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否极泰来
当夜,在中国专家公寓,曾卓林走进房间,赶紧脱下羽绒衣,还是感到热烘烘的,又脱下了一件毛衣…… 向站在门前的余华和李维招了一下手,“来!来……都坐下来,我们一起聊聊。” 余华还没坐下就挤眉弄眼地说。 “昨天,我们几个人在四季如春的雅尔塔黑海边上。我着急呀!还不知道下一步的命运如何?他们却跟没事一样的潇洒得很。 一听说厂长来了,就好像都很害怕你似的,手忙脚乱的往回赶。” 曾卓林若无其事地回答,“他们来乌克兰工作,虽然想法不尽相同,市场经济的意识有深有浅,大事不糊涂就行。” 善于思考的李维笑嘻嘻地问,“白天在合资企业新厂房门口,钢材运输这个难题还没有影儿,我们都很压抑。 厂长挺乐观豁达的,还主动提出和乌方一起合影营造气氛,这是……” 曾卓林坦诚地引导着他俩。 “遇到再大的困难,劲可鼓气不可泄。绝不能被压垮,咱们的飞浪电视机,不就是排除千难万苦,才有了今天。” 李维道:“厂长是在给大家鼓劲!” “对!现在面对的是中乌两班人马,要动员大家都来想办法。得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熏陶他们。按照超前的经营思路共同排忧解难。 我们和乌方大目标是一致的,平时就应团结成一家人。我们也应力求本地化。” 李华恍然大悟道:“这下我们可知道怎么做了。 他又苦着个脸,“不过老姚和小洪老是排斥我,来后又没什么事干,有时真想打退堂鼓了。” 曾卓林有意激励这两个青年骨干,又说道。 “乌克兰项目是我们厂的全新课题,得付出十二分的努力。目前刚在乌克兰上手,今后只要主动迎难而上,一定会有重担挑的。” 他眯着眼逗趣地说,“你们算是开拓独联体市场的元老级人物了,要为中国人争这口气。” 说得这俩个人眉开眼笑,磨拳擦掌。 “我们正在走国内企业未曾走过的路,希望你们奋勇当先,奋斗的路上充满了磨难也会有乐趣,只要毫不畏惧地往前走,总会走到胜利的彼岸。”…… 清晨,卡努尼柯夫兴冲冲的直奔巴拉尼柯夫的办公室。 “多不来无特!(早安)。” “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看你满脸都像春暖花开似的。” 巴拉尼柯夫调侃道。 “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卡努尼柯夫在办公桌前站定。 “我通过朋友,找到了一家私人公司,他们可以弄到发货到二连浩特的车皮。” 座在办公椅上的巴拉尼柯夫惊讶地站了起来。 非常感兴趣的问道。 “私人公司,别是像莫斯科一样,是有黑社会背景的公司吧?” 巴拉尼科夫顾虑是有来由的,他早已听说过。俄罗斯改革实行休克疗法后,有很多官员下海做生意。他们和社会上的私人公司合作,据说不少都有黑社会背景,非常神通广大。这股风早巳刮到了乌克兰。 对于这些国营大企业的精英们来说,是有点迷惑。 卡努尼柯夫嘿!嘿!地笑着。 “你看,运输公司的这些官僚们,大腹便便的,全都干不了什么事。 不如把这个消息提供给曾…,看他们是什么意见?” “嗯,这倒是个好主意。中方的经验是比我们丰富得多。” 巴拉尼科夫已经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他低头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表,“你就稍晚些打电话告诉他们。 曾…,刚越过半个地球,是够疲劳的了。” “好!” 卡努尼柯夫正准备走…… “还有……” 卡努尼柯夫急忙停下脚步。 “晚上鲍里斯要宴请曾…和他们,你去安排好。” “怎么?你的老领导火焰集团的总经理鲍里斯请客,他这么看重中方的人……” 卡努尼柯夫睁大双眼,十分惊奇 “嗯!他一直很关心,问过我几次。而我那个老朋友别里,在他的别墅招待中方后,又把中国电视机的事向他汇报过。 毋需置疑,他必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方专家公寓,刚接到老卡打来令人振奋的电话,曾卓林立刻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洪均详细地复述了老卡的电话内容…… 李维马上欣喜道:“昨天听到运输公司那些泄气话,已经凉了半截,没想到还会否极泰来。” 余华也是笑逐颜开。 “厂长刚到扎巴罗热,就带着乌方跑了一整天,看来特有效果,他们也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也主动想办法了。” “老卡说什么?是一家私人企业,安全系数大不大?” 处事稳重的老邢,显得有些顾虑。 脑瓜灵活的姚洋不同意老邢的说法。 “整个独联体都在搞改革,私人公司发展这么迅猛。说不定国营公司办不到的事,私人公司反而能行呢!” 曾厂长这时胸有成竹地说。 “乌方办事比较慎重,老卡又是合资企业的副总经理,你们一定要盯住他,尽快落实更加准确的情况。 只要真能联系到去二连浩特的车皮。何尚不是一件大好事。” 大家表示赞同地点着头。 他毅然决然地说:“我们这边也不能坐等。 马上派出我们的人,赶到这条铁路线上去落实,究竟有没有车皮在运行?这样会把握性更大。” 大家有点突然,注视着曾厂长,琢磨着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又提不出反对的意见。 曾卓林脸部的肌rou松弛了一下,双眉一展,问道。 “合资企业的干将们,你们谁能去探路啊?” 说着,双目注视着大家。 他先看了一下姚洋。 姚洋下意识的用手托了一下眼镜,默不作声。 又看了一下洪均,洪均的双眼,不知在望着什么地方,跟木头人似的。 他又望了一下老邢。 老邢的嘴角颤动了一下。也没提出什么建议。 突然,一声响亮的声音。 “我去!” 李维昂着头,主动请战。 “我跟李翻译一同去。” 坐在李维旁边的余华,已经憋不住了,紧接着冲口而出。 曾卓林嘴角显露出笑容,赞许地朝他俩看了一下。 转过头来看着老邢,老邢赶紧点了点头。 “好!就这么定了。你们两个赶紧研究调查的路线,尽快出发,越快越好。” …… 对突发的钢材发货险情,曾卓林在扎巴罗热紧张地工作了4天。正如刘惠挖苦他跟打仗似的,乘上了乌克兰伊尔型班机,独自一人巳在返程的途中。 在弥漫着奶油味的躁热机舱里,他躺在座椅上昏昏欲睡,大脑却十分的清晰,不由自主地,疏理着此行的情况。 嗯!落实钢材运输车皮布署后,中乌双方已分头出击,但还得需要点时间等待最终的结果。 投资的生产线及仪器,近几日就会抵达扎巴罗热,只要完好无损,中方就会派出专门人员赴乌进行安装调试。 还有中方技术专家,必须按时到合资企业,进行乌克兰工人的岗前培训。 这些已和乌方拟出了时间表。又想到力争两个月合资企业正式开工投产,曾卓林心情就有点亢奋…… 他的思绪,又跳跃式地转到火焰集团鲍里斯宴请时的情景。 这个老总,身材高大但不显臃肿,说话很文雅。 老巴从未介绍过春天录音机厂与火焰集团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酒过三巡,鲍里斯倒是开门见山地说了出来。 他很赞赏巴拉尼柯夫,说老巴年轻有为,思维活跃,他没有看错。 ?当初是他安排老巴去搞民用产品,那年主动请求参加中国的滨江交易会,现在和你们一起创办了合资企业。生产中国漂亮的电视机…… 曾卓林这才总算明白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他顺势笑着说:“合资企业是在乌克兰大地上创办的,请总经理今后多加支持,帮助。” 这个老总不露声色地回答:“哈拉索!” 对这个讳莫如深的军工大集团,曾卓林已经有所耳闻。 上次来乌克兰,老巴带他们去火焰集团的朋友别里做客。这个爽快并喜欢说话的主人,一高兴起来酒喝得不少,主动地介绍着他们的产品。。 他不断地打着手势,很形象地又说又比划着。 曾卓林当时已经明白,他们完全是军工高科技企业,产品是原苏联的国之重器。因是第一次见面,也就不便再继续问下去…… 想到这里,敏锐的曾卓林感觉到,今后一定还会与鲍里斯见面,得多加关注。 并联想到,中乌双方若易货渠道畅通,飞浪电视机一举拿下异国市场。也说不定那个时候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岂不是一件利国利厂的大好事。 曾卓林回到夷城一个星期后,便欣喜地接到了乌克兰传来的好消息。 李维和余华迅速出动后,不负使命,尽了最大的努力,弄清了莫斯科到中国二连浩特这条路线,铁路车皮已经安全地开始运行了。 经卡努尼科夫深入了解,中方介入后几经谈判,已经认定这家私人公司确有能力代理,已经签订了到二连浩特的车皮运输合同,不久便可发运钢材。 中乌双方皆大欢喜。 至此,夷城电视机厂的跨国经营,中、乌两地都得到全面启动,此项目可喜可贺巳进入了快车道。