闹,但是又让人没办法反驳。    “这...”    农夫被陈卫突如其来的话给问住了,本来是想拿他们两个寻开心,想不到反被陈卫这个半大小子给说懵了。    “先生说的不错,你确实机敏。”    农夫拿起木筐里面其中一个大号草鞋递了出来,说道:    “我照先生的吩咐来送你草鞋,草鞋里面有十两银子供你和你家暂用开销。”    “还有两封先生的书信,一封书信要你到了徐州交付给那个徐州朋友,另外一封信是给你看的。”    农夫从怀里抽出书信,连同草鞋递给了陈建,便告辞走了。    陈建拿到草鞋,托起草鞋一看,那草鞋穿脚进去的地方,正好放了块银两。    “小弟,这怎么回事?”    陈建搞不懂农夫的做法,更加搞不懂自己的小弟为什么一天之内会有人送这么多的钱。    相比起陈建,陈卫警惕的认为,老者一下子对自己这么好,会不会是有诈会不会交给自己的任务很难    “欧耶!”    陈卫不想让自己大哥担心,比了个“V”形手势,假装高兴。    “大哥,这钱是那位老者给你的,他想让你去荆州官府做份杂工。”    陈建满脑子疑惑,不解的问:    “我和老先生都不认识,为什么他要让我去做”    “再说那老先生看着也不像官府的人,哪里有那权利。”    一通发问,陈建凭直觉肯定的说:“小弟,你别骗我了,那个钱到底怎么来的”    陈建作为一名忠厚老实的村民,对于平白无故获得的东西,心里难免产生抵触。    “哎哟!”    “我的好哥哥,真的是那老先生给你的。”    “他说他有个朋友在荆州做官,缺一个肯吃苦耐劳的下人。”    “碰巧今天那老先生看你感觉挺适合的,所以给你钱,让你带着咱爹娘去荆州。”    陈卫举一反三,把老者对自己说的话又说给陈建听。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给这么多钱。”    “那他又让你做什么活呢”陈建在问清楚情况以后,关心起陈卫。    “大哥,老者没安排我去荆州,他让我去徐州找他另外一个朋友做事。”    陈卫一五一十的说完了老者的安排。    “你瞧,老先生给我的书信还在你手上。”    陈卫说了半天,才注意到陈建手上的那两封书信。    陈建拿起两封书信,正反看了一遍,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同。    “大哥,你没读过书,当然不知道哪封书信是我的。”    听见陈卫看出了自己的想法,陈建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起来,尴尬又亲和的说:    “大哥没读过书,还是你懂。”    陈建说着,把两封书信交给了陈卫。    陈卫左右手各拿着一封信,仔细一看,果然不出所料:    左边信封的中间写着自己的名字,右边的信封则写着子仲。    看来三国演义少读了,子龙都认识,就是不认识子仲。    陈卫不经意的调侃自己。    “大哥,看!”    “这封书信就是给我的,我打开看看写了什么。”    陈卫拆开了左边书信,一段用毛笔书写的秀气隶书映入眼前:    当你看到这封书信,已证明你的机智足以配的上那十两银子和我的重视。    老汉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徽,本来是要去往荆州客居一段时间,只因前久陶谦听说我路过徐州,一直派人不停找我为他做事,可是老汉我已经习惯了自由,不愿意入仕,所以才隐瞒自己的名字。    等过三天你就让你爹娘带上你全家,去徐州坐客船的地方,到时候我会在那里接应你家。
    切记,勿失约!    一切都真相大白了,陈卫恍然大悟,那老者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怪不得他一开始说自己叫金德cao,原来他是要去荆州,把“荆”谐音“金”,德cao应该就是他的字。    “小弟,信上写了什么?”    陈建看着信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只感觉字写的好看。    “信上说,让我们家过三天就上徐州,那老先生会在那里等我们。”    陈卫挑了重点说给陈建。    “时间这么赶的吗?”    “也不知道咱爹娘会不会同意这件事情。”    陈建虽然不知道去荆州会做什么,但是看陈卫高兴的样子和那银两,觉得自己也该像小弟一样,有点出息,好让爹娘为自己自豪。    “小弟,你说等下回去,那十两银子该放哪里好”    陈建望着那十两发愁,自己连三两碎银都放心不下,更何况把十两带在身上,一路走回村。    “放这里。”    陈卫左右确认没人,把十两往裤裆里一放,再整理会衣裤,那银两就消失不见了。    “小弟,你这是”    陈卫猥琐的笑着,指着自己裤裆说:    “这是我特意让娘在我裤裆里缝补的一个口袋,刚刚的银两就装在那个袋子里。”    陈伟这样做,也是借鉴以前老一辈喜欢买有拉链的内裤。    但是古代人不穿内裤,所以才设计在裤裆里。    “小弟,想不到你对缝补衣裤还有自己的见解。”    陈建忍不住夸赞自己的弟弟。    “哪有,只是偶然想到的。”陈卫随便编了个借口糊弄过去。    “等哪天我也自己亲手缝个口袋在内裤上,再把家里长的桃子放在里面。”    “到时候去地里干活,分你一半桃子吃。”    “算了算了,你自己留着慢慢吃。”陈卫嫌弃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