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终于事发
杨中侍目送杨国舅离去,手中却多了一件东西,一份托他转交给杨太后的庚帖,踟蹰片刻,打开红纸写就的庚帖。 上书杨家祖上三代身家,以及杨家大娘子的名讳排行、生辰八字。 更为要紧的,底下多了八个字,‘命格极贵,良缘天定。’ 这八个字,直接让杨中侍眯了下眼,他身为内侍,身处宫廷,相比于外人,对‘命格极贵’这四个字更为敏感。 合上庚帖,放到宽大的袖子里,杨中侍转身往东暖阁走去。 珠帘半卷,屏风入画。 听到动静,杨太后转过头来,看了眼杨中侍,“你和他说了二娘的事?” “哪能呀?” 杨中侍忙否认,没经过杨太后的吩咐,他哪会胡乱说话,“国舅今日进宫,应该是有事要向娘娘回禀。”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说出来。 “他说了什么事?”杨太后问道。 杨中侍取出袖中的那份庚帖,双手奉送给杨太后,“他让奴婢把这份庚帖交给娘娘。” 杨太后面上略带几分疑惑,接过打开。 啪地一声,帖子很快合上,扔到了几面,杨太后眉目微睑,沉声问道:“你看过了?”虽是问,但语气中带着笃定。 杨中侍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抬头望去,想要从杨太后脸上察觉到更多信息,却正对上杨太后质问的目光,忙地垂下头,应了声是。 “你信吗?” 声调平淡,听不出一丝一毫的情绪,但杨中侍记得,从昨晚圣上来弘德殿,尚书令张婴离宫起,杨太后就开始不对劲,所以此刻,他不敢轻易回话。 良久的沉默,这沉默的气氛令杨中侍有些喘不过气来。 而今宫里一片祥和,轻松融洽,让他差点忘了杨太后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性子。 “孤不信。” 杨太后冷笑出声,“孤如今的一切,都是孤拼搏挣来的,不是那些算命先生算来的。” “不去清江寺,孤就不会认识五郎,不认识五郎,孤就不会下姑奈山,不下姑奈山,孤进不了宫,也没有圣上,废不了李英娥,孤也掌不了这天下的权柄。” “所以,眼前的一切,都是孤一步步走出来的,都是孤拼来的好局面,谁也别想毁了,包括圣上也不行。”说到后面,语气中已多了几分狠厉。 旁边的杨中侍听了,心头禁不住一颤。 只见杨太后拿起案几上的庚帖,“你把这帖子给国舅还回去,让他给孤熄了痴心妄想的念头,与其想这些没影的事,还不如把心思放在教导大娘和二娘身上,一个生性懦弱,一个自作聪明。” 一听这话,杨中侍忙应声唯,赶紧上前接过庚帖。 “你现在就去,反正他还没走远,”杨太后吩咐一句,又道:“记着,把孤的话也给国舅带到。” “奴婢明白。”杨中侍回道。 然后,转身离去。 杨太后看着案头堆着的奏折疏义,张婴昨日已给她挑了一部分出来,她拿起一本,上面还有张婴的批注,她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来人。”杨太后喊了一声。 候在珠帘外的女官秋桂,忙地走上前来,“娘娘。” “你去给郭端传个话,就说孤晚上要出宫,让他张罗准备一下。” 秋桂身为杨太后身边的大宫女、第一女官,只心里暗暗吃惊,并没有再多问一句,就凭简简单单的一句吩咐,就已领会杨太后的意思,领命而出。 只是刚转身,又让杨太后给叫住,“等等。” 秋桂止住了脚步。 又听杨太后叮嘱道:“轻车简行,不要惊动任何人。” 秋桂答应一声,等候片刻,见杨太后再没有其他吩咐,才走出了东暖阁,匆匆往内谒局的值班房赶去。 在宫门口处,正遇上送帖子回来的杨中侍。 “你这是去哪,这么急?” “去内谒局。”秋桂说完,又轻声提醒了一句,“娘娘要出宫,我去给郭中侍传个话,让他布置一下。” 大约不在杨太后跟前,杨中侍的惊讶,不自觉地在脸上显露出一两分来,“什么时候?” “今天晚上。” 杨中侍听了,收回了脸上的惊讶,含笑道:“那你快去吧。” 秋桂点点头,人很快离去。 杨中侍也扭身往回走,只是步子明显放缓了许多,按理说,他该劝阻一二,却又心知肚明,劝了也是白劝,反而落不得好。 在张婴的事上,杨太后从来是听不进劝的。 既如此,他还不如帮杨太后安排好一切。 杨中侍心里拿定了主意,对着不远处的小徒弟招了招手,附耳交待了几件事,然后才举步往东暖阁去。 ——*——*—— 自从翻过了年,张曦心头的紧迫感,越发得严重。 常常整日整日地待在外书房,耐着性子,听着府里的主薄幕僚谈论着朝中的政事,朝堂的格局,以及那些冗杂的公文。 从前最不耐烦看这些。 这一回,她竟然也能看进去。 甚至扮作小郎君,连尚书府她都跟着阿耶去了两回,官印与私印的位置,她都摸得一清二楚,只是因去年阿耶开府时,尚书府已进了一批人掾属,眼下正好够用,不急缺人。 府里迟迟没有再征辟属官的意思。 张曦急得上火,嘴角都起了一个泡。 阿傻的字,已经写得越发地好了,甚至临摹的笔迹,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张曦把尚书府可能对外征辟的职位,相对应的征辟文书都准备了一份,用一个带锁的小匣子装着,钥匙就挂在脖子上。 又分了好几次,才把六份征辟文书都戳上官印和私印。 因为干这事极不方便,张曦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她现在身边的人,不比从前。 除了乳母胡月还在她身边外,其余仆妇婢女,经过上次的事,已经全部换掉了,她身边现在跟着的仆妇婢女,比之前的人都死板了许多,尤其以傅姆刘氏为最。 刘氏不是张家部曲出身。 她出自沛国刘氏,夫家为颖川陈氏。 夫丧子亡后,孑然一身,与陈氏族里有些龌龊,于是带着嫁妆,愤而出了陈家,又不愿意改嫁,所以没有回娘家,来了洛京。 她与郑夫人有旧,想找个安身之所,正巧华令仪在替张曦寻找教养傅姆,郑夫人把她推荐了给华令仪。 所以才来给张曦做傅姆。 来的第一天,华令仪就发了话,让张曦把她当作长辈尊敬。 张曦自是不敢违令,相比于以前的何傅姆等人,这位刘傅姆不但严厉许多,气势也足了很多,所以张曦越发不自由,做任何事情,都有人在旁边看着。 好在外书房,还有尚书府,不是刘傅姆她们能到的地方,而且,还多亏了小白猫肥肥帮忙,时常去充当引开周遭人注意力的活。 不然,张曦想伪造全这些征辟文书,难度只会更大。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就在张曦等得上火的功夫,也迎来了好消息。 阿耶最近要在朝堂上推行人才选拨新政,尚书府里需要添加一大批文学,征辟的对象,是熟通五经之义的博学之士。 因为人数极多,高达三十余人。 张曦打算把阿公顾跋那份伪造的征辟文书,趁着这个机会,掺入进入,让驿站派发出去。 因此,为了寻找这个合适的机会,张曦更是天天待在书房,跟在负责此事的主薄穆行身后,连长秋寺和瑶光寺都不去了。 大兄张昕为此调侃她,“是不是在憋着捣乱的坏招?” 张曦脸不红气不喘地否认,扭头,就换了主意,等到穆行要对外下发文书时,张曦适时把手上阿公顾跋的那份征辟文书拿了出来,“这是阿兄今日出门时,突然想起来,让我转交给手穆叔的。” “说是他的一个朋友托他帮忙,让穆叔暂时别告诉阿耶。” 穆行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释然,郎主和郎君父子俩常闹别扭,也不是一两日的功夫了,他们这些近身的主薄,都一清二楚,而今郎君都说了这样的话,为了避免他们父子间激化矛盾,穆行自然不会多舌。 更何况,这次招的人多,他也乐意卖郎君一个人情。 因此,穆行完全不疑其他,“好,我知道了,既是郎君的朋友,想来没有问题。” 瞧着穆行一口答应,张曦当即目瞪口呆,她没想到,大兄的名头,在穆行面前,这么好用,早知道,早知道……她早就借大兄的名头行事,也不至于憋了这么久,还只想出一个偷偷摸摸的招数。 “有劳穆叔了,我会转告阿兄的。”张曦很快顺着杆子往上爬,心里拿定主意,以后要多借借大兄的名头来关心这件事。 反正,过不了多久,大兄就要离开洛京,等阿公顾跋回京,不说木已成舟,大兄已远在凉州,连当面对质的机会都不会有。 穆行打开文书,只觉得熟悉感满面扑来,官印和私印都很齐全,倒让他很吃惊,看了眼张曦,问道:“这印是小娘子盖上的?” 张曦心头一惊,还以为什么地方露馅了。 又听穆行含笑道:“官印也就罢了,私印郎主随身带,七郎君可拿不到的。”能拿到的,唯有眼前的十六娘,他之前看过,十六娘拿过郎主的私印玩。 竟是这样,白紧张了一场。 张曦心头一松,顿时有些啼笑皆非,点头如小鸡啄米,“印章是我盖的。” “阿耶不知道,穆叔,你可要帮我瞒着。” 穆行满脸无奈,却不免叮咛道:“十六娘,郎主的私印可不能乱盖。” “没有乱盖,只给阿兄用过。”张曦举双手保证。 穆行伸手拍了拍张曦的脑袋,“你呀,去玩吧。”虽然张曦只是个四岁的孩子,跟着他在书房这些天,到处乱翻文书,但每次翻完,都能归整成原样。 这使得穆行暗暗称奇。 他特意向郎主回禀过此事,只是郎主不以为异,反而颇为自得道了句,“这有什么,我女儿天生聪明早慧。” 那得意自豪的神情,他和陈义俩人只觉得不忍直视。 格外荼毒眼睛。 他们英明睿智的郎主,只要遇上儿女的事,十分才智,瞬间连一分都不剩下,受此影响,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他和陈义俩人,对于张曦的各种行为,都格外包容与信任。 所以,此刻倒一点都不疑心张曦的保证。 于张曦来说,看着那份文书发了出去,搁在心头的大事,可算是终于了了,悬了几个月的心,落到实处,今晚可以睡个好觉。 当天下午,张曦就想去瑶光寺,却让早早回府的阿耶,以外面下雪为由,把她留在了府里。 张曦看了看天空,雪并不大,又看了看天色与计时的滴壶,申时三刻都不到。 阿耶一向是大忙人,最近一个多月,她常住府里,见到阿耶的机会也不多,晚上她都睡着了,阿耶才回来,而早上,她还没醒,阿耶就离开了府。 这还是因为她住府上,阿耶会常回府。 “你上次不是说要一个私章,阿耶新得了两块田黄石,正好给你刻一个。”张婴说着,弯腰抱起张曦往内书房而去。 张曦想挣脱却不能够,只得双手箍住阿耶的脖子,问道:“阿耶今日不忙?” “两府里有那么多主薄掾属,让他们忙去,阿耶今日偷得半日闲,当是给自己放假。”张婴笑回道。 到了内书房,把小女儿放到榻席上。 起身从多宝阁上,一个小屉子里拿出两块黄澄澄,足有拳头大的田黄石,又从案头拿出一个红漆酸枣木盒子,里面装着,是张婴常用的一套刻刀。 张曦一见,顿时来了兴趣,尤喜两块黄澄澄的田黄石,这么品质上佳,分布匀称的田黄石,特别罕见,她记得,在那一块辈子里,阿顾有一方印章,就用田黄石做的。 那方印章,刻着‘晨光居士’,是他最常用的印章。 许多字画上,都留有这方印章的痕迹。 张曦挑了块大的田黄石,“我要这块田黄石,另一块给我刻个私章。” 刚跪坐下来的张婴,瞧着小女儿两手紧紧握着那块比她手还大的田黄石,已完全当成她自己的私有物,顿时觉得有些目瞪口呆,转瞬,哭笑不得。 伸手轻轻捏了捏张曦的鼻子,“你这丫头,还真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虽然有些rou疼,但他不至于和小女儿去抢一块田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